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5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49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文中括弧數目字乃引用《道德經》之章數。
尊道貴德,不尚空談,全在清靜心思,太上道祖之教理,全在《道德經》。要以此經立論為根基,此經啟迪中華文化發展,永垂不朽,全經不過五千余字,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至今還沒有一本經,能夠簡潔地啟示出宇宙及人間的真理,全書81章,道祖指示化解俗世紅塵困擾之妙方,對於國際論壇所出之主題,皆有妙理解答,實踐而行之,定必“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今宣道組同修,趁此機逢緣合,簡述十二點精華及機要處,互相研討,獲益無窮。
一、道之玄妙
《道德經》第1章,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道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人類除非能修證,否則很難使用語言與文字去形容它,與描述它,人的心靈沒有妄念而能清靜,沒有慾望,才能如實地觀察出一切萬物的本來面目。“致虛極,守靜篤”(16)致知復命的問題值得詳細研討,能清能靜,天地悉皆歸,如果在心中充滿慾望的時候,所能觀察到的,只是萬物的外表而已。
二、德之精義
《道德經》第10章,老子説:“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生育萬物,養育萬物,做了天下的事,仍然還不仗恃自己的才能,長養育萬物,還不認為自己是主人翁,像天地這種玄德是最厚的,最高最深和最遠的。對於那些人做了一些自以為是功德的事,而沾沾自喜,驕傲於人,可以説是棒喝當頭。“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24)
三、道德之精義
老子《道德經》之道,偏重形上,其德,偏重形下,此是無爭辯之論。故説:“孔德之容,唯道是從”(2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道雖然偉大,德雖是尊貴,卻不以偉大與尊貴而自命不凡,仍然以自然相處,因此反而得到永恒自然的尊貴。人學道,當以此為金科玉律,視作座右銘。
四、尊道立德貴能解大學篇之金句(節錄呂祖之淺解)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此節非從皮面來論,須先向心性探討,富者人人皆富,人人性中各具五常八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有何富貴之別。
然落于後天,被聲色湮沒,雖富而不知其富,聖人覺性故富,凡人迷性故窮。富窮之分,在人覺與迷耳,如吾人能原性復明,亦則如聖人之富矣,富者性圓明也。
屋者體也,性光圓明,流溢於外,豈不潤我體乎。德潤身之德,即性中之五德,率五德實踐力行,而親民渡眾,則我菩提之身,枝葉豐榮,花蕊怒放。菩提者,身中五三花耳。此所謂外功圓滿,五不煉自朝元,三花不修自聚頂也,內外之功具足,則我心臺廣大,性體安舒矣,故心廣者,心止性耳,體胖者,性體圓明也,故君子欲心廣體胖,必須先誠其意,意皈心,心止性,始覓其本矣。
五、和諧共生,必要明白和實踐中和之道
中者,中和也,喜,怒,哀,樂,人之情也,未發謂之性,不偏不倚謂之中,發皆中節者,情亦正矣,無所乖戾謂之和,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故曰:天地萬物合吾一體,《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和動靜,配合適宜則合乎中道,中為靜中之和,和為動中之中,動靜合度中和命節,可謂合乎正道矣。
中者,正道也,君子守中,無固無執,無阻無礙,無彎無曲,有無如是,不污其本心,人我一體,從容中道,和諧共生共存之道,必能達成。“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乃堯傳舜,舜傳禹之正道也,亦為歷代聖賢相傳之心法。《中觀論》偈曰:“因緣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
中者,心中之天地根也,天地根者,道教謂之谷神。《道德經谷神章》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