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品味生活 |
休閒天地 |
興趣嗜好 |
學術藝文 |
女性頻道 |
電腦數位 |
遊戲天堂 |
影視音樂 |
宗教綜合 |
綜合圖片 |
綜合影片 |
成人園地 |
辣妹直播
新聞時事區
生活優遊區
會員廣告交流區
感恩懺悔區
愛情紅綠燈
上班一族
生活智慧王
醫療保健區
美食王國
財富與風險區
消費購物區
釣友天下
海釣討論區
淡水討論區
釣蝦討論區
教學資訊區
汽機車討論區
搞怪爆笑區
趣味笑話區
搞笑圖片區
搞笑短片區
環瀛搜奇區
幽浮事件簿
靈異鬼怪區
數位影像生活
著名旅遊景點
博奕綜合討論區
休閒飲品
品酒專區
咖啡專區
茶香專區
星座命理區
動漫卡通區
連載區
動漫圖片區
軍事討論區
軍旅生涯
非主流討論區
中外歷史區
體育運動區
武術專區
健身會所
職業摔角區
布布發燒區
寵物世界
流浪動物關懷照護社
模型玩具區
園藝花卉區
自行車綜合區
專業討論區
休閒討論區
方寸之美
玩石天地
長篇小說區
連載中之小說
小說討論區
短篇小說區
經典文章區
原創天地
IQ題猜謎語
民俗文化區
懷舊柑仔店
藝術鑑賞區
校園生活
福爾摩沙風情
客家文化
閩南語小棧
原住民札記
手作小物
發明大觀園
女人話題 (男性禁言)
女性秘語 (男性禁言)
溫馨家庭區
寶貝生活館
天使寶寶專區
媽咪孕事區
時尚潮流館
婚姻資訊區
健康塑身區
美容美髮區
珠寶首飾區
AI
電腦軟體分享區
電腦軟體交流討論區
軟體應用教學區
手機通訊產品交流區
APP軟體區
手機圖鈴館
桌上型電腦討論區
硬體知識圖書館
筆記型電腦討論區
電腦DIY配件討論區
數位3C館
電子電機暨資訊工程館
手機遊戲討論區
ONLINE GAME
電競討論區
PC GAME
TV GAME
Facebook 討論版
影視戲劇區
明星貼圖區
樂壇綜合區
樂譜及樂器區
佛教
道教
西方教派
一貫道與其他教派
自拍樂園
原創自拍區
正妹貼圖區
性感誘惑區
激情性愛區
成人卡漫區
成人卡漫下載區
禁忌卡漫
另類圖片區
絲襪美腿區
西洋辣妹區
唯美清純區
自然美景區
電腦桌布分享區
優質套圖區
超市發表區
打包下載區
新註冊會員貼圖專區
成人長片直播區
成人短片直播區
BT下載區
HTTP長片下載區
HTTP短片下載區
歷史存放區
成人交流區
成人文學區
成人文學圖書館
搞笑圖影片區
成人笑話區
成人笑話圖書館
性愛秘技區
性愛秘技圖書館
圖影片求檔區
手機版
■
站務公告
■
加分活動
■
綜合教學
■
疑問建議
■
私密影像申訴檢舉專區
搜尋
搜尋
本版
會員
SOGO論壇
›
論壇
›
≡ 宗教綜合 ≡
›
佛教
›
往生咒
返回列表
查看:
623
|
回覆:
1
[修行法門]
往生咒
[複製連結]
kz661747
kz661747
註冊時間
2006-1-15
最後登錄
2023-1-30
主題
查看
積分
547
閱讀權限
80
文章
369
相冊
1
日誌
1
力天使(五級)
力天使(五級), 積分 547, 距離下一級還需 53 積分
串個門
加好友
打招呼
發私訊
狀態︰
離線
電梯直達
1
樓
發表於 2014-11-9 21:38:16
|
只看該作者
|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kz661747 於 2014-11-9 21:39 編輯
凈空法師《往生咒》2/4
請掀開經本,第六百零八面第一行,請看經題:
經【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這個在佛經裏面,稱作「人題」。因為佛經是世尊當年在印度所說的,後來他的弟子們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原始的記錄都是用梵文寫成的,梵文是印度的古文,傳到中國來之後,一定要把它翻成中文,才能夠在中國流通。因此,每一部經都有翻譯的「人題」,什麽人翻譯的。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曉得,佛經的翻譯是集體的創作,不是某個人翻的。
佛法傳到中國來,是中國國家去聘請的,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國家聘請的,在古時候是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聘請高僧大德到中國來。所以,他來到中國之後,所受到的禮遇是最高的待遇。我們中國的帝王,以國師之禮,就是帝王的老師,以這個禮來接待,非常之隆重。因為帝王對於出家人這樣的尊重,俗話常講:「上行下效。」臣民看到帝王對出家人這麽尊重,老百姓跟文武官員對出家人就格外的尊重,所以佛教在中國就有很崇高的地位。
經典的翻譯它是有組織的,像現在我們這個國家的「國立編譯館」一樣,它是有組織的,而且這個組織都相當的龐大,以國家的財力、以全國的人力來支援。所以,當時著名的學者專家、語文專家,世出世間的學者,幾乎都參與翻譯的工作。可是經題上只列著一個人,這一個人就是當時這個譯經院裏面的主席,像一個學校的校長,用他來作代表,是他那個譯場翻譯的,這就對了。而不能看作這一部經就是他翻譯的,這樣看法,那就錯了。
史傳上記載比較詳細的是羅什大師的譯場,《阿彌陀經》就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的譯場有四百多人,可見這一個機構的編制是相當龐大。唐朝玄奘大師的譯場,規模就更大了,編制有六百多人。我們今天看到經,這是唐三藏玄奘法師翻譯的,只看到一個人,是他譯場裏面所翻譯的,我們這樣看就正確了,就不至於有誤會。
