- 註冊時間
- 2004-11-19
- 最後登錄
- 2025-7-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9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a163906 於 2014-2-13 05:03 編輯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在今天的佛學講座,我要和各位談的是非常重要,但是很難見信的輪迴問題。講到輪迴,有人也許會嗤之以鼻, 認為二十世紀科技進步的時代,談什麼落伍迂腐的因果輪迴問題。也有人認為輪迴是宗教信仰的範疇,是死亡之後、靈魂取向的事情,和現實生活距離遙遠,「不知 生,焉知死?」無需付與太大的關懷。坦白說今天在這個國家的會堂談輪迴的問題,並不是很恰當的地方,如果大家今天是在戰場上,面對著人生莊嚴、慘烈的死亡 事實,對於死後何去何從的問題,也許就更能以一顆虔敬的心,去探討嚴肅而重大的生死輪迴的真象。
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一些青年,不屑地回答說不相信 輪迴。不相信輪迴的現象,並不表示自己的層次高超,反而顯出自己的思慮膚淺。否定輪迴的存在,不是和別人為難,而是局限了自己的生命。沒有輪迴,就沒有過 去,更沒有未來;沒有未來的人生,生命是何其的短暫無奈,前途是多麼的渺茫無寄!當人生遭遇重大困難的時候,有人往往會充滿期望地鼓勵自己說:『不要緊! 十年後再看我。』甚至犯人受刑時,也會拍拍胸脯豪邁地說:『二十年後還是好漢一條。』有了輪迴,人生還有迴轉的餘地;有了輪迴,未來的心願終有償盡的一 天;有了輪迴,生命才有下一班車可搭乘。
世間一切的現象都離開不了輪迴循環的道理,宇宙物理的運轉是輪迴,善惡六道的受生是輪迴,人生生死的變異 也是輪迴。宇宙物理的自然變化,譬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流轉,晝夜六時的交替,是一種時間的輪迴。東西南北方位的轉換,這裡、那 裡、他方、此處的不同,是空間的輪迴。綜合觀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何嘗不是輪迴現象的詮釋?譬如風起雲湧,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陽蒸發成雲,雲再轉變 成雨,如此週而復始,是輪迴現象。開車使用汽油,汽油產生熱能,熱能變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另一種形態散佈於空氣之中,日久又形成一種燃料供給使用,這 也可說是一種輪迴。又如我們食用菜蔬,經過消化作用,排泄廢物成糞便,糞便再拿來灌溉菜蔬,是一種輪迴。燈光亮了又熄滅,熄滅之後又點亮,也可視為輪迴的現象。
宇宙的物理變化是輪迴.人生的生死變異更是輪迴。根據科學家研究,我們身體的分子,沒有一個是七年前的細胞,換句話說,每七年一次的新陳代謝,使我們完全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佛法認為整個生物界,從細胞結構,甚至更低級的生命單位或高級動物的人類,各種感受、認識等活動,都時時刻刻在運動流行、生滅變化。有關這種肉體上的生老病死,心靈上的生住異滅,循環流轉、新陳代謝,宛如車輪迴轉的現象,就叫做輪迴。甚至忽為人子、忽為人父的人倫關係,經濟金錢的調用,喜怒哀樂的感情變化,都是輪迴的現象。而佛教真正要闡明的是善惡六道的輪迴,依佛法的意思,人生時時刻刻都在輪迴之中,不過有急性、慢性的差別,慢性的變化叫做生滅,或者變異,而急性的變化就叫做輪迴。眾生由於思想造作的力量──業力,形成了因果相續、無始無終的生命之流,而現起了天、人、鬼、畜等六種多樣性的生命現象,佛教稱之為生生死死的六道輪迴。省菴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說:「我與眾生從曠劫以來,常在生死未得解脫,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升沈片刻。」而此六道輪迴的至深道理,有情愚昧卻不能相信,無怪乎古人要慨歎:「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輪迴並不是一個信仰體系與理論,輪迴更不是用來逃避人生冷酷無情的最後裁判──死亡的心理安慰。輪迴是一門解釋我們前世與來生的精確科學。我們要明瞭輪迴,相信人世有輪迴,並不是佛教要我們如此去相信,當我們對輪迴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對過去與未來做一番的回顧與前瞻。下面我分成四點來向各位說明佛教對輪迴的看法:
