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情報] 失眠怎麼辦?了解6種心理幫助睡眠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27 14:08: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文轉載來自揚愛身心靈
人的心理暗示是一種強大力量,如果是不好的暗示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壞影響,尤其是對失眠危害很大,失眠怎麼辦?我們先來了解下心理學家總結的6種情況希望提起大家的注意:

1.期待心理。
是指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因而常出現早醒。早上要趕火車、飛機,往往容易早醒。也有的人在晉升、職稱評定、分房結果快要公佈前,往往也處於期待興奮狀態,難以入睡。

2.自責心理。
有些人因為一次過失後,感到內疚自責,在腦子裡重演過失事件,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白天由於事情多,自責懊悔情緒稍輕,夜晚在自責、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久久難眠。針對這種情況,

3.害怕心理。
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與抑制兩個過程。 “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腦細胞的興奮過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故而就更加失眠。失眠自療法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害怕心理作怪,不要一直想著怎麼這麼久還沒睡著之類的,讓自己什麽都不去想,讓大腦放鬆,過會它自己就會進入睡眠狀態。

4.衝突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後,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覺時也瞻前顧後,左思右想,始終處於進退維谷、舉旗不定的焦急興奮狀態。

5.“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不能正確看待夢,認為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對人體有害,甚至有人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這些錯誤觀念往往使人焦慮,擔心入睡後會再做夢,這種“警戒”心理往往影響睡眠質量。其實,科學已證明,每個人都會做夢,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在夢中重演白天的經歷, 有助於記憶,並把無用的信息清理掉。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有害的是認為“夢有害”的心理,使自己產生了心理負擔。

6.多慮心理。
一些人由於童年時受到喪失父母、恐嚇、重罰等創傷刺激而感到害怕,出現了怕黑不能入睡的現象,雖然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但成年後,他們往往多思多慮,一旦受到某種類似兒童時期的創傷性刺激,就​​會使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再現,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面對這種心理失眠的特效方法之一是跟自己的朋友、親人談談心,跟他們講講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他們能夠給你更好的建議,在跟他們聊天的過程中你也會發現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心理也會舒坦很多,讓自己不再那麼多慮。

調整自己的情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我們的心理健康也關係著我們每天生活工作的順利。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1 14:0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