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0
- 最後登錄
- 2025-4-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36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42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原PO表示找資料的過程很有趣,從英西海戰挖到維京時期,再看北歐神話,轉到聖鬥士,又因為沙加是阿三,查查阿三有沒有出國大海盜,還是比較注意鄭和,鄭和嗣子字叫恩來,我又聯想到鄭功成有一個名字叫大木,於是我打開了下載兩年從沒看過一部東尼大木的電影。真正的航海王怎麼能不提大鄭芝龍父子。雖然他們的職業很多,商人、劍客、海盜、官員、翻譯什麼都干(好像差個忍者)。鄭芝龍據說就是周潤發演的那海盜王的原型。
鄭芝龍祖籍河南,生於福建,後來父子跟河南,不對,是荷蘭人鬥爭,把台灣奪到手中。鄭芝龍掠奪明朝福建沿海地區並不殺人放火,也不准姦淫婦女,有一定的戒律。鄭芝龍的通商範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大員、平戶、長崎、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暹羅,據估計,兵力有:包涵漢人、日本人、朝鮮人、南島語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種高達廿萬人的軍力,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隊,成為華東與華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強權。
其實力與規模在海盜史上絕無僅有,鄭成功後來甚至建立了扶持了明室政權。史載:「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自築城安平鎮」!雖說明代當時已經是爛攤子,但以富敵國之強大,足見鄭芝龍的氣勢。他的敗筆有些不成大器,討好德川秀忠,受明朝招降卻又降清,最終還被清朝斬首,在志向上比起兒子鄭成功大大不如,充其量只是個商人和大官,未能達到鄭成功的高度。
李旦和顏思齊也是一個人物,曾經企圖佔據整個日本的男人。在《台灣通史》的列傳中以顏思齊為首。被尊為『開台王』。鄭芝龍早期是李旦的部下,加上顏思齊,他們是同一個海盜團。也有人懷疑事跡相近的李旦和顏思齊是同一個人。其實早年他們都是為了貿易出海而去到日本,因不滿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奪取日本,事跡敗露逃逃亡台灣。所以總有人認為如汪直之輩有能力佔據日本,不是很科學。在台灣,顏思齊建立起營寨,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台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墾荒需要資金投入,顏思齊挑選了一批有航海經驗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開展和大陸的海上貿易;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因此顏思齊在台灣人心裡有著崇高的地位。到了鄭成功這一代,已經可以說基本脫離海盜的身份了。鄭成功是大明國人與日本人的兒子,想必在名譽上並不想作為惡名昭彰的海盜。鄭芝龍也不想,在日本人眼中他是商人。明代海禁跟海盜輩出有一定關係,但不能說沒海禁就沒海盜了,海上貿易的暴利能讓更多人亡命。