一.輪迴思想的價值
我們相信輪迴的現象,接受輪迴的思想,輪迴對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什麼價值?對生命有什麼意義呢?當我們確信有輪迴受生的狀況,人生就有了延續,而不僅是短暫的百年歲月;有了輪迴,生命充滿無窮無盡的生機。人生在輪迴裡,這一期生命結束了,下一期生命又開始,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綿延不斷,希望無限。好比燃燒薪木,一根木柴燃盡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上去,雖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不停地延續下去,就能薪盡火傳。又好比點燃油燈,一盞油盡燈枯,再點上一盞,就能燈燈相續,為人間照破黑暗。我們的身體在六道輪迴裡,張三李四,天上人間,形軀雖然有種種差異,但是生命之火卻燃燒不熄,智慧之燈卻永不止滅。輪迴使我們的生命與宇宙大化一樣,亙古今而常存,歷萬劫而彌新。汽車大王福特先生認為輪迴為人生意義之所在,有了輪迴,前人的經驗與智慧、歷史的文化遺產,可以傳遞給後代子孫。假如我們不能將一生的經驗轉接到未來的話,工作只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文化寶藏不能留傳給後代子孫的話,歷史的生命有限的。
有人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是法網恢恢,有時難免疏而有漏,佛教以為唯有在因果輪迴之前,才能達到人人自由平等的境界。不管達官貴族、平民百姓都不能免於生死輪迴,杜牧詩說:「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輕饒。」時間歲月是世間最公平的判官,生老病死是一視同仁的裁決者。而因果輪迴並不是由閻王小鬼所操縱,也不是上帝造物者所能支配,而是由各個有情顛倒妄作的不同,招感各種的異熟報識(業識),根據有情自作的業識,而產生千差萬別的苦樂果報。因此佛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壞,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五趣六道的輪迴,不管賢愚智劣、貧富貴賤,都是自己過去所作,今生所感。因此天才如六歲神童王乃慶,數學天分之高,大學教授、社會專家也難望項背。他的過人天分並不是今生所成,而是過去生中累積所成,一般人稱之為夙慧,其實就是一種輪迴。輪迴使我們從神權的控制之中超脫出來,主宰輪迴的是我們自身的業力,上帝天神既無法賜福給我們,也不能降禍給我們,一切的禍福都是我們自作自受。因此從輪迴的觀點來看,有情眾生是個完全自由平等的個體,幸福快樂的人生,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幸悲慘的命運,也是我們自己所造成。造物者不能為我們一手遮天,掩蔽一切的罪孽;天神也無法剝奪我們既有的功德幸福,在因果輪迴之前,沒有投機僥倖可言,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造物者。
人生要像車 輪的轉動一樣,永遠向前,生生不已,才能保持永恆鮮明的生命。罪業就像車輪的迴旋,假以時日的懺悔改過,終有去除的一天,輪迴,給眾生帶來無限的希望,寒 冬雖長,春暖花開的日子總會到來。輪迴不是口舌逞強,相信與否的問題,我們縱然頑固不信仰輪迴,但是放眼宇宙的現象,自然界、人世間、物理界,甚至你我, 都在輪迴的圈圈裡流轉,如何理性地去認識輪迴,跳出輪迴,超越三界,轉生死輪迴為諸佛菩薩的菩提法輪,才是智慧之舉。
二.輪迴疑難的解答
輪迴雖然有如此深遠的意義與價值,但是一般人對於輪迴的存在與否、輪迴的覺察、自的等問題,仍然有深刻的疑惑,我簡單歸納成下列幾個項目:
(一)輪迴的存在對吾人究竟是好,抑或不好?
