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8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道教祖師司馬承禎 [複製連結]

Rank: 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26 11:28: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碧玉仙 於 2014-7-26 11:34 編輯

隋唐五代 教派人物司馬承禎 (647—735) 唐代道士、道教學者、書畫家。字子微,法號道隱,又號白雲子。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自少篤學好道,無心仕宦之途。師事嵩山道士潘師正,得受上清經法及符籙、導引、服餌諸術。後來遍遊天下名山,隱居在天臺山玉霄峰,自號“天臺白雲子”。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為“仙宗十友”。武則天聞其名,召至京都,親降手敕,讚美他道行高操。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召入宮中,詢問陰陽術數與理國之事,他回答陰陽術數為“異端”,理國應當以“無為”為本。頗合帝意,賜以寶琴及霞紋帔。唐玄宗開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宮,親受法篆,成為道士皇帝。開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宮,請他在王屋山自選佳地,建造陽臺觀以供居住。並按照他的意願,在五嶽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書篆、隸,自為一一體,號“金剪刀書”。玄宗命他以三種字體書寫《老予道德經》,刊正文匍,刻為石經。羽化後,追贈銀青光祿大夫,諡稱“貞一先生”。司馬承禎的道教思想,吸收儒家的正心誠意和佛教的止觀、禪定學說,以老莊思想為本,融合而成道教的修道成仙理論。他認為人的天賦中就有神仙的素質,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虛氣”,就能修道成仙。他將修仙的過程分為“五漸門”,即齋戒(浴身潔心)、安處(深居靜室)、存想(收心複性)、坐忘(遺形忘我)、神解(萬法通神),稱“神仙之道,五歸一門”。將修道分為“七階次”,即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此“五漸門”、“七階次”,他認為又可以概括為“簡緣”、“無欲”、“靜,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達到“與道冥一,萬慮皆遺”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對北宋理學的“主靜去欲”理論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其著作有《天隱子》、《坐忘論》、《修真秘旨》、《道體論》、《上清含象劍鑒圖》、《洞玄靈寶五嶽名山朝儀經》、《坐忘論》、《服氣精義論》等傳世(事見《舊唐書•隱逸傳》、《茅山志》卷十一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7-26 12:18:16 |只看該作者
道士皇帝真讚
滿受到以前人重視的
不然學道在以前是下三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3 17: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