鄭成功七歲被由日本平戶接回到福建,21歲從家鄉到南京國子監深造,師從江浙名儒錢謙益,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可能就是因為有比父親更優質的教育基礎,所以明大義,知天理。鄭成功勸止鄭芝龍北上降清未果,遂至孔廟哭廟、焚儒服。讀史以來,我多看到兄弟父子為政權奪勢而反目,少見兒子因為父親不明義理而反目。也有人認為鄭成功是知道自己降清必死而頑抗,在許多歐洲人眼裡鄭成功都被描述為卑鄙的海寇,特別是飛翔的荷蘭人,認為鄭成功惡意屠殺基督教徒。但實際上鄭成功並不反對基督教,他殺人的目標並非對方是基督教徒,是因為對方是叛徒或者敵人。鄭成功甚至曾經用船隻送走過荷蘭人的俘虜,而荷蘭人曾經販賣他們在台灣劫來的人口,或強迫其為奴隸。在這種種區別之外,我不願意將鄭成功設於一名海盜的位置,他是中國在台灣政權的真正建立者。
---------------------------------------------------------------------------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被譽為海盜史上的巔峰。並且是是歷史上記載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人。1579年 -德雷克與金鹿號在沿著南美洲西岸往北航行,北上一直航行到北緯48度的加拿大西海岸,發現無法通過北冰洋,只好改為橫越太平洋向西航行,經過菲律賓群島,穿過馬六甲海峽,橫越印度洋,繞好望角再次橫越大西洋。在這次歷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滿載而歸的德雷克給投資者帶來了4700倍的利潤。作為資助者之一,伊麗莎白一世分到了16.3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
德雷克爵士的強大在於他參與了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役,發明了特有的海戰戰術,自此之後令火炮才取代步兵成為海戰的主角。這場戰役一舉將西班牙稱霸世界的無敵海軍擊潰,令英國成為海上霸主,為日後大英帝國殖民世界打開了暢通的大道。同時他還找到了傳說中的黃金之國『南美大陸』。對於別的國家來說他販賣奴隸,搶奪財寶,是名副其實的海盜,對於英國來說他卻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就以他的榮譽與戰績,著實有資格爭奪海盜王第一名。
1937年 - 1970年 ,有33年的時間,英國的錢幣半便士 (Half Penny)上一直以德雷克的金鹿號為圖案。 英國文化中有一首民謠叫做「德雷克的鼓(Drake's drum) 」,大意是說,如果英國蒙難,只要德雷克的鼓又響了,他就一定會回來為英國解難。
---------------------------------------------------------------------------
亨利·摩根在定位上與德雷克爵士很相似,他們都是接受英國默許,對西班牙進行攻擊的海盜。常遊走於美洲殖民地,後來憑著他叔叔是海軍指揮官的關係,進一步被任命為皇家海軍軍官,直至擔任海軍中將。一時間亨利·摩根成了加勒比海牙買加海盜團的頭目與英國海軍高級指揮官,這點跟鄭芝龍很像。亨利·摩根一生跟西班牙交鋒,洗劫港口商船,戰績甚多,遠遠超過黑鬍子之流的海盜,尊定其海盜王地位。他襲擊巴拿馬時曾經用過一種卑鄙的戰術,他將俘虜的牧師與修女作為擋箭牌設於前方,趁其逃竄混亂之際入侵城鎮。
後來因為英西簽署了停戰協議,亨利·摩根在大敗西班牙人,並掠奪了200萬英鎊之後,便被以破壞和平的罪名召回國內並打下地牢。一代海盜王自此洗手,後來查理二世赦免他的罪名,將其任命為牙買加副總督,主要任務是消滅當地海盜。
配圖什麼關係?《加勒比海盜》裡的巴博薩船長原型正是亨利·摩根,卑鄙、陰險、狡猾的嘴臉深入人心。肩膀一隻猴子非常耍寶,其實力往往與傑克船長平分秋色。我真期待《加勒比海盜》下一部作品啊。
---------------------------------------------------------------------------