有人也許會認為人生還要再來受生輪迴太痛苦了,不如一了百了,以死亡來毀滅自己的人生,佛教認為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次生命的開始,今生只是我們很多次生命裡的其中一次。有了輪迴,讓我們知道要善於珍惜每一期的生命,不敢隨意作踐自己。有了輪迴,讓我們的生命不至消滅於一旦,能夠再度創造無限美好的未來。沒有了輪迴,死亡之後一切幻滅,人生要抱持壯志未酬的憾恨以終,是何其的悲淒,有什麼美好可言呢?
(二)吾人為什麼不知道有輪迴
既然有輪迴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對於前世過往的事卻沒有一點記憶呢?經上說:「人生真是苦,孫子娶祖母」。什麼使我們忘卻過去,愚痴顛倒,甚至將過去世的祖母納娶為妻子呢?根據中國民間流傳的玉曆寶鈔一書的記載,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西哲柏拉圖則認為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飲用「莫愁河」的清涼河水,再去轉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對於過去生中的點點滴滴將遺忘盡淨。羅馬人則相信人在投胎時所經過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對於前生往事奈何再也思憶不起來了。
佛教主張人之所以會忘掉過去的事,是因為「隔陰之迷」。陰指的是「中陰身」,也就是我們的身體。人死了之後,下一期再投生前的精靈稱為「中陰身」。「中陰身」,六根具足,狀如三尺小兒,具有神通,能夠穿越銅牆鐵壁,去來迅速,無所障礙,唯有母親的子宮以及佛陀的金剛座不能穿過。「中陰身」有生死的現象,七日為期,死而後生,長壽者也不過七七四十九天,短暫者僅僅二七日或三七日,便去受生輪迴。由於這個「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不知身為何道眾生。有人也許會很遺憾地說:多可惜!如果我們有宿命通,沒有隔陰之迷,能夠知道自己的過去未來,人生不是很愜意自在嗎?人類果真有了神通就很快樂嗎?譬如我們能夠測知過去,當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墮為牛羊豬馬的畜生道,那時將情何以堪呢?當我們預知自己只剩下三年的生命,還能悠遊度日、逍遙生活嗎?有了他心通,看到對方美麗的笑容裡面卻包藏禍心、口蜜腹劍,能不痛心疾首、觳觫憤恨嗎?沒有神通,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處,多麼灑脫自在!因此宇宙人生的發展,有它自然的軌則,各安其位,遵循它的變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眾生由於隔陰之迷,換了個好身體,忘記了不好的過去,何嘗不是很美好的事呢?
(三)誦經超度對輪迴有影響嗎?
既然輪迴的現象是不爭的事實,那麼祖先親朋去世了,我們為他誦經超薦有功效嗎?能不能幫助他脫離輪迴呢?根據地藏經的說法:誦經的功德亡者能夠得到二、三分,而持誦的人可以得到六、七分,因此我們應該趁著自己身強體健的時候,儲備一些功德資糧,不要等無常來臨,才勞駕別人為我們誦經超度,功德畢竟有限。誦經、超薦對於亡者究竟有什麼貢獻呢?好比鯉躍龍門,身價百倍,誦經好像依仗達官顯貴的親戚,人人欽羨、人人仰戴。彷彿出門旅行需要持帶身份證、護照一樣,誦經的功德讓我們方便往生諸佛國土。一塊大石頭放在水中,很快就會沈陷下去,如果把它擺在船上,可以安然地運載至彼岸。眾生頑強如磐石的罪業之身,透過誦經功德的慈航普渡,免於在生死大海之中沈溺。一畦稻田裡,如果長滿了豐碩的稻禾,縱然有一、二根莠草也起不了作用,誦經的功德可以使我們的善業禾苗增長,雖然有一些罪根埋在土裡,但是不容易滋長罪。
(四)地理、風水、看時辰,對輪迴有影響嗎?
