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4-15
- 最後登錄
- 2024-1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6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限制熱量的攝取,是目前得到許多科學證據支持的抗老解方。
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周成功指出,一九三五年美國營養學家以大白鼠做的實驗中發現,如果大白鼠從每星期吃一四○仟卡,降低為四○仟卡,則大白鼠的平均壽命可以由二十六至二十八個月,延長為四十五個月。
同樣的實驗,在線蟲、猴子等生物身上都有相同結果,證實吃少一點,是可能延長壽命的。
從動物實驗中看來,這樣的努力「從不會太晚」。美國《科學》雜誌在二○○三年曾發表過一個實驗,顯示原來飽食的果蠅在開始吃素或減低熱量攝取後,死亡率立刻下降;但如果又恢復原來飲食,死亡率又馬上上升。「重點是持之有恆,」周成功總結。
生物如此,人類學家從探訪世界長壽村鎮的經驗,似乎也證實這建議對人也適用。
《國家地理雜誌》作家丹.布特尼曾花了七年,尋訪全世界四個特別長壽的區域。他在《藍色寶地》書中,提到在與沖繩的老人一起用餐時,一定會聽到飯前一聲緩慢莊重的「hara hachi bu」。這句話,是提醒他們在八分飽時就停止進食。
「少吃一點」背後的邏輯,也可以用分子生物學來解釋。
例如,目前對老化最普遍的解釋之一,是因為細胞在產生能量的過程中,會釋放出電子和氧作用,產生自由基,攻擊細胞。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沈志陽解釋,因此,限制飲食,能量代謝不要太頻繁,產生的自由基就少了。
抗老新解二:吃得清淡
要長壽,不僅要吃少一點,還要吃得清淡。
舉例來說,膽固醇的代謝原就和血管老化,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老化基因組生物標記研究組主管白澤卓二,在所著的《長壽DNA》書中,更指出美國波士頓大學找出和壽命有關的基因,就存在於第四號染色體中,他們發現的基因,有將膽固醇從細胞裡的微粒體搬運出來的功能。如果這個基因的功能變差,膽固醇的代謝就跟著變慢。
「如果這項發現正確無誤,那我們可以大膽認定,人類的生活習慣如果是努力向降低膽固醇的數值挑戰,長壽的果實或許會在後半段的人生中顯現出來,」白澤說。
抗老新解三:補充白藜蘆醇
針對高熱量飲食帶來的傷害,二○○六年在《自然》雜誌的文章則指出,補充「白藜蘆醇」(resveratrol)或許有幫助。
這物質在紅葡萄汁、紅酒中很多。周成功指出,哈佛醫學院將老鼠分成三組,一組是正常飲食,一組是高熱量飲食老鼠,隨著年歲增長,死亡率很快增加;但如果加了白藜蘆醇,隨年齡增加的死亡率,就變成和正常老鼠一樣。
抗老新解四:避免不良生活習慣
最後,避免不良生活習慣能夠長壽,也有分子生物學的解釋。
主要研究領域在DNA修復的沈志陽指出,人在基因受到傷害時,會有基因負責修補,來不及修補時,就會老化。一些早衰症的患者,就是缺乏對陽光傷害的修復機制。
但攻擊細胞的不只陽光紫外線和正常細胞代謝的自由基,化學致癌物如抽煙等,也會傷害細胞。
「喝酒、抽煙、嚼檳榔,本身也是攻擊基因的來源,這樣的人基因修復的功能也以較差,人就老得比較快,」沈志陽說。
抗老新解五:控制「端粒」
這幾年,老化熱門的研究方向,則是研究染色體兩端的「端粒」。
沈志陽解釋,細胞每天在複製的過程中,染色體兩端的端粒會愈來愈短,最後會短到傷害端粒所攜帶的遺傳資訊,終至讓細胞老化、死亡。
去年得到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就是發現能促進端粒生長的「端粒酵素」而獲獎。但這種端粒酵素很早就會在胚胎中消失。
因此就有人思考,是否能從補充或重新啟動這種酵素,讓端粒不減短,細胞因此不死亡?
答案恐怕令人失望。
「怎樣的細胞才是永生的?只有癌細胞,」周成功說。因此活化端粒酵素來返老還童的途徑,是走不通的。
其實,就像端粒的研究,就算科學家明白老化的部份機轉,也不見得就能找到對應的解方。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代理主任詹鼎正表示,就像自由基攻擊細胞造成老化雖然得到證實,但抗氧化,會不會就降低自由基的生成,進而抗老,卻還無法肯定。近年來已有不少研究證實,服用大量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對健康並沒有好處。至於許多補充荷爾蒙回春的療法,也被證實可能有副作用。詹鼎正指出,例如停經期後補充雌性素,已經被證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對認知功能和心血管也沒有幫助。
「目前沒有一種特別的藥物或健康食品是真的可以抗老化,」詹鼎正說。特別是在老化的研究中,實驗使用的都是生命週期短的線蟲、果蠅等生物,「人」無法被拿來實驗。沈志陽指出,這樣的研究結果在高等生物,甚至人身上,也不見得行得通。
科學研究儘管窒礙難行,但現代人也從觀察長壽者身上得知,從生活習慣著手,好好養生,人是可能延緩老化的,也能在真的老化時保持活力。
《國家地理雜誌》曾尋訪義大利薩丁尼亞、日本沖繩和美國加州的基督復臨派三個長壽聚落,發現儘管背景與信仰不同,但他們都不抽煙、以家庭為先、每日保持幹勁與活力、維持活躍的社交活動,以及吃蔬果與全穀類。
期待科學找到青春之泉、研發出長生不老藥之前,人有更多操之在己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