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保健延年脾胃養護為先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6-25 09:32: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保健延年脾胃養護為先

《摘取自     中華醫藥網》


 ■王中
 中醫學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它們是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營養都依靠脾胃供給,故有「脾為後天之本」的說法。「養老奉親書」認為「脾胃者,五臟之宗也」,「脾胃虛則百病生」。
 各種衰老原因中,脾胃虛損是最重要因素。人到老年,胃黏膜功能減弱,腺體分泌開始減少,胃壁組織衰老退化,脾胃功能日漸衰退,所以注意保養脾胃,實為健身防病的關鍵。俗話說:「動為綱,素為常,食適量,莫愁腸」,正是保養脾胃的妙訣。
 所謂「動為綱」,是指適當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從而氣血化源充足,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不衰。老年人要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
 所謂「素為常」,由於老年人代謝緩慢,陽胃功能薄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飲食當以「素為常」。素食主要包括含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維生素多的食物,如麵粉、大米、五谷雜糧、豆類及其製品、蔬菜、瓜果等。大魚、大肉、油膩、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濕生痰、助熱動風、誘發疾病,應當少吃。「素食為主,葷素搭配」,既能適應胃的受納運化,又能均衡營養。
 所謂「食適量」,就是飲食適中,既不過飢也不過飽。飢飽失常都會產生疾病。過飢則飲食攝入不足,以致氣血生化之源缺乏,氣血得不到足夠的補充,久之則營養甚少,供不應求,就會引起疾病。
 所謂「莫愁腸」是指人的精神狀態,情緒變化對脾胃有一定影響。中醫認為「思傷脾」,思慮過度最易損傷脾胃,擾亂脾胃功能,就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輸的障礙而食不知味。久之,氣血生化不足而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健忘失眠,形體消瘦,百病叢生。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安靜愉快的情緒能促進食慾,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蠕動,有利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抑鬱、憂愁、惱怒、悲傷等不良情緒可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障礙,是發生脾胃病的重要誘因。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8 23:1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