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家與跨文化傳播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8-29 09:53: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西元前500年前後,世界幾個文明古國突然出現了精神大飛躍,人稱“軸心時代”。幾個古老文明同時天真起來,對人為什麼活著這些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提出了問題。問得最起勁的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釋迦牟尼,中國的老子、孔子等等。一個文化如果想創新,必鬚髮掘自己固有傳統。歐洲文藝復興就是建立在古希臘人在軸心時代創立的觀念上的創新高潮。中國當代也需要一個“文藝復興”。中國新時代文藝復興所要選擇的支點,應是中國軸心時代的“春秋文化”。現在中國社會又一次意識到儒家的文化力量,一提中國軟實力則言必稱孔夫子。但我國春秋時期的軸心文化不只有以人為本的儒家,還有以自然為中心的道家學説。當前的國學熱其實是儒學熱,其實我們的文化並不是儒家一家。歐洲的文藝復興也不是單講亞裏士多德或柏拉圖。儒家本是百家齊放的産物,後來百家齊放變成了一枝獨秀,責任在董仲舒、漢武帝,與孔夫子無關。孔子寬容並讚賞批評自己的狂人、路人和隱士,對別的思想有論戰、有尊敬而無壓制排斥。但儒家發展壯大以後,漢朝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是對寬容博大儒家精神的偏離,其對儒家的危害不小于“焚書坑儒”。要想否認一種學説無非兩種辦法,一是埋入地下,如秦始皇所為;一是捧到天上,如董仲舒所為。

在當代喧鬧之中傾聽兩千五百年前智者的空谷足音,發掘古人的養生之道、養心之道、養性之道,比照當前世道人情,爭取悟出一番新意,或可給世人一面護心鏡,一副藤子甲,免得被四面飛舞的流矢傷心傷身。中國古代文人登車攬轡,有平天下之志。此固然不錯,但我們要知道,古人舍得大量的時間欣賞自然和文化歷史的美,不斷檢討端正自己在宇宙社會的位置,追求健康合理的身心生活,這是儒道結合的結果。儒家追求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道家以身心健康與自然和諧為己任。當今世界物質日趨豐富,可惜工作之勞、子女之累、物欲之誘把現代人人緊緊纏住。更可嘆的是,身心交瘁的諸位,還要裝出好漢淑女,此欺誰乎?欺天乎?自欺乎?其實中國人如此,西方人也差不多。據我旅美30年觀察,美國人素稱樂觀,但在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下,多數人處於身體和精神的雙重亞健康狀態下。現代文明在這點上倒是實現了全球跨文化交流。

老子對自然的保護(“道法自然”),對身心健康的追求(“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對貪婪的批判(“知足者富”),對低碳經濟的再續(“雖有舟輿無所用之”),對女性的讚揚(“牝以靜勝牡”)等等都有現代意義,對我們來説是文藝復興的基礎之一,對西方人來説都是天籟之音,是振聾發聵的軟實力。我相信茫茫宇宙之中存在著超越人類意志的力量,它宏大壯美、寂寥無限。在它面前我們的是非得失實在微不足道,我們一生不過是老子説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而已。解救人類苦惱,非與這大道掛鉤不可。當然,這裡談的道家,不是古代道家的原地重復,而是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新道家,不是象牙之塔中的玄學,而是人生現實中的應用道家,或者説“應用新道家”。

道家思想在現代世界應有廣大市場,因為它與開放市場經濟、保護環境、追求身心健康等現代潮流遙相呼應。但道家思想龐大繁雜,終究它如何走向世界呢?