回過頭來看我們現代,由於交通發達,資訊發達,幾乎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地區了,哪個地方發生一點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所以,地球縮小了,人與人的關系,國家與國家的關系,變得愈來愈密切,國與國的關系真的就像鄰居一樣,要想達到真正的世界和平,共榮共存,文化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根本。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建立共識,才有一個共同的理念;依據這個理念,才能達到共存共榮,和睦相處。如果不從這個方面來著眼,這個世界之亂,眾生之苦,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
佛教在整個世界文化來說,它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今天世界上的經典,完整的有漢文的經典、藏文的經典,這叫大乘經。小乘經裏面,除漢文之外,還有巴利文。日文的經典是從中文翻譯過去的,而且並沒有完全翻譯,只翻譯了一部分。現在佛教隨著這個大時代傳播到西方了,傳播到世界每個國家地區了,譯經的工作就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個大課題,如何從中文、西藏文、巴利文翻成世界其他各國的文字。這些工作,這麽多年來也有人在做,所做的成效都有問題。
譬如在美國紐約,沈家楨老居士對於佛法的弘揚非常熱心,我知道他總有二、三十年歷史,請了不少人,把中文經典翻成英文的工作。翻是翻得很多,我在紐約,他老人家告訴我,他這些東西都不能出版,原因在什麽地方?翻譯的人中、英文都好,但是在佛法上沒有相當的修養,只把字翻出,意思不對,這就是很大的一個難題了。所以,從前的譯場,為什麽許許多多人參加,大家在一塊研究討論,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斟酌。如果用古時候那個方法,集體來翻譯,那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
現在譯經是個人在那裏做,個人有個人自己的成見,這是譯本不能流通的關鍵所在。經過大眾的研究討論,這是客觀的,錯誤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所以,對這個問題我就給沈老居士一個小的建議,我說如果再要有機會翻,譬如翻《金剛經》,你一定要打聽打聽現在在這個世界,任何國家地區,有哪一位法師大德,對《金剛經》真的有研究,有修有學,請他來講,所有參與譯經的這些人員大家都來聽。請他詳細講,翻譯的人用心來聽,有問題就提出來請教,務必把經義都能夠毫無障礙的理解了、貫通了。然後推選幾個起草,他們把翻譯的草稿寫出來,以後再拿這個草本,提出來和參與譯經的人員研究討論,也像從前一樣,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使文與義都能夠達到很正確,不致於誤會。這樣譯出來,我相信在西方流通就不成問題了。
所以譯經絕對不是一個人能作的,絕對不是兩三個人、三五個人可以作的。不行!還得像從前幾百人的譯場,那是最高明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有福報,這個譯經的方法非常謹嚴,參與的都是有道德、有學問,對於兩國的文字、對於佛法都有相當修養的人,這樣建立這個譯場,把梵文經典翻成中文,翻的是真好。
從前方東美先生有一次跟我談到佛經的翻譯,我們就談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什麽現象?印度梵文經典大量的傳到中國來,我們把它翻成中文之後,那個原文到哪裏去了?這麽多的梵文經典,居然沒有保留下來,在中國就等於失傳了、失蹤了。方先生有個推測,他這個推測也很有道理,他說:「我們中國人非常自豪,認為我們所翻的佛經,不但意思圓滿的保存,沒有失掉原意,在文字上比梵文還要華麗、還要美好,那中文就可以直接取代梵文了,梵文經典用不著了。」這是方先生的見解,我們聽聽他的話也滿有道理,中文的經典確實是翻的好。
所以名題是譯場主持的人。這一次這個譯場就是求那跋陀羅尊者,他是這個譯場的主席。前面「宋」是朝代,在此地「宋」、「元嘉」都是代表時代、年份。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以「宋」為國號的有好幾個,最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宋國,我們在《左傳》裏面都讀過。這個「宋」是南北朝時代,宋、齊、梁、陳。「宋、齊、梁、陳」時,南朝是劉豫,所以我們在歷史上也叫它作「劉宋」。劉豫在現在的南京,那個時候叫建康,建立一個政權稱為宋,大概傳了八代,將近六十年,這個諸位在歷史上能夠看得到,它的年代是在公元四百二十年到四百七十九年,以後為齊所滅了。