巴沙洛繆-羅伯茨,被譽為是海盜黃金時期最成功的海盜之一,也是西方海盜後期的強者,自他死後,海盜的黃金時期亦拉下來了帷幕。他控制的範圍從非洲一直到加勒比海的廣泛海域。在短短的四年中,他的海盜艦隊最多時共擁有400艘海盜船。羅伯茨以冷血著稱,劫船後從不留下活口。
但如果你認為羅伯茨跟黑鬍子一樣是凶神惡煞的那種海盜就錯了,他是一名紳士。據說羅伯茨相貌英俊,喜歡穿著華麗的服飾。與大多數海盜不同,他是少有的禁酒主義者,但是有喝茶的愛好。禁止船員賭博,卻鼓勵他們向上帝祈禱,他本人也是海盜中少有的虔誠的基督徒。而且其思想和行為舉止還非常與眾不同。人們還稱其為「黑色准男爵」。按說他是一位有信仰的紳士,不應該干骯髒的工作。但同時羅伯茨應該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曾經說過:「合法的工作是瘦弱的平民做的,工資微薄,勞動強度很大;而做海盜會有豐厚的收入,溫飽和快樂的生活,以及自由和權勢;不必擔心欠債,最大的代價就是收到幾個煽動者的仇視。不,我的座右銘就是過及時行樂的生活。」
所以羅伯茨制定下了著名「羅伯茨船規」,以12條嚴厲又有些民主的規定來統治旗下海盜,包括每個海盜都有投票的權利,禁賭、禁酒、禁私鬥、禁止在船上搞女人(不知道搞男人犯規嗎?),工傷退休還能在船上認領補貼。
對了,很多人說他就是傑克船長的原型,但我想傑克船長神經兮兮,形象也差太遠了,就那句過及時行樂的生活很像。
---------------------------------------------------------------------------
黑鬍子愛德華·蒂奇是被譽為「最惡名昭彰的海盜」。在小飛俠彼得-潘、航海王、加勒比海盜、刺客信條等作品中均有登場。上面提到的霍克船長正是他的敵人啊,又傑克艦長不小心弄死了。因為惡名昭彰,基本都擔任反派BOSS的角色。
黑鬍子敢在青天白日下主動攻擊英皇海軍,他獨眼,一隻腿以木棍代替,一臉黑鬍子,肩膀上站著一隻鸚鵡,這就是日後各種作品中海盜船長的經典形象,骯髒而可怕。另外還有折磨挾持的俘虜,比如經典的逼人從木板上跳下海去。割下人的耳朵和鼻子再逼他吃下去,這就是惡名昭彰的黑鬍子,呀霍霍霍!黑鬍子恰好趕上了「英西海戰」的結果,大英帝國成為海上霸主後,貿易如日中天,很多海商因此而暴富,民團武裝進而轉型為掠奪別人商旅到搶奪自己國家的商船。黑鬍子在這情況下崛起,在青天白日間襲擊了英國皇家海軍,一戰名揚天下。整個大西洋聽到黑鬍子之名,無不聞風喪膽。
黑鬍子後來襲擊港口以人質換取了大量贖金後,就打算趁機散伙,為了除掉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同夥,他設下一條毒計,駕駛著「安妮女王的復仇」號和另外兩艘船來到一個孤島旁故意擱淺,讓自己的手下登岸去檢查修理,他和另外40名心腹趁機乘船迅速離開這座孤島。黑鬍子著名重在心狠手辣,而且行事大膽,真要比較起來,亨利.摩根、巴沙洛繆·羅伯茨的戰績能甩黑鬍子幾條街。
-------------------------------------------------------------------------
威廉.基德是大航海時代活躍的人物,傳說中基德出生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但其自稱出生於蘇格蘭格林諾克。後來全家移民到紐約殖民地,並在那裡結婚,擔任武裝商船的船長從事海上貿易工作,跟汪直不同起點一樣的命啊!
他憑著在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其間捕獲了法國一艘艦船,獲得了當地總督的許可證,在加勒比海地區進行武裝私掠活動。就連紐約總督與英王威廉三世都支持他的行動,但後來基德打著法國的旗幟搶劫了一艘莫臥兒帝國的船隻,這莫臥兒帝國的船受東印度公司保護,這東印度公司不僅是英國統治、剝削印度人爪牙,還大量出口鴉片到中國,最終使清朝拿香港抵債。不好意思,我說遠了。
