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10-30
- 最後登錄
- 2022-8-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42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1226
- 相冊
- 5
- 日誌
- 160
  
狀態︰
離線
|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
話說愛吃晚飯,是我們人類發生疾病的一個原因;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個原因。許多人認為,晚間餓了就要吃東西;其實不然;晚間餓了不吃東西,才是正常的。1418年,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的寵臣——翰林學士胡廣死了,享年只有37歲。胡廣是個文人,其特點是守口如瓶。朱棣與他商量事,他是絕對不會泄露的;因此朱棣很喜歡他。但是朱棣也很討厭他,因為胡廣愛吃晚飯。在古代,一個人如果吃晚飯,就會被認為是放蕩。但是胡廣說自己長期有病,身體十分虛弱;一頓飯吃不多,因此必需多吃幾次飯。朱棣也就原諒他了。
中醫和佛教都說:“過午不食”。所謂“午”,就是中午11點——13點,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飯了。餓了怎麽辦?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胡廣當了翰林之後,才開始吃晚飯。誠如他自己說的,他自己長期有病,身體十分虛弱;一頓飯吃不多,因此要吃晚飯;而且晚飯非常豐盛。然而胡廣的身體並沒有因為吃晚飯而強壯起來,反而毛病越來越多。於是就吃死了。
在養生之道裏,劉純強調了不要吃晚飯;於是有人說,為什麽不反對吃早飯、不反對吃午飯;而偏偏反對吃晚飯呢?還有人說,不吃晚飯會造成胃病。
是啊,道教佛教的信徒是過午不食的;明朝清朝的皇帝是過午不食的;過去,中國的農民是不吃晚飯的;一些長壽老人也是不吃晚飯的。
一個人活著不要吃很多食物,不能認為吃的食物越多越好;也不能認為不吃食物才好;一定要適量。這個量就是七分飽。怎樣才能七分飽呢?這就是早餐必需吃,因為要促使肝臟的膽汁排瀉;午飯要吃飽,因為要補充營養;而不吃晚飯是為了保護胃氣。這就是一天要作到七分飽的方法。
有人主張每周有一天不吃飯,也是這個道理。不過,如此操作容易影響肝臟的膽汁排瀉。還有人主張每月有三天不吃飯,這樣也不好,同樣會影響肝臟的膽汁排瀉。因此每天不吃晚飯是比較安全合理的。
另外一點,善意的提醒,水果、果汁類的飲料,不要在早上喝,下午才喝,這樣對身體才好。
飯水分離的原理,跟老祖先的教訓很相同,老祖先說吃飯不能澆湯下去,(茶泡飯是不好的)湯泡飯容易消化不良。
所以三餐不喝湯是最好的,不得已的話,也請在晚餐才喝一些湯。這樣比較養生。
參考參考一下,您不試試飯分,怎麼知道一定不行呢?
人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所謂的專家,其實不是神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