「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的首都都在南京,就是現在的南京,所以南京號稱「六朝古都」,這四個朝代就占了四個。在這個以前三國時代,東吳也是建都在南京,所以在南京有六個朝代建立的首都。
「元嘉」是年號,就像清朝「康熙」、「雍正」、「幹隆」都是屬於年號,求那跋陀羅法師到中國來是在元嘉的末年。元嘉在劉宋,可以說是很穩定的一個時期,也是最好的一個時期,元嘉一共好像是有三十二、三年的樣子。
「天竺」是法師的籍貫,法師是印度人,印度古時候稱為「天竺」,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五天竺」,我們叫五印度,分為東、南、西、北、中。
這個「三藏」就等於我們現在所稱的學歷,現在我們常講他的學位是博士學位、碩士學位,這是他的學位,他通達三藏。在古時候,如果不是三藏法師,可以說沒有資格主持譯場,作為翻譯經典的主席;一定是博通三藏,他才有資格作這個翻譯主席。
「求那跋陀羅」是他的名字,這個名字是音譯的。
我們看下面的註解,疏鈔。
疏【宋者。南北朝國名。元嘉者。年號。天竺者。西域國名。求那跋陀羅。此雲功德賢。】
『求那跋陀羅』是梵語的音譯,翻成中文意思叫『功德賢』,名字含著這個意思。
鈔【宋言南北者。時方南北分王。宋王江南。謂劉宋也。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天竺。一雲身毒。有五天竺。皆西域也。跋陀博通三藏。尤專大乘。號摩訶衍。神異非一。備載傳記。恐繁不敘。一本陀下無羅字。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師同時故。未審何所譯也。】
『宋言南北者,時方南北分王』,那個時候就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朝」,五胡亂華就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實在講跟我們現在有一點相似,是亂世。所以國家疆域都不大,傳的年代也不久,這是屬於亂世。
『宋王江南』,「王」這個字念破音字,念(ㄨㄤˋ旺),就是統治的意思,他統治江南。
『謂劉宋也』,就是劉豫所建立的這一個政權,他一共傳了八代,總共五十九年。
『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文帝是劉宋第二代的君主,在整個王朝當中,他這一代政治最清明,社會也非常的安定。所以他作皇帝作的久,他作了三十多年,他整個政權總共只有五十九年,幾乎超過一半了。所以他這個時期社會相當安定,這是第二代。
『天竺,一雲身毒』,這個「身(娟)毒」跟現在講的印度,音就很接近,都是音譯。
『有五天竺,皆西域也』,那個時候說的是中國的西方。現在我們曉得印度並不是在中國的西方,而是在中國的西南方。為什麽那個時候說西方?因為那個時候交通都是往西方去,到了蔥嶺之後再往南走,那就是印度了。所以「西域」當時是指我們現在新疆跟阿富汗一帶的地區,都稱之為「西域」。
『跋陀博通三藏』,這是說這一位法師他的德學。「德」是他的修持,「學」是他的學識非常淵博,三藏經典都通達。
『尤專大乘』,對於大乘,他的造詣特別深。
『號摩訶衍』,「摩訶衍」是梵語,翻成中文就是大乘。
『神異非一,備載傳記,恐繁不敘』,《高僧傳》裏面有他的傳記,所以在此地就不多說了。「神異非一」,他有神通,這是現代人所謂的特異功能,他也有特異功能,《神僧傳》裏面也有他的傳記。在我們中國《高僧傳》裏,凡是有神通明顯表現出來的,以後都把這些人歸在一起,這個稱之為《神僧傳》。《神僧傳》裏有他。
『一本陀下無羅字』。這個《往生咒》有兩個本子,有一個本子是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翻譯,有一個是「求那跋陀」翻譯的,無「羅」字。到底是哪一個搞不清楚了,為什麽?這是兩個人同一個時代,所以究竟哪一個人是這個譯場的主持?這個譯場的主席?就很難考定了。
『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師同時故,未審何所譯也』,「審」是審定,沒有辦法確定是哪一位,他們兩位都是印度當時來到中國弘法的高僧。
這是把翻譯的人介紹出來了,下面就是咒了,是往生咒的正文。往生咒總共十四句,每一位同修都念得很熟,我想沒有一個人不能夠背誦的。要念的怎樣才相應?那就是個問題了。這個咒因為大家很熟,我們也就不必念了。咒可以不翻,因為它是佛的密語;也可以翻,也不是完全沒有意思。不翻,以恭敬心去受持,容易得利益。諸位要曉得,佛法修學所用的這些方式,無非是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目的就達到了。沒有意思,那你就不會打妄想了,老實念,容易攝心,容易入定。如果有意思的話,一面念,一面會打妄想,反而不容易入定。
在修行上,古人講:「念經不如念咒。」為什麽?經有意思,一面念一面打妄想,就不如念咒,咒沒有意思;沒有意思的咒,愈長愈好。像這個《往生咒》比不上《大悲咒》,《大悲咒》比不上《楞嚴咒》。咒長,你不能念錯,一字一句都不能念錯。在念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是功德;久而久之,你這個心慢慢就定下來了,慢慢就達到清凈了。這是用這個方法達到心地清凈的目標,是這麽個意思。