基德船長值得船上有英國人,本來打算放過這搜船,但他的船員們不同意,簡直要以法國的名義洗劫這艘船。就這樣基德船長成了被懸賞追捕的海盜,他得知這個消息後,企圖回國為自己辯解。在返回途中基德的船員大部分叛變投靠了其他的海盜,基德返回美洲最終被捕,下獄時受盡折磨,至死不承認自己是海盜。但相傳他回國前,將自己的寶藏埋在加迪納斯島。在臨死前,他交給妻子1張字條,上面寫著4組數字:44-10-66-18。因此,基德的寶藏留下了許多傳說,很多人拿到他的藏寶圖之後都莫名死去,彷彿被詛咒了一般,但這制止不了許多人去搜尋他的寶藏。其實他徹頭徹尾都是一個倒霉鬼,寶藏之事都未必是真的,海盜之名也不一定確實。他就是《加勒比海盜》主角威爾特納的原型。
---------------------------------------------------------------------------
西班牙海盜女王卡特琳娜·迪波,被譽為「史上最兇惡的女犯人」
她出生於18世紀中葉,是巴塞羅那船王的千金,自幼接受貴族教育的她並未成為一位華貴婦人。反倒是在哥哥渲染之下,喜歡騎馬、划船一系列男孩的活動。練就一身武藝同時,也塑造出剛強的個性。在父親打算把她送進修道院時,她卻離家出走,剪去長髮,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從事過郵差、水手、海盜、苦力等工作,後在秘魯參加了西班牙陸軍,成功隱瞞女子身份的卡特琳娜·迪波不滿軍官剋扣軍糧等行為,在當晚士兵與軍官發生一場大規模衝突,在激烈的打鬥中,由於天色陰暗,卡特琳娜·迪波直到將一位軍官殺死之後,才發現那是自己參軍多年的哥哥。
萬念俱灰,逃亡生涯之下卡特琳娜·迪波再度成為了海盜,並在船長死了之後,下面的人以她高超的海航技術以及戰鬥力,把她推舉為船長,直到這時她才表明自己是離家出走的大小姐。自此她帶領十餘艘船,上千名海盜四處掠奪。但有一條準則,她從來不搶奪西班牙船隻,甚至還給予落難的西班牙船隻進行救助。後卡特琳娜·迪波被西班牙艦隊所擊敗,抓捕回馬德里受審,國民一致認為卡特琳娜·迪波無罪,此時驚動了國王菲利普三世,他下令重審此案,令其無罪赦免。還親自接見卡特琳娜,不知道是不是覺得卡特琳娜很漂亮,菲利普三世給予她不少封地以及封賞。可能菲利普三世有泡她的意思,不過卡特琳娜一生未嫁,顯然是一位兄控。
--------------------------------------------------------------------
汪直在同期海盜中應該被稱之為最強,跟明朝勾結期間消滅了不少同行,佔據日本一個小島,據說是種子島,當時的種子島時曉將他稱之為明朝五峰,故而汪直又叫五峰船主。在日本人眼中他到不像是海盜或武裝勢力,到想是一個軍火商,鐵炮傳入日本跟汪直有很大關係。在日本平戶還有汪直的銅像而紀念他,被尊為「大明國的儒商」。汪直由始至終都本著一顆商人的心,他希望明朝可以解除海禁,商人能出海貿易,為此他被胡宗憲誘殺。汪直對明朝海盜日後的影響很深,鄭芝龍正是追隨著他的腳步去到來平戶,這二人在日本平戶都相當有名氣。汪直主要的活動範圍是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但我認為他未曾跨越印度洋。一切軍火貿易來源還是源於西班牙在南海各國的殖民地。
金輪法王曾經演過汪直,近年他中風瘦得不成樣子,子女又不孝,晚年十分淒涼。
-------------------------------------------------------------------------
安妮·邦尼與瑪麗·雷德,還有海盜旗的倡導者棉布傑克。他們是同一個海盜團,應該放在一起說。
「白棉布傑克」的海盜生涯始於他對查爾斯‧韋恩船隻的掌控。韋恩是海盜寶藏船的船長,韋恩因為和一名法國士兵單挑被暴打,白棉布傑克對韋恩的實力過於無語,帶領自己的手下進行嘩變,把韋恩和他的支持者驅趕進一艘小帆船,放逐了他們。這個場景在很多海盜電影常常能看到,被放逐船長的小船一邊被吊到海裡,一邊在咒罵,上面的人則在嘲諷,畫面堪稱經典。「白棉布傑克」於是由原來的軍需官變成了新船長。後來,「白棉布傑克」在新普羅維登斯島遇見了安妮‧波妮。他說服她拋棄了原來的丈夫,然後女扮男妝,在他的海盜船上入伙。