一般民間信仰對於婚喪喜慶,喜歡看地理風水、選時辰日子,地理師告訴你:這個房子方位不對,會影響子孫的前途;相命師指示你:這兩個人八字不對,不能結婚,否則會彼此相剋;結婚要選黃道吉日,出殯要挑好時吉地,不如此則疑神疑鬼、心裡不安,讓神權迷信控制了我們的人生。事實上,同一個黃道吉日結婚,有人幸福美滿,有人不幸仳離,可見選日子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彼此如何相處、結緣才是根本之道。所謂風水、地理,應該建立在倫理、世理、心理之上,積聚陰德,與人結緣,能夠如此,何處不青山,何時不良辰呢?假如我們相信有輪迴,努力積德、培德,道德可以輪迴;廣結善緣,因緣可以輪迴,積德結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五)輪迴的意義有實例可知嗎?
人既然無法知道有過去未 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舉例證明輪迴的確實不訛呢?譬如我們所穿的絲綢衣服是春蠶結成的。蠶結繭成蛹,蛹破繭成蛾,蠶、蛹、蛾三而一,一而三,說蠶不是蛾固然不對,說蠶就是蛾也不對;說蠶就是蛾也可以,說蠶不是蛾也可以,這不就是活生生可以眼見的生命輪迴嗎?有一個人偷摘別人的椰子,正吃得津津有味,被椰子的主人撞著了,主人很生氣地揪住他說:
『你怎麼可以偷摘我的椰子呢?』
『我沒有偷你的椰子呀!』
『咦!椰子是我種的,你明明在吃,怎麼還想狡賴?』主人怒氣橫生。
『嘿!你的椰子是種在地下的種子,而我吃的椰子是長在樹上的果實,和你有什麼相干?』此人理直氣壯地辯駁。
樹上的椰子是地下的椰子長成的,彼此具有輪迴的關係,我們的生命就像椰子的成長,又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輪轉不休。
(六)輪迴和無我的思想有矛盾嗎?
佛教的根本教義說諸法無我,既然是諸法無我,怎麼還有輪迴呢?彼此不是互為矛盾嗎?無我並不表示沒有生命,所謂無我指我們的軀體為五蘊四大因緣假合,缺一不可,因為是因緣所生,沒有本體自性,因此稱之為無我。無我和輪迴並不矛盾,好比一塊黃金,可以做成戒子、耳環、手鐲等飾物,儘管金器千變萬化,黃金的本質是不變的。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忽為張三、忽為李四,甚至驢腹馬胎,不斷的輪迴流轉,人間天上走來走去,真正輪迴的不是身體,而是我們身體裡的主人翁。
(七)輪迴的主體究竟是什麼
輪迴不是身體去輪迴,而是我們身體裡的主人翁,那麼,這個主體究竟是什麼呢?佛教認為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佛經上說:「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阿賴耶識是生命受生的根本識,接觸種種的境緣,而產生種種的造作行為,這些行為後果的種子,儲存在業識的大倉庫裡,依據善業、惡業的輕重,而決定有情的輪迴方向。當肉體死亡的時候,阿賴耶識最後才離去;而受胎轉世的時候,阿賴耶識最快投生,它才是輪迴的主體根本。
(八)輪迴和善惡業力的關係究竟如何?
輪迴的主體是阿賴耶識,輪迴的方向又由什麼來決定?眾生每日身口意三業不斷的造作,或為善業,或為惡業,這些業因業緣形成兩股力量,彷彿拔河比賽,如果善業的力量大,就把眾生牽引至天、人、阿修羅等三善道去受生。如果惡業的力量大,眾生就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去受苦,因此業力的善惡,對於我們未來生的取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何積善去惡,實為謀求未來幸福的要務。
(九)各宗教說明輪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每個宗教都承認輪迴的存在,他們的目的究竟何在?譬如道教主張長生不老;基督教、天主教認為人生的目標在於進入天堂和上帝同在,獲得永生;一般的民間信仰也渴求人生不死;而佛教認為人生最究極的目的,在於證入無生的境界。所謂無生的境界,就是解脫輪迴、不受後有的境界。在佛教看來,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迴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淨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