又說:「念咒不如念佛。」這是真的,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究竟念哪一種好?古人所說的是一個原則,不能涵蓋一切眾生的根性,有些人讀經容易攝心,有些人念咒容易攝心,有些人念佛號容易攝心,每一個人的根性不相同。我們自己選擇哪個法門,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可以試驗試驗,把讀經、讀咒、念佛三樣東西都試驗一個階段,以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試驗,就曉得哪一種方法容易攝心。也就是我們俗話講的「收心」,哪一個方法容易收心?這個方法對自己就有效果、就有利益,就可以堅持用這個方法。
一直用到自己真正達到心地清凈,清凈心現前,就是三昧現前。「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健康的享受,清凈自在的享受,那叫真樂!到心地清凈自在了,自然就生智慧了,這就是所謂「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清凈心就是定。
我把這個咒的意思,依據古大德的解釋,跟諸位略略的說一說。
經【咒曰。南無阿彌多婆夜(一)哆他伽多夜(二)哆地夜他(三)阿彌利都婆毗(四)阿彌利哆(五)悉耽婆毗(六)阿彌唎咤(七)毗迦藍帝(八)阿彌唎哆(九)毗迦蘭多(十)伽彌膩(十一)伽伽那(十二)枳多迦利(十三)娑婆訶(十四)】
『南無』,這兩個字在佛門裏面用得最普遍,用得最多,意思我相信許多同修們都知道,「南無」是恭敬的意思、禮敬的意思。我們今天講敬禮,有皈依的意思,有皈命的意思,在梵語裏面稱為「南無」。這是古音,在當時翻這兩個字,那個音就念南無(拿摩ㄋㄚˊ、ㄇㄛˊ),我們的言語會隨著時代去變,字的形狀沒有變,讀音古今不一樣了。現在讀南無(ㄋㄢˊ、ㄨˊ),古音念南無(拿摩ㄋㄚˊ、ㄇㄛˊ),所以這個咒語一定要念當時那個古音,發音才正確。
咒語到現在,很多咒都念的不靈了,原因在哪裏?我們把音全念錯了,不是當時翻經那個時代的讀音,我們用現代的讀音來讀,所以音不準確了;而咒語裏面有許多是跟鬼神往來的,裏面有很多是鬼神的語言,那個音發錯了,他就聽不懂了。譬如很簡單的,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美國總統,中文翻作柯林頓。他要來了,你叫他柯林頓,他一定聽不懂,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麽,音不正確。現前中文翻出來的,我們念給他聽,他都不懂;何況古時候,那問題就更大了。
我們了解這一層,現在怎麽辦?現在以恭敬心,不管念錯念對,沒有關系,至誠恭敬的念就好,曉得我們用這個方法來攝心。真的能達到攝心,我們這個念咒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就很好。所以也不必去計較它的音正不正確,要想這個音正確,非常非常難。密宗上師雖然代代口傳,口傳也不見得正確,那一個法師,他還有鄉音、有方言。你想要純正的釋迦牟尼佛傳的那個原音,不可能!無法相信這個音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傳的原音,不可能。
中國每一個地方都有方言,外國也一樣。印度古時候交通也不發達,那個大國,恐怕連我們現在一個小鄉鎮都不如。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方言,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文字。我們中國的文字,秦始皇統一了。秦始皇沒有統一之前,中國文字很復雜,同樣一個字,就有很多的寫法。所以像這一些情況,我們都要明了。因此,佛才教給我們「四依法」,使我們把這些疑慮澄清。「四依法」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對了就行了,語言、翻譯的文字上,不必去計較,只要它的意思正確,我們就可以遵循。所以「南無」是皈依、皈命、恭敬的意思。
『阿彌多婆夜』,就是阿彌陀佛,這是梵音翻過來的。我們曉得,我們翻「阿彌陀」,這個地方是「阿彌多」,後面還有尾音「婆夜」。我們翻「阿彌陀佛」,「阿彌陀」後面那個尾音「婆夜」省略掉了,就不要了,這裏是完整的連尾音帶起來,那就是「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這一句梵語翻作「如來」,合起來講就是皈依,或者皈命阿彌陀如來。這個「阿彌多婆夜」,要是把它翻成中國的字,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這是《阿彌陀經》上所說的,實際上它這個無量是包含一切的無量。
『哆地夜他』,有很多咒裏面,我們念到「怛侄他」,跟這一句完全是相同的,梵音是一樣的,譯的字不相同,就是「怛侄他」。「哆地夜他」,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即說咒曰」。《般若心經》裏面,把這一句翻成中文「即說咒曰」,下面才是咒語。所以前面這個是佛號,佛號不是梵語,底下是咒語了,第四句到第十四句,這十一句是咒語。咒語一開頭:
『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都」是無量,「婆毗」是光明,所以這一句就是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無量光」!