1720年,皇家總督伍茲‧羅傑斯的海盜搜捕隊攻擊「白棉布傑克」的船時,安妮和瑪麗當時都在船上。在戰鬥中,「白棉布傑克」臨陣脫逃,和同夥躲藏到貨艙裡,把安妮和瑪麗留在甲板上對抗英軍。後來,「白棉布傑克」被審判,處以絞刑,而且身上被塗滿了焦油示眾。 在他臨刑前安妮對他說了番話「在這裡看到你我感到很難過,傑克,但如果你像個男人那樣戰鬥,你就不會在這兒象狗一樣地被吊死」。配圖無關
安妮和瑪麗正是柯南劇場版《紺碧之棺》裡面傳說中的兩名女海盜,瑪麗從小就被母親當男孩一樣養大,扮成男裝,性格也是敢作敢為那種人,後來參加了英國陸軍,本身有望晉陞為軍官,但卻跟戰友在撿肥皂中相愛,約定在戰爭結束後就會老家結婚,在荷蘭開了一家小酒館。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可真是美滿了。結果她丈夫很快病死。於是瑪麗登場商船做了水手,後來被棉布傑克劫持就順便上了船。安妮是她父親的私生女,律師家庭富裕之餘,性格也十分蠻橫,13歲就拿刀捅傭人腹部。從小被父親偽裝為男孩子,跟在父親身邊,備受寵愛。後來愛上小海盜詹姆斯邦尼,與其私奔。遇上白棉布傑克後,嫌棄詹姆斯懦弱就跟了傑克。在船上的瑪麗和安妮都是男裝打扮,在東西方女人出海都是有禁忌的。
瑪麗和安妮之所以出名不在於傑克的海賊團很強大(同時期的黑鬍子比他們屌得多),而在傑克被圍剿的時候,他與他船員都躲了起來,唯有瑪麗和安妮在甲板上與英軍奮戰。據說她們在殺死對手之前常常會裸胸相向,以此向其證明他們是被一名婦人所殺。瑪麗和安妮被捕時都身懷六甲,不適於處於絞刑,瑪麗先行因熱病死在監獄裡。死前曾說過「其實絞刑並沒什麼可怕的。要不是有絞刑,那些膽小的人也可以成為海盜,那麼勇敢的人就找不到用武之地了。」安妮因為她父親買通了關係,把她救出來令其改嫁,一直活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也有傳說安妮繼續著海盜生涯活躍於太平洋上,因此柯南以此作為題材是有依據的。
張保仔,江門新會人,喜歡看黃飛鴻電影的人都不會對他陌生,成龍的A計劃裡的BOSS只是他麾下一個小頭目。這人比起上面那些海盜王不算很強,只是在國內各種影視作品中多有提及,香港人大多對他都不陌生,因為他是在香港與清兵水師與澳門葡萄牙海軍大幹了九天,一蹶不振,後來才投降清朝。張保仔在海盜中的形象,香港電影多以義賊的形象塑造他。張保仔禁止姦淫劫來的婦女,到岸上採購物品也必定會給錢,搶劫的對象都是官船和洋船。有更明確的說法,張保仔才是周潤發演那海盜王的原型。其實張保仔原是漁民,被海盜鄭一劫上了船,可能是主角光環,又可能是長的比較帥。張保仔被鄭一收為義子(據說鄭一跟張保仔有那種關係,就是那種嘛。),鄭一死後,張保仔就跟鄭一的老婆鄭一嫂搞在了一起,又名鄭石氏。
原來鄭一嫂在《加勒比海盜》裡也有形象。據說小玄子收復台灣之後,鄭氏部下流竄到珠江口,再度成為了海盜勢力,由明末四姓演變為清初紅、黃、藍、白、黑、紫六幫。鄭一乃紅旗幫首領。曾經有一段時間,鄭一流竄到越南,受當時處於內戰的政府西山朝所僱傭,但不久西山朝逐漸勢衰,才返回廣東沿海。鄭一其人,胸懷大志,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把珠江口各股蛋家賊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而鄭一嫂堪稱賢內助,自始至終參與其事,各幫海盜尊稱她作「龍嫂」。鄭一領導的紅旗幫海盜是海盜聯盟中勢力最為強大的,共有600至1000艘船隻,人數為兩萬至四萬人不等。其屬下較為著名的頭領有梁婆保、香山二(蕭稽蘭)、蕭步鰲、鄭國華、陳五、亞選嫂、陳亞南、大炮椱等。無奈天意弄人,在這個海盜大聯盟好不容易簽約結成的1807年,鄭一卻於一場強颱風中墜海身亡,年僅四十二歲。後來鄭一嫂和張保仔都接受了清廷的招安,鄭一嫂在多年以後還參加過鴉片戰爭,此二人的故事還有很多一時也難以詳細說完。下面是一艘叫「張保仔號」的餐館,說明張保仔的影響力,有人說把香港設定為網游的話,至少會有這幾種職業:海盜張保仔,醫生黃飛鴻,武師李小龍,道士林正英。
