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9-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566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23110
- 相冊
- 10
- 日誌
- 31
    
狀態︰
離線
|
息心所海拔1460米,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約1522~1566年),時為一小庵,相傳古為息心居士靜習之處,
後開建為寺,故名息心所。明末清初荒廢,乾隆年間(約公元1736年)德輝和尚重建寺宇,
現存寺院為清光緒初年建築。殿內供觀音和藥師佛。寺居岩畔,下望如高懸半空,所以古人曾這樣形容說:
“ 息心所,高閣危懸,如在九天,如臨九淵,人心至此,獨持半偈,萬緣皆息矣。
”門上那對聯更把“息心”的意思說透徹了:“萬籟無聲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
意思是在此一切聲音都沒有的寂靜空間,心自然也就安靜下來,感覺到自己也是萬物之一的一種無我境界。
寺週附近有大小鵝嶺、石碑崗、仙女橋等遺跡。石碑崗原立一碑,刊刻明代傅光宅撰“峨山修改盤路記”,
為考察峨眉山進香古道的重要史料。寺後原有地藏庵等。
從峨嵋山萬年寺經觀心坡上行約5公里便到了息心所。息心所云遮霧掩,樹木茂盛,雖是一小庵,
但居峨眉山古道必徑之路,高閣危懸,地勢險要。觀心坡上有一棵高40米的岩桑,
胸徑有1米左右。據植物學家考察,樹齡已有千歲。如今仍枝繁葉茂,一片濃蔭,生機勃勃。
這樣高大古老的岩桑,在峨眉山中僅此一株,在全國也很罕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