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5|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六事不說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17 00:21: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六事不說

《朱子治家格言》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熹亦云:「言語不可妄發,發必當理。」這都是告誡吾人「禍從口出」的害處。話有六種不說,以下分四點說明:

第一、所說非人不說:不與非當事人,談論不相關的事。因為非當事人,他不了解前後因緣,聽了你所講的話,或斷章取義,或揣測分別,生出的不同理解,反而造成更多的誤會。

第二、說了無用不說:經典提到,有十種人與他們講話沒有用。如:傲慢虛偽、怯弱憂怖、不知慚愧、執著主見、遇事猶豫、對人懷恨、自私自利等等,他們或是虛偽應付,或是藉故推託,你與他說話等於是白說,所以不說。

第三、涉人隱私不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我們要遵重別人的隱私權,這是個人口德的修養,也是仁人君子之道。司馬溫公說:「揭其閨門之醜,暴其父祖之惡;此禍關殺身,非止傷忠厚也。」所以,涉人隱私不說。

第四、諂媚阿諛不說:經典說,諂曲的人「矯設方便,隱己過惡,心曲為性,謂於名利,有所計著……」,他目的只在獲得別人的青睞。他一心取悅,一再奉承,只能活在別人喜怒哀樂的陰影中,卻不能活出自己,實在可悲亦可憐。因此,諂媚阿諛的話不說。

第五、出格招忘不說:說話要把握重點,所謂:「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如何表達,乃至彼此講話的內容,已經離開了主題,甚至有損人格,或者現在才講完的話,對方馬上就忘記,那就不說這些閒話了。

第六、說了招禍不說:說話能讓他人快樂,也能讓人痛不欲生;說話能讓人看出你的禮儀修養,也能讓人感覺到你的魯莽無知;說話可以幫助別人,也能讓自己引來禍端。老子說:「舌為禍福之門」,假如說了話,惹來不好的後果,成為是非麻煩,讓人不喜歡,與其如此,不如不說。

說話的目的是在溝通,傳達事物,只要彼此的意思明瞭就好,不必再多說一些旁雜枝生的話語,以免「說事後話,惟恐當局者迷」。

來源:星雲法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能天使(四級)

突擊!!!!

Rank: 7Rank: 7Rank: 7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7-17 10:20:27 |只看該作者
佛陀也曾說過:甚護口業,也曾經一世三年不說話(不知道有沒有記錯),為的就是開示大眾口業的過患。

身口意業,口業最多,惡口、兩舌、琦語、妄語,這篇星雲大師說的好好喔!!

隨喜讚嘆星雲大師,讓我又再薰修一次口業過患。阿彌陀佛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4-7-17 15:39:34 |只看該作者
佛陀也曾說過:甚護口業,也曾經一世三年不說話(不知道有沒有記錯),為的就是開示大眾口業的過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07: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