--------------------------------------------------------------------------
真正的海盜帝國——「北海帝國」克努特一世是哈拉爾藍牙王之孫,斯凡八字鬍須王之次子。1002年,英格蘭國王艾特爾雷德二世 下令處死所有英國領土上的丹麥人,引來了丹麥國王斯汶(八字鬍子王)的報復。斯凡八字鬍王在1014年征服了英格蘭大部,成為第一個被英格蘭人承認為國王的丹麥人。但好景不長,斯凡的英王寶座還未坐熱,就到奧丁神那裡報告去了。
斯汶的繼承者克努特大帝於1016年征服英格蘭全境,登上英格蘭王位。克努特大帝於1019年成為丹麥國王,1028年又擊敗挪威和瑞典,成為挪威國王,並佔領瑞典南部地區,建立起包括英格蘭、丹麥、挪威、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幾乎統一了北海沿岸地區的帝王,維京人的征服在此達到了顛峰。紅色地區為其統治範圍。
而據此之前,維京人當海盜的歷史已有約三百年,維京人甚至成為了北歐海盜的代名詞。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代」。以當時的技術,維京人尚未能建造出真正的海航大艦,憑著他們那些輕巧的快艇,不斷侵略。起初的維京人只是襲擊和掠奪,暴戾之性不斷膨脹之下轉為了征服和統治。
大約在9世紀起北歐一些國家向維京人推行基督教,有可能是文化的增長下讓這北歐最後的野蠻人認為統治是更好的想法。克努特一世後來把強硬的統治漸漸轉為綏靖政策,給寺院以大量捐款,取得當地教會的信任和支持。他還為消除丹麥人和英格蘭人之間存在的差別而努力。1035年,克努特一世去世,他的北海大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成為歷史上的曇花一現。他的統治是北歐海盜最後的輝煌,自此之後,海盜王國再也沒有取得過驕人的戰績。克努特一世的征戰和統治對北海沿岸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幾乎一統北海的帝王,他的統治大大促進了北海沿岸各國的交流,一個例子就是,北歐國家基督教的傳播速度的加快。有一個故事流傳很廣。克努特的一個臣下諂媚說,克努特是海洋的統治者,連海洋也會聽克努特大帝的命令。克努特於是下令將椅子放在海邊,命令海水不准打濕椅腳,結果申斥了大臣的胡說,稱上帝才是大海的統治者,國王的權力只是很小的一點點。
「海賊大名"九鬼嘉隆玩過信長之野望和太閣立志傳的人對他不會陌生,在世界大局裡他們的影響力還不是很大,主要戰場也還在日本國內。九鬼的熊野水軍嚴格意義上來說不一定能算是海賊,他們是受到官方一定認可的武裝水軍,九鬼受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所任用進行軍事活動。九鬼設計的甲鐵戰船不僅在國內獲得極大戰績,也是日本早期裝甲軍艦的樣板。據說他是根據明朝軍艦與歐洲船艦為基礎進行設計。
在當時的日本還有著名的五島、三島、津坊水軍等,當各路大名正在爭奪領土之時,這些水軍領袖也在爭奪代表日本出海貿易的主導權,戰鬥也是非常激烈。由於鐵甲船的設計,戰功顯赫,被織田信長授予伊勢、志摩兩國共三萬五千石的封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名。接下來也就是不少人都熟悉的鳴梁海戰,1592年豐臣秀吉對朝鮮發動侵略戰爭,明朝入援朝鮮。9月,被任命為海軍主將的九鬼與籐堂高虎以三百艘船,二萬兵力向僅有數十隻船的朝鮮海軍發動進攻,李舜臣在鳴梁海峽東西兩個出口暗設鐵索和木樁,等待日軍漲潮時進入,退潮時卻無法退出,進行伏擊,狠狠滴把日軍打得不能自理。
後來九鬼在關原之戰中參與西軍,與自己的兒子對立,西軍兵敗後被迫自裁。其子守隆投靠德川家後,勢力逐步被分解,在日本名動天下的熊野水軍也就此名存實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