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四攝吉祥觀 [複製連結]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0-1 03:08: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四攝的觀想,雖以四梵字召請,但變化本尊後的斷頂甚多,凡灌頂時,均要一一觀想諸尊,這依序觀來,也不容易。

  其觀想灌頂之要訣,仍然要真正的金剛上師講解心要口訣。

修習「四攝吉祥觀」,可達三大境界:

  「勝解」——得一切大智慧。

  「歡喜」——解脫一切煩惱。得常樂。

  「堅固」——道心不退得永生。

  「四攝吉祥觀」在西藏密宗來說,也是大法之一,有活佛喇嘛專修此法,最後得最高的境界「身化虹光」。

  蓮生活佛特別將此法的觀修程序寫了出來,這是殊勝法緣,最勝妙法的大佈露「四攝」就是四個咒字,即「雜吽班霍」四字。

  當密宗行者已經「觀空」了,即可由本尊之種子字,變化自己成為本尊。此時形成二個身:

  自己是因地本尊,又稱三昧耶本尊。

  宇宙本尊是果地本尊,又稱智慧本尊,又稱法身寂靜處之本尊。

  這即是:

  「入我」——果地本尊進入因地本尊。

  「我入」——因地本尊進入果地本尊。

  密宗行者達到了觀空境界,唸咒四攝:

  「 」﹙雜﹚——將自己變化成三昧耶本尊。

  「 」﹙吽﹚——召請智慧本尊進入三昧耶本尊。

  「 」﹙班)—三昧耶本尊與智慧本尊和合無有差別。

  「 」﹙霍﹚——和合無差別後,得到大勝解,大歡喜,大堅固。

  唸這「四攝咒音」,就是將自己的意識與宇笛意識合體,此法就是藏密的「四攝法」。

  當自己變化本尊又合體之後,就須「吉祥灌頂」,權頂之觀想,先觀想種子字放光,上照三十三天及四聖界,下照六凡界至三惡道,其光明再返回種子字之內,這是最偉大的召請。

  「四攝吉祥觀」先由五方佛灌頂:

  ﹙一﹚中央毘盧遮那佛。﹙身白色﹚

  ﹙二﹚東方阿閃﹙ㄔㄨˋ﹚佛。﹙身藍色﹚

  ﹙三﹚南方寶生佛。﹙身黃色﹚

  ﹙四﹚西方阿彌陀佛。﹙身紅色﹚

  ﹙五﹚北方不空成就佛。﹙身綠色﹚

  此五方佛各放五色光,用真言灌頂授記。

  「四攝吉祥觀」再由五方佛佛母灌頂:

  ﹙一﹚中央佛眼佛母。﹙身白色﹚

  ﹙二﹚東方嘛嘛幾佛母。﹙身藍色﹚

  ﹙三﹚南方寶金剛佛母。﹙身黃色﹚

  ﹙四﹚西方白衣佛母。﹙身紅色﹚

  ﹙五﹚北方綠度母。﹙身綠色﹚

  此五方佛佛母,手上各持賓瓶,以寶瓶水放光來灌頂密宗行者。

  「四攝吉祥觀」三由十大明王與十大明妃來灌頂:

  ﹙一﹚大威德明王及明妃——身青色,三面六臂,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兩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兩手,右執寶,左執蓮花,下兩手,右持鎚,左執劍,頂戴中央毘盧遮那佛為莊嚴。

  ﹙二﹚無能勝明王及明妃——身白色,三面六臂,正面白色,右面青色,左面紅色,上二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二手右執寶,左執蓮,下二兩手,右執杖,左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三﹚馬首明王及明妃——身紅色,三面六臂,正面紅色,右面青色,左面白色,上二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兩手右執寶,左執輪,次兩手右執蓮,左執劍,頂戴西方阿彌陀佛為莊嚴。

  ﹙四﹚甘露塗明王及明妃——身青色,三面六臂,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兩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天靈蓋,中兩手,右執寶,左執蓮,下兩手右執杵,左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五﹚欲帝明王及明妃——身青色,三面六臂,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兩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兩手右執寶,左執蓮,下兩手,右執鉤,左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六﹚藍杖明王及明妃——身藍色,三面六臂,正面藍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兩手右執寶,左執蓮,下兩手,右執杖,左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七﹚大刀明王及明妃——身藍色,三面六臂,正面藍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兩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兩手,右執竇,左執蓮,下兩手,右執叉,左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八﹚不動明王及明妃——身青色,三面六臂。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兩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右手執寶,左手執劍,下右手執劍,左手執杵,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九﹚頂髻轉輪王及明妃——身綠色,三面六臂,正面綠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兩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兩手右執寶,左手執蓮,下兩手右手執輪,左手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十﹚金剛地明王及明妃——身青色,三面六臂,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上手相交,右手執偃月刀,左手執天靈蓋,中右手執寶,左手執蓮,下兩手右手執杵,左手執劍,頂戴東方阿閃﹙ㄔㄨˋ﹚佛為莊嚴。

  此十大明王及明妃的觀想灌頂,其要點是十大明王均是三頂六臂,一下子變成十尊出現,十尊均相同,其不同的是,面色略有異,及手執之法器略有不同而已,可觀想法器灌頂,將身中之魔障,一一驅除淨盡,十大明妃來守護密宗行者。

  「四攝吉祥觀」四由八大菩薩灌頂:

