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6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0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客家祠堂文化在客家文化中較為引入注目,而堂號與堂聯又是其祠堂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在不斷南遷的歷史過程中,在閩、粵、贛、桂等地定居後,出于尋根念祖、懷念故上的心理需要和精神訴求,繼承華夏傳統文化獨特的楹聯和牌匾藝術,並結合其祖先南遷及在定居地艱苦創業的經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
客家人由于注重崇先報恩,尊祖敬宗,所以特別重視修譜牒、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號、堂聯最好地表達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揚祖德的情感。堂號作為祠堂的名號,是某姓的標志,取名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取自祖先的發祥地、望出地;還有一種是為紀念祖先的官銜、勛績、德行。由此可以看出,堂號代表著族源和血統、歷史和榮譽。堂聯採用中國傳統的對聯形式,對仗工整,特點鮮明,一般都有『家聲』,『世澤』等專用語,而且大部分強調祖先功業和祖居地名。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是歷次南遷的大多數客家先民的祖居之地,史不絕書的記載和諸多的遺跡,從不同角度幾乎都能証明這一點,而堂號和堂聯則是最為有力、最為直接的証據。
客家學學者鄧迅之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一書中指出:『客家每姓必有堂號,此種又稱為郡號、地望的,多半是河南地方之名,……這表示客家人縱使飄萍萬里,仍然數典記祖,不忘中原故鄉。』事實的確如此,客家的堂號、堂聯清楚地指出了客家的來源,証明客家確實源于中原、源于河洛。讓我們走進客家祠堂去感受一下歷史的真實吧:
丘姓,堂號河南堂,堂聯:鴻艫世第,樞密家聲。丘氏望出河南光州固始,故以河南為堂名。『河南』,漢代郡名,在今河南省新鄭、洛陽、臨汝之間。
許姓,堂號高陽堂,堂聯:高陽世澤,洛水家聲。周武王封炎帝後裔伯夷後代姜文叔于許 (今河南許昌),曾散居高陽郡(今河北高陽縣東)一帶,後複遷居河南上蔡、洛陽、寶豐等地。
陳姓,堂號潁川堂,堂聯:潁川世澤,大史家聲。陳姓為虞舜之後,周武王時封于陳國(今河南淮陽),後屬潁川郡,故名潁川堂。
鄭姓,堂號滎陽堂,堂聯:家傳詩教,聲響蓬萊。郡望出于河南滎陽,祖先姬姓,封國號鄭,子孫為姓,世屬中州。
楊姓,堂號弘農堂,堂聯:四知世第,三相家聲。楊姓起源幹山西,但後來遷居各地,以河南弘農(今河南靈寶北)人數為最多,乃以弘農為堂名。
鐘姓,堂號穎川堂,堂聯:高山流水,舞鶴飛鴻。
謝姓,堂號東山堂,堂聯:東山世第,西晉家風。謝氏先祖為炎帝之嗣,至周宣王時封其後人申伯于謝(今河南汝南謝城),故以謝為氏,世居陳留,其後隨晉東渡,衍族江左,後又南遷至寧化等地。
賴姓,堂號穎川堂,堂聯:穎川世德,東晉家聲。古時汝南褒侯縣有賴亭,即故賴國,以國為氏。
廖姓,堂號汝南堂,堂聯:萬石家聲遠,三洲世澤長。廖氏系黃帝之後,商王封其地在汝南郡(河南汝南),以國為姓。
程姓,堂號安定堂,堂聯:重黎聰哲,休父疏支;玉色金聲,祥雲瑞日。程為顓頊後裔,後代休父在周宣王時被封為大司馬,以功封于程地(河南洛陽),以封地為姓。
蔡姓,堂號濟陽堂,堂聯:理學傳程朱之脈,著述授谷梁之書。周文王弟王子叔度,被武王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子孫以封地為姓,發祥于濟陽郡(今山東,河南交界一帶)。
韓姓,堂名南陽堂,堂聯:南陽望族,北斗高名,韓姓源出于周武子,武子輔佐晉獻公,有功封于韓原,以封地為姓,是南陽、潁川望族。
葉姓,堂號南陽堂,堂聯:介節如山,清平似水。春秋後期,楚昭王封沈尹戌兒子諸梁于葉(今河南葉縣),子孫以封地為姓,後為南陽望族,因名『南陽堂』。
……
無需一一列舉,從客家各姓的堂號,堂聯可以明顯地看出:客家人的祖先大多源于中原,源自河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個『根』不僅僅是血統的,更是文化的。雖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屢遭動蕩和遷徙,客家人不忘故土,不忘先人功業,仍較完善地保存了中原河洛文化的精神,傳承並保留了中原古風,這從其祠堂文化包括堂號堂聯就得到了証明。同時,客家的祠堂在客家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崇拜自己的祖先,這是傳統中國宗法制社會的重要特征:祠堂不僅是祭祖的場所,更是客家人公共生活的中心,是客家精神生活的靈魂,而堂號、堂聯首先就能讓人感受客家文化的這一特點。
在客家聚居的地區,每個家族必有祠堂,祠堂必有堂號、堂聯,所謂『俗重宗支,凡大小族莫不有祠,一村之中聚族而居,必有家廟,亦祠也。州城則有大宗祠,則並一州數縣之族而合建者。』這些祠堂,一般都規模甚大,建築材料以磚木為主,結構講究,以中軸線為基准,左右對稱,與古代中原祠堂形制大體相同。祠堂內都立有神台,供奉祖先牌位。每逢祭期,合族而祭,宰牛割牲,每家都派男丁參加。然後是合族聚餐儀式,並按族規、輩分、功名、男丁分配祭品。所有的堂號、堂聯,凝聚了一個家族的驕傲,濃縮了一個家族的歷史;所有的祭祀程式、儀式雍雍穆穆,莊嚴而隆重。客家人如此尊親孝祖、隆禮重儀的祠堂文化,以及以此為核心而形成的禮儀風俗在堂號、堂聯上都得到了體現。
犖犖大觀的客家堂號、堂聯不僅記錄了客家歷史的光榮與過去,記錄了客家後裔對故土的留戀與懷念,同時也寄托了客家人對美好家園的憧憬與渴望,更重要的是它証明以河洛為中心的廣大中原地區是大多數客家人的真正的『家』。客家文化,『根在河洛』。源遠流長、博大豐厚的河洛文化不僅養育了客家先民,而且作為客家文化的源頭和核心至今仍哺育著世世代代客家子孫,並將成為他們永不枯竭的文化之源、精神之源。
正如客家山歌所唱:『客家來自黃河邊,水有源來樹有根。』情系中原,根系河洛,這永遠是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割不斷的文化情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