『阿彌利哆』,意思就是無量。
『悉耽婆毗』,「悉耽」翻成中國意思是一切義成,義是義理,成是成就,就是一切的義理圓滿的成就。「婆毗」是光明的意思。可見得這個咒語裏,都是贊嘆阿彌陀佛無量光壽,一切無量,都是這個意思。
『阿彌唎哆』,是跟前面一句一樣的意思,都是稱無量壽佛。
『毗迦蘭帝』,這一句裏面是含多義,有很多意思在裏面。第一個有「無礙行」,佛與諸大菩薩在十法界裏面度一切眾生,就像《華嚴》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它含有這個意思;有方便的意思,善巧方便,普度眾生,它含有這麽多意思在裏面。
『阿彌唎哆』,是無量。
『毗迦蘭多』,上面是「毗迦蘭帝」,此地是「毗迦蘭多」,意思也很接近,稍微有一點不同的,它的末後有「真如不退」的意思。所以一切眾生生到西方世界那邊「圓證三不退」,有這個意思在裏面。
『迦彌膩』,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彌陀凈土。極樂世界,安養國土。
『伽伽那』,是比喻、是贊嘆。它的意思是虛空,或者我們講天界,六道裏面講天道,有高高在上、廣大無邊這個意思。所以,用虛空、用天界來作比喻。
『枳多迦利』,這一句也是含多義,它有諦往的意思,諦是真實,說明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真實的,它有這個意思在。諦就是諦實、真實,往這一條路是真實的。所以在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凈土。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非常歡喜樂意求往生,有願去的意思。
『娑婆訶』,所有一切咒最後都有這一句,這一句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快速的圓滿,是一個祝願的意思。希望我的願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圓滿。
這個十四句,就是古大德給我們說的咒語的大意。這個意思,你了解,很好。不了解也沒有關系;不了解,老實念。如果了解,我們念這個咒字好,可以隨文入觀,念到哪一句,這個境界可以現前。
下面有兩行,這也是屬於經,這是經的長行,說明持咒有五種利益。
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隱。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經典裏面,佛為我們開示,都會說「善男子、善女人」,為什麽?持咒能不能得這五種利益,諸位要曉得,關鍵就在這個「善」字。我們持咒,像我前面跟諸位報告的,有人真的依照經典裏面所講的,往生咒念了三十萬遍,沒效。他沒有想想,要做到佛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三十萬遍才有效。我們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關鍵在此地。到底這個「善」的標準在哪裏?《觀無量壽經》上講的「凈業三福」,古大德所說的,它是大乘的大乘、是一乘的一乘,至高無上的法門。心不善,怎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凈業三福」,最起碼的要具足第一福。我們講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三福中的第一福都沒有,我們這一生念佛苦修,只能夠跟西方極樂世界結一個善緣,這一生往生很難。為什麽?不符合佛所講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這是最起碼的善。
第一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最低的,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連這個四句都做不到,你念經、念咒、念佛都是跟佛結個緣,這一生想往生很難。第一個善就是這四句做到了,生凡聖同居土有分!如果再能做到第二善,「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大概方便有余土也能有分,品位就高了。如果能三善都具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給諸位說,上上品往生!