幾千年來,古今中外有志之士不斷搜尋開啟文化交流大門的鑰匙,玄奘遠到西天佛國尋找,馬歇爾麥克盧漢近在腳下地球村挖掘,柏拉圖説它在未來理想國裏,亞歷山大溫特説它在共有知識的建構中。其實這鑰匙人手一把,如果不得其門而入,只是不會用或者不想用適當鑰匙開門而已。我在文化交流大門前徘徊近20年,除在美國教授和研究中西語言文化外,幾乎年年帶領美國學生來華學習旅行,終於發現跨文化交流之門的鑰匙就是“因其人之言而為之言”。

蘇轍《老聃論》説:“上善與人言者,因其人之言而為之言,則天下之為辯者服矣。與其裏人言,而曰吾父,以為不然,則誰肯信以為爾父之是是?故不若與之論其曲直,雖楚人可以與秦人言之而無害。故夫天下之所為多言,以排夫異端而終以不明者,唯不務其是非利害,而以父屈人也。夫聖人之所為尊于天下,為其知夫理之所在也。”也就是説會與人講話的人,借助對方的語言與之談話,天下辯論者就會服你。你就是和鄉親講話,張嘴閉嘴説俺爹不同意,也難以服人,因為誰同意你爹就對呢?只有站在理的高度,用是非、利害才能説服人,才會受到天下的尊重。

《天方夜譚》中阿裏巴巴知道要打開珍寶山洞,就要“因其言而言”,用大門懂得的傳播符號呼喊“芝麻開門”。如果你偏不遵循遊戲規則,你試圖“以父屈人”喊“太上老君急急如敕令”,或你嫌芝麻太小,説“山藥蛋開門”,大門都不會打開。開門的鑰匙要與鎖配套,跨文化對話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這就是因其言而為之言,就是“上善之言”,懂此道理“則天下之為辯者服矣”,就可以“為尊于天下”。

“因其人之言而為之言”的“因”字是借助、應用、順應、引導或者因勢利導,有摸索雙方共同語言的積極含義,不是一味委屈模倣。“因其言”的“言”則分不同等級,包括聲音-文字語言、肢體語言以及文化語言等。當今世界上,大到文明衝突中的滾滾硝煙,小至校園片刻而談的歡聲笑語,都與下列不同層次的語言的交流有關。

聲音-文字語言,是最一般意義上的語言,無論技術控制論學派或結構主義或符號-權力學派都將其放在首位。口語和文字的力量可謂大矣。所以拿破侖説“一支筆等於三千毛瑟槍”。中國將領在平型關戰役總結中説,八路軍把日軍包圍在山溝裏以後,照內戰時候的習慣在山上喊“老鄉們,投降吧”,日本人既聽不懂中文,又不是我們的老鄉,從山下不斷地向喊聲放槍,造成八路軍不少死傷。

這些前紅軍戰士,一生沒有見過外國人,甚至連不同國家講不同語言都不清楚,自然不能因其人之言而為之言。平型關上“老鄉們,投降吧”是跨文化交流失敗的一個例子,其原因是不了解世界。但我們不要笑八路土,無知和驕傲都造成不能因其言而為之言。洋到法國總統希拉克也忘了用對方的語言講話的鑰匙。200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決定2012奧運主辦國的會議上,希拉克居然用法語致辭,大多數代表都聽不懂,更有代表心生反感,把寶貴的一票從巴黎轉向倫敦。

肢體語言的交流包括暴力乃至戰爭,有時戰爭的動機不是國家利益而是給對方一個教訓,要傳達最強烈的資訊,這是語言交流失敗後的非語言交流的最高級。

有的時候,聲音、文字、肢體的語言都沒有誤會,但交流之門仍然緊閉,那問題就出在文化層次上。只強調本身文化的傳統,漠視其他文化的反應,和蘇轍所説“吾父以為不然”是一個道理。交流除了説服之外還有自我認識改進的功能。所以“因其言而為之言”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人類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只有通過有機系統內迴圈的資訊分享,人類才能相互理解,相得益彰。因其言的過程,也是自我檢查,併發現庫利所謂“鏡中我”的過程,不能理解為僅僅以對方的形式,強加自己的內容。