  這八大菩薩正是「高王觀世音真經」內的八大菩薩。

  南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摩彌勒菩薩摩訶薩。

  南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南摩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南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

  南摩除蓋障菩薩摩訶產。

  南摩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八大菩薩以八大法,放光來灌頂密宗行者。

  「四攝吉祥觀」五由六根度母灌頂:

  這六根度母正是「色度母」、「聲度母」、「香度母」、「味度母」、「觸度母」、「金剛界自在母」。

  這六根度母,以種種香、花、音樂、美味、涼風等等殊勝莊嚴來灌頂密宗行者「四攝吉祥觀」的「四攝」與「灌頂」,其「四攝」各有手印:

  「雜」用金剛鉤印——外縛右掌風指微屈,作召鉤勢。

  「吽」用金剛索印——外縛右掌風指入左掌虎囗。

  「班」用金剛鎖印——外縛左右掌空指風指,各相捻成環。

  「霍」用金剛鈴印——外縛二空指入掌各抵地水間搖之。

  在灌頂觀想中,宜一一清晰,如此修持,可達「身化虹光」的境界,因為這正是「依攝引性」運用羯摩力,十方四攝智菩薩各以實性加持之。此大法是很多喇嘛依止修持的。

  這「四攝吉祥觀」,有一個奇妙的因緣如下:

  在聖地牙哥,有一位物理博土,丹高居士,他雖是物埋博士,但也是一位習密者,丹高居士原先不知有「蓮生活佛」。他在密壇中靜坐,耳中聽聞到一清亮的金剛鈴之整音,自遙遠的地方傳入耳際之中,他頗感驚異。同時他靜坐中,竟看見一僧人的相貌。

  僧人的相貌,臉圓,耳垂與口齊,立在一朵白蓮花之上,身放毫光。丹高居士不知是何人也。

  丹高居士由於靜坐中常見此僧像,便自行用水彩,畫了看見的僧人相,供於密壇中,日日禮拜焚香。

  最奇異的是,僧人且告訴他:「要習四攝。……」

  「四攝」?什麼是「四攝」?丹高居士不知也。

  有一天,一位同事到丹高居士家,一眼看出這位僧人相,就是「蓮生活佛」,同時出示蓮生活佛的出家法相,二者一比對,竟然相像,丹高居士不得不嘆服,果然是「蓮生活佛」也。

  丹高居士到雷門巿的「真佛密苑」。禮拜「蓮生活佛」。

  「師尊傳我何法?」

  「不是已相告示了嗎?汝怎忘懷?」

  「四攝?」

  「正是四攝吉祥觀。」我笑著說。

  「啊!太奇妙了,太靈異了,果然有四攝法。」

  丹高居士,由於習密,靜坐中見「蓮生活佛」,有了這段因稼,終於來皈依「蓮生活佛」,並且由蓮生活佛教授「四攝吉祥觀」,得到活佛的親傳妙意,這段微妙的因稼,知者均動容。

  我告訴丹高居士:「佛言以一念至誠殷重心念佛,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而密法之妙就在這一念一攝之間,其實無量諸尊可以完全攝念於一念之中,而一攝也是無量劫啊!」

  「四攝之法,太微妙了。」

  有一偈如此說:

  十世古今不離當念,

  微塵剎土不隔毫端。

  這正是「四攝」的圓融至理。

  密宗的秘中秘,奇中奇,法中法,其實也有因緣在啊!這些密法,有天份的人,一看便曉得它的珍貴,若無緣者,看見了大密法,同樣也視同陌路,所以「學道必須有命」,無天份,道也不成。

  學密宗本是非常之事也,也須要有非常之心。有人說,貪生怕死的人,連世間業都有困雞,更何況出世的密法,大凡學習「真佛密法」,均有因緣,也有考驗。

  有時候,我們要體會出,活在世上,其實就是上天給我們的磨練,有形的軀殼祇是短暫修行的工具,社會上的知識,偶爾會成了我們的障礙,要看破放下,才修得成就。

  「四攝吉祥觀」的修持成就者,其即身成佛,非常殊勝:

  有人在靜坐中,一剎那便圓寂了,其頂上放出一道彩虹的亮光,處人看見火光沖天,而有人一觸他的身子,他的身子加一堆細灰組合,一下子,成了一堆灰燼也有人看見一道虹光,遁入雲中。

更厲害的是,「四攝吉祥觀」的即身成佛,是一剎那之間,連人帶衣服,全部化為虹光,飛入虛空之中,連人影均不見了,連灰燼也無,這是更厲害的。

此法之成就者,外人看他居陋室,其實明眼者知道他居住在天上的宮闕,外人看他一人踽踽獨行,其實明眼人知道,他所過之處,山海地神均要來迎送他。

  「四攝吉祥觀」的成就者,可以用念力點火,使檀香不點自燃,也可以隱形,令惡人找不到他,在山上密行,可以變化草木野獸,也就是五行之中,可隨意化身此法之成就者,明眼人可以看見他穿五彩衣,放出五色光。

  「蓮生活佛」寫出「密藏奇中奇」,這其中的密法都是大法,學密的人,祇要跟隨真正的金剛上師,虔敬的有恒心的實修下去,一定會有成就的。不要失了恭敬心,不要半途而廢,不要未下苦功,便妄想「相應」。修行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6 22:4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