可見得這個關鍵的字,往往我們把它疏忽掉了,輕易的看過了。念了幾百遍、幾十萬遍沒有效果,還怪這個經不靈,怪佛說話打妄語,靠不住,謗佛、謗法,你說這怎麽得了!他不責怪自己,他去責怪經典,責怪佛菩薩。實在講,佛菩薩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了。所以自己想一想,我們自己是不是這個善的標準,佛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有沒有我的分?這個重要。「凈業三福」不能不細細講求,你才真的明了。
「孝養父母」,什麽叫「孝」?怎樣「養」?這是大學問,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具足這樣的條件,就是佛門裏面的標準,他完全符合。這一些善男子、善女人選擇這個法門,用這個方法來修。
『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這是第一個利益。阿彌陀佛常常在你的頭頂,這就是得佛本願威神冥冥當中的加持。因為佛在頭頂上,你看不見,你看不到。他真在你的頭頂上,真的在保佑你,真的在加持你。
諸位要曉得,我們修凈業求往生,這個機會真難得,一定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法器。這個法器,用現代的話來說,一定要具備佛對我們所要求的這些條件,我們統統具足,這才有資格接受這個法門。這個條件是什麽?就是「凈業三福」。
所以在《觀經》裏面,這一段經文多重要!韋提希夫人親眼看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生起無限向往羨慕之心,想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修什麽方法可以往生?佛沒有教給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凈業三福」。說完了又囑咐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個話說得多重!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決定不能成就。所以真正想修,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不能不註意,不能不認真去修。
第二個利益是『日夜擁護』,白天、晚上,阿彌陀佛、諸佛菩薩、護法善神都擁護你,都保護你。你要問為什麽?因為你是真正的阿彌陀佛的學生。《往生咒》第一句「南無阿彌多婆夜」,就是皈依了。南無是皈依,皈依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我們今天念這個,阿彌陀佛不承認,不是真正的學生。因為我們不夠資格,人家這個資格有條件限制,必須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三福一條都沒做到。做到了,就行了;做到了,那你真正皈依了,你才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都尊重你,菩薩善神哪有不擁護的道理!
第三個利益是『無令怨家而得其便』。這個「怨家」是講過去生中的,過去生的怨家債主。因為你有佛菩薩保佑,有護法善神擁護,所以這一些累世的怨家債主,也沒有法子接近你。這個好處在哪裏?你在修行過程當中,一帆風順,沒有魔障。「怨家而得其便」,就是魔障多。魔障決定不能避免,原因在哪裏?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不曉得結了多少怨。尤其是吃眾生肉,吃眾生肉是跟它結的深仇大恨。佛經裏面講得很清楚,這不是假的,吃它半斤,將來要還它八兩,欠錢的要還錢,欠命的要還命,這一生不還,來生一定要還。你要想到這一些因果報應,太可怕了!
從前不曉得,做了一些惡事;現在明白了,決定不造,不跟任何人結怨,不跟任何人有絲毫債務的糾紛,還得幹幹凈凈,我們菩提道上減少障礙。這是已經知道的,還有不知道的,過去生中所欠的。不知道的怎麽辦?因此,我們將自己修學一切功德回向給他,抵債!「願以此功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是抵債、還債。你不要來幹擾我,我修行成就了,利益統統是你們的。回向裏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此地。這是因為你自己有這個功德,佛菩薩加持、護法善神保佑你,就更方便了、更容易了。這一樁事情,諸位要是細細讀《地藏經》,你就明白了。
第四種利益是『現世常得安隱』。你現在在這個世間常常得到安穩,我們講平安。縱然有大災大難,你也能夠度過,平平穩穩的度過,不受這個災難之苦,這個就是共業跟別業不一樣。這一點不學佛的人,他不懂,稍稍有一些修持,涉獵一些佛法的經論,大概多少能夠體會到一點。
我常常提醒同修們,修持、讀經、念佛、斷惡、修善非常重要,為什麽?現在我們處的這個社會是亂世,將來究竟亂成什麽地步,誰都不敢預料,而且不是一個地區亂,是全世界都亂。什麽是最安全的?有福有德是最安全的,這是真的。你有財富,「財為五家共有」,再大的財富,一天可以丟得幹幹凈凈,古今這個例子太多了!不是你的。權勢、地位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正的保障、是真正的靠山。真正的寶藏、靠山是人積德,有福、有德,你身上雖然什麽都沒有,人家一看到你生歡喜心,他就恭敬你,就來照顧你,這是有福!他能夠度過災難,現世常得安穩。
這一句裏面,你誦咒是得佛力加持。但是你基礎的修持,這個德行是那個「善」字,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一個真正修「凈業三福」的這種善人,所以得一切天人善神的保佑,這是真的。我在講席當中也講過很多次,常常提醒同修們,你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你今天有財富,這些東西是什麽?暫時在你眼前過一下,你得不到。在你眼前過一下,換句話說,你暫時有權處理,不是永恒的,是暫時的。暫時有權處理它,我把它做的好,做的是善事,積功累德;如果我處理的不妥當,就造作罪業,要明白這個道理。
人生非常短暫,何況古人常講:「黃泉路上無老少。」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所以什麽都要看淡,都要放下,盡心盡力為社會、為大眾去造福,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你真正積德修福,你的家庭自然有佛菩薩照顧,有護法善神照顧,比自己照顧周到得多。自己照顧不了,真正只有求佛菩薩、求護法善神照顧,那才是可靠的。這個道理要想通,事實擺在我們眼前,仔細去觀察,讓你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才曉得我們自己應該怎麽作法,應該怎麽修法,這樣就不會有錯誤了。這是講你現前所得到殊勝的果報,最殊勝的是在臨終。
第五種利益是『臨命終時,任運往生』。這個裏面無比的殊勝就是「任運」,任運是自在,生病就不自在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去,也不自在了。自己曉得什麽時候去,不生病,站著去的、坐著去的,我們見到的、聽到的確實有!這一點都不假,這才叫一生沒有白過,我們這一生過得真的有意義,真的有價值。人家能,我為什麽不能?