創造“因其言而言”的環境,要靠語言、文化、商品、資本、人員的大流通。跨文化大交流中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他國之言,另一方面也促進世界了解中國之言。在商品交流上中國多年順差,在文化交流上處於經常性逆差,中國人民對西方的了解雖然不夠充分,但遠遠超過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當今世界正是多事之秋,一旦緊張局勢平靜,經濟順差和文化逆差的矛盾將有爆炸性危險。創造雙向“因其言而為之言”的管道正是消除文化交流逆差的最佳途徑。

正是因為如此,20年來,我除了在美國宣揚中華文化外,幾乎年年帶美國學生來華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希望為糾正文化交流的逆差略盡綿薄,目的是使美國青年能在語言文化上“因中華之言而言”。我在美國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開設道家健康與長壽之道課程(Taoist Way of Health and Longevity),選修的學生人數在本校各種課程中名列前茅。課堂上我們“與老子一起騎青牛出函谷關”,“與莊子一起壕上觀魚”,“與列子一起禦風而行”,“與張三丰一起在密西西比河畔練太極拳”。大家相約健康長生,二百年後再會大荒山下青埂峰旁。在湖光倒影的異國校園裏,師生相得,其樂融融,文化與年齡的差異在中華文化巨人面前蕩然無存。我們甚至用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句,設立了本班的暗號密碼,第一個人説“道可道”,另一個人就答“非常道”。第一個人説“名可名”,另一個人就答“非常名”。一個學生説“無為”,另一個學生就答“無不為”。在課程結束時,全班起立高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為無不為!一部分學生為表達道家對水的尊崇,跳到湖中練太極拳。波浪起處,驚起湖中一群北美大雁。雁陣驚寒展翅南飛,消失在瀲艷水光空蒙山色之中。——好一幅中西碰撞交融圖!如此這般,當代東方軟實力西行比當年西方硬實力東進多了一番優雅與從容。

可惜老子沒看見這些洋弟子。美國學生雖然讀的是《道德經》英譯本,但對道家思想接受起來頗為透徹。難怪孔子都要乘木筏到海外教書,説“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就是説,我的主張在這裡行不通了,打算乘木排到海外去。還打算把子路也帶去。看來孔夫子倒是知道外國學生會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從我們學校的情況看來,如果孔子和老子同時乘木筏漂洋過海來此開課,老子會更受歡迎。我曾問學生更喜歡老子還是孔子,大部分説舉手喜歡老子,少數舉手喜歡孔子,原因是儒家積極建設維持社會與家族關係網,追求團隊和個人在社會中的自我實現。道家讓人在廣闊和諧的大自然裏得到修整,在縹緲高逸的思考裏汲取力量。年輕人總是不喜歡受約束,嚮往自由豪放的精神生活。另外,孔子涉及的歷史社會知識較多,外國學生準備不足。我注意到,老子《道德經》中沒有一次提到具體人名、地名、歷史事件等等。老子是從自然中得到啟發,有跨時代、跨文化的感染力。老子是站在地球之巔,對全人類講話,所以《道德經》在世界上譯了又譯,注了又注,譯本近500種,譯本之多僅次於《聖經》。

但是僅靠語言文字詮釋《道德經》是不夠的。老子自己説“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説他不相信語言的力量。所以我在課堂講課常常借助非語言的方式,如黑板畫來把老子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邊畫邊講,主要是講老子思想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的應用,我稱其為畫講新道家。附圖為筆者在美國課堂畫講“應用新道家”的例子。這也是一種“因其人之言而為之言”。不過這裡的言不是語言,而是圖畫,心靈溝通的鑰匙。

真正的大國崛起不只是經濟或軍事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文化和語言的崛起,如希臘、羅馬和漢唐時的中國都首先是文化大國,都有開放引進的謙遜和傳播文明的慷慨。尤其在當今世界上,文化崛起有賴於交流管道的暢通,有賴於用因其言而為之言的鑰匙打開跨文化交流的大門。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文化碰撞的地方,歷史將重賞21世紀掌握開啟跨文化交流大門金鑰匙的民族。



轉載自  國際道教論壇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00: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