早年,在臺北市「念佛團」,道場不大,那個念佛堂還沒有我們這個念佛堂大。我在那裏講了三年經,在龍江街中興中學的隔壁。創辦人是李濟華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這個老人家八十多歲往生的,他往生兩個月前就曉得,所以星期假日去看看老朋友,辭行,見最後一面。因為他的小孩都在美國,就是老夫妻兩個住在臺灣,他們每個星期有一次共修。往生的那天,跟他太太坐三輪車去參加共修,在三輪車上跟太太說:「我要往生了,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得寂寞?」其實他太太也不曉得他哪一天往生,太太是虔誠的佛教徒,說:「你能往生太好了,那你就不必掛著我了。」等於說太太同意了。
他們共修就跟平常打佛七一樣,不過是一支香就是了。這一支香當中有半個小時的開示,都是這些老居士輪流講。我聽說那一天是輪到魏老居士,他跟魏老居士兩個人對換,他說:「今天我來講。」因為他年歲最大,又是這團體的創辦人,魏老居士很尊重他,就同意了。他老人家一上臺,講了一個半鐘點,講得非常高興,非常歡喜,苦口婆心勸大家念佛求生凈土。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說:「我要回家了。」人家以為他八十多歲,年歲那麽大,講了一個半鐘點,講累了,以為他要回家了。沒想到下了講臺,講堂旁邊有個小客廳,他就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你看,多瀟灑!多自在!往生之前,講了一個半鐘點,這是「任運往生」,生死自在,這個佛才叫做沒有白學。
這是菩薩的眷屬!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菩薩,真的是菩薩,而且不是普通的菩薩,《阿彌陀經》上講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還得了!阿鞞跋致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最低的是七地菩薩,那個地位多高!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一般的人要想自己修,修到這個地位,就在別教裏面講,也要修滿兩個阿僧只劫,才能達到這個地步。你看凈宗的修行,一生就成就,所以這個法門是真正不可思議。
諸位要特別記住,關鍵就是那個「善」字,它的標準在這個地方,「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得到這五種利益。同樣一個道理,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阿彌陀經》或者是能持彌陀聖號,都能得同樣的利益,並不是只有念《往生咒》才有這五種;不是的,讀經、念佛統統都能得到,關鍵、條件就是那個「善」字,諸位要特別記住這一點。你能夠把「凈業三福」統統做圓滿了,上上品。再看底下的註解:
疏【諸本句讀稍異。今依古本。神咒不翻。不必強釋。】
佛經,從南北朝時代翻譯出來,流傳到今天,一千多年了。這個朝代一算起來,應當有一千六百年了。一千六百年前,歷代抄寫、流通,寫錯了的,寫漏了的,在所不免,所以這個古本常常有這些問題發現。不但古時候抄寫會抄錯,現在我們排版,不是一樣排錯!你看我們校對校了五、六次了,印出來還有錯字,可見得這個東西自古都是很為難的,免不了有這種錯誤。於是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裏面的字不一樣,句子或者多或者少,這個句讀問題就更多了。句讀,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標點符號。因為古書沒有這個標點的,都是念的人自己去點標點,有的人點錯了,把上面一句點到下面去了,這種顛倒情形也很多。所以像這個經咒裏面,這一些事情就更不能避免,我們要仔細去觀察。底下《鈔》裏就舉例子來說了。
鈔【諸本不同者。如南無阿彌多婆夜。一本作南無阿彌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連屬上句。故雲稍異。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至心誦持。自成利益。又有謂南無阿彌多婆夜。此雲皈命無量壽。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此雲如來。哆地夜他。新譯雲他的也撻。舊雲怛絰他。絰。音叠。即地夜二合也。此雲即說咒曰。自後方是密語。然神咒從古不翻。略有五意。一。如王密旨。勿妄宣傳。但宜欽奉故。二。或一語廣含多義。如仙陀婆故。三。或此方所無。如閻浮提故。四。或順古文。如阿耨菩提故。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對。如般若故。一雲亦可強翻。既謂之強。曷若已之。】
演【仙陀婆者。是梵語。有鹽水馬器四名。惟有智臣乃能辨識。如王食時。呼仙陀婆。則知要鹽。如王洗盥。呼仙陀婆。則知要水。如王作眾務時。呼仙陀婆。則知要器。如王出遊。索仙陀婆。則知要馬。】
『諸本不同者』,如《往生咒》第一句。
『如南無阿彌多婆夜』,另有一種本子,它這個句讀跟這個就不一樣了。
『一本作南無阿彌多婆夜多』,你看他把那個「多婆夜」,下面這個「多」點到上面去了,這個底下多點了一個字了,那個念的句子就不一樣了。
『以次句多字連屬上句』,發現有這麽一種本子。
『故雲稍異』,這就是本子不一樣。不一樣怎麽辦?我們後人沒有法子確定,唯一的方法就是多找版本,不同的版本,互相來對,哪一個版本多,我們就采取哪一個版本,用這個方法可以。因為這是咒,沒有法子理解它。如果是文,我們還可以能夠想意思,哪一種標點意思更圓滿、更好講、更明白,我們采取哪一種。這個咒語、密語就沒有法子了,只有多找幾種版本來比較,看看哪一種版本好。像念「南無阿彌多婆夜」,用這種標點的方法,這個經比較多,版本比較多,我們就采取這個本子。我們從多數,這是一個好的辦法。大師在底下給我們建議:
『今不必苦究是非』,不要苦苦去追究,用不著。
『但依一本』,我們選擇一個好的本子,這是我們俗話常講的「善本」,好的本子。像我們這個本子,這是蓮池大師他老人家一定看過許許多多的本子,在此地把這個咒語附在經後面,這個句讀就是蓮池大師自己審查過的。我們依照大師這個本子,這也是一個好方法,依照蓮池大師教給我們這個句讀,這是好辦法。
『至心誦持,自成利益』,「至心」是誠心,誠心誠意去念,自自然然就能夠得到利益。可是這個地方諸位千萬要記住,經上前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基本的一個標準,無論如何,我們要把自己的品德提升到這個標準。這個「三福」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最低限度我們要提升到第一福,第一福無論如何要做到。前面跟諸位報告了,一定要認真詳細的去講求;否則的話,你會在裏面產生誤會。
比如「孝養父母」,每天對父母恭恭敬敬的,把他的飲食、生活起居都照顧到,這就是孝養嗎?這不是,這不夠!整個孝養裏面打分數,頂多二十分,不及格!那要怎樣養?「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誌」,父母對於子女天天掛在心上,作父母的人曉得,不作父母的人體會不到。兄弟不和,父母操心,這就是不孝!讀書不用功,考試不及格,父母又操心了,不孝!在外面做事情,不負責,不認真,被你的長官處分了,父母又耽心,都是不孝!你才曉得那個孝養的範圍非常廣大,不是單單照顧飲食起居。如何叫父母省心?如何叫父母心情快樂?那才叫盡了一點孝。
所以這些一定要仔細講求,才知道在世間真正做個品德好的人,學養好的人,待人和睦,工作認真負責,為社會大眾所贊嘆,這個父母才歡喜!那才叫盡到一點孝心。為非作歹,叫人家批評,叫人家輕視,父母心裏多難過,那都不叫孝順。所以最低限度你要把這四句真正做到,要做到能夠及格的這一個水準,然後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
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一點善也沒有,跟他們就格格不入。他們是上善,我們也有一點善,再有一點加持,我們也跟上善就差不多了,這才行!不能一點善都沒有。所以這個地方的「善男子、善女人」非常非常重要,「至心誦持,自成利益」。
我們還有兩次,差不多可以講完。今天就講到此地。
2014-11-9 21:39:01 上傳
下載附件
(79.88 KB)
2014-11-9 21:39:02 上傳
下載附件
(68.18 KB)
2014-11-9 21:39:03 上傳
下載附件
(142.75 KB)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痛苦也有幸福,這證明我們還活著。痛苦是自己的惡報,不要抱怨別人;幸福是自己的善報,應當好好珍惜,盡量分享。這是我對佛法的理解。
檢舉
蔡小白
蔡小白
註冊時間
2009-2-17
最後登錄
2024-6-15
主題
查看
積分
185
閱讀權限
40
文章
1172
相冊
1
日誌
0
正天使(一級)
正天使(一級), 積分 185, 距離下一級還需 15 積分
串個門
加好友
打招呼
發私訊
狀態︰
離線
2
樓
發表於 2014-12-14 16:51:07
|
只看該作者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
悉耽婆毗
阿彌唎咤
毗迦藍帝
阿彌唎哆
毗迦蘭多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利
娑婆訶
大家有空閒時不妨唸一唸....
阿彌陀佛.......
蔡小白
檢舉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回覆文章
回覆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瀏覽過的版塊
短篇小說區
長篇小說區
數位影像生活
著名旅遊景點
樂壇綜合區
軍事討論區
生活智慧王
積分 0, 距離下一級還需 積分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
通知管理人員
,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7:27
手機版
|
SOGO論壇
品味生活
|
休閒天地
|
興趣嗜好
|
學術藝文
|
女性頻道
|
電腦數位
|
遊戲天堂
|
影視音樂
|
宗教綜合
|
綜合圖片
|
綜合影片
|
成人園地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