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15|回覆: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問題:了義 不了義,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 [複製連結]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4-20 19:22: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請問一下各位大大

1.了義 與 不了義 是甚麼意思?

2.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又該如何解釋?
小弟的疑惑是,參禪的第三狀態是見山仍是山,表示已經開悟。
而見諸相非相,從文字上看反而比較接近,第二狀態,見山不是山。
請問該如和解呢?

感謝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4-20 21:27: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4-20 22:15:46 |只看該作者
[了義].若能三言兩語解說清楚瞭解.就非[了義]..我們現在所言說的.幾乎都是不了義..[了義].只有如實修證才能如實明白.一切言語解說只是將[不了義]導入[了義].非真實[了義].以下為例:
了義與不了義,空有二宗解說不同,般若性空系,約理盡不盡分別:說理徹底、究竟、明了是了義,反之即為不了義。如般若經、中觀論等,宣說無自性、空、不生不滅等,是了義教,也即顯示諸法勝義,甚深難見的經論是了義。顯示名句施設,有我法的世俗諦,是名不了義。法相唯識宗依解深密經,約教顯明不顯明辨了與不了義:在語義上分別清楚,不會有其他解說,了了分明的是為了義。例如:一切法空,需要再分別說明:遍計所執性空,依他起性非空,圓成實性依空所顯,空而不空。在言教上,未講清楚、說明白,乃是不了義。
又約方便與究竟來說,方便之談是不了義;究竟理趣是了義。真常大乘主張:一切眾生皆當成佛,一乘為究竟,三乘是方便。唯識學者即相反:五姓差別,無性闡提,定性二乘不得成佛,三乘才是究竟。
印順導師說:「不滯於中下,亦不棄中下,圓攝向佛乘,不謗於正法。」對佛法的深淺次第,了義不了義,方便與究竟,應作如是觀。

同理.未修未證.見山是山是[不了義]..已修已證.見山是還是山是[了義].
所以.佛法是學來修證的.光在文字上打轉求解.就像楞嚴經所說:[如蒸沙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衹名熱沙。]..

以上個人淺見.互相勉勵..

阿彌陀佛

點評

老奸巨猾  我知道您中間那段是從印順文教基金會那裏剪來的,我希望看到您自己的白話解釋,給我學習一下!!  發表於 2015-4-20 23:46:03
老奸巨猾  師兄啊!!!禪淨密本是一家啊!!!禪宗就是淨宗,淨宗就密宗,真的。!!  發表於 2015-4-20 23:44:43
小黑明融  個人談佛.喜歡先釐清顯密禪淨空有等派別..才不會談佛變謗佛.談法成謗法..  發表於 2015-4-20 22:58:16
小黑明融  又現代學佛比較雜亂.就因宗派不清.常把不同理趣.混為一團..雖說到底相同.但入門不同.故常有自相矛盾.  發表於 2015-4-20 22:55:18
小黑明融  其實就開頭二句與最後二句.已清楚明示..中間只是引述.空宗與有宗之界分..  發表於 2015-4-20 22:46:34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5-4-21 09:41:30 |只看該作者
小黑明融 發表於 2015-4-20 22:15  
[了義].若能三言兩語解說清楚瞭解.就非[了義]..我們現在所言說的.幾乎都是不了義..[了義].只有如實修證才能 ...

回老奸師兄語.事實上個人不太喜歡談論甚深法義.必竟.甚深法義是祖師大德.已修已證之言說.我們淺學淺修.再怎麼說.也只是將祖師大德言論拿來修飾一番.若就此說是自己的發明..那就是倒果為因.謗師謗法了.所以我選了印老信眾的言論為引.就是說不同派系.對甚深法義有不同見解.甚至對立.若不明其中者.拿空打有.崇尚己宗.貶抑他宗.論法謗法..這是我最不樂見的..就如我前面說:[佛法是學來修證的.光在文字上打轉求解.就像楞嚴經所說:[如蒸沙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衹名熱沙。]..
事實上個人認為.佛說的每一部經.對未修未證者而言.每一部經都是不了義經.(就是說就算你看的懂.也只是知其名相表徵.非真實義理)..而就已修已證者而言.任何一部經.都是了義經.(就是說已修已證者.可以從任何一部經中.看到真實第一義)...我的看法是.就算是一經一偈.若能如實修.如實證..其經其偈就了義經了義偈..所以個人最喜歡最真實的了義偈.也就是[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就這一句.如實做.如實修.如實證.這就是[第一義].這就是[了義].
個人心得與淺見.與你共勉之
阿彌陀佛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5-4-21 09:59:3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5-4-21 18:27:21 |只看該作者
謝謝大家的答覆

小弟還有一個疑問
請問拈花微笑 是甚麼意思?
為什麼佛陀這麼多弟子,卻只有迦葉尊者心領神會,得傳佛陀衣缽呢?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5-4-21 18:54:5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5-4-21 19:22:0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d1655223 於 2015-4-21 19:38 編輯

既然禪宗的法門當初是如此簡單,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為何後來又會演化出那麼多派系,變得複雜,讓人不知從何入手?

既然兩位大大都懂自性即佛,那為何佛陀的另位九大弟子不懂呢?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5-4-21 19:57:0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5-4-21 21:33:38 |只看該作者
wd1655223 發表於 2015-4-21 19:22  
既然禪宗的法門當初是如此簡單,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為何後來又會演化出那麼多派系,變得複雜,讓人不知從 ...

嘿嘿..兄台..怎麼回來一看.就節外生枝了.
誰說[禪宗的法門當初是如此簡單]來著?
再論下去.可能就會謗佛謗法了..
我自前兩篇文中就說了.[我們淺學淺修.再怎麼說.也只是將祖師大德言論拿來修飾一番.若就此說是自己的發明..那就是倒果為因.謗師謗法了.]何來[既然兩位大大都懂自性即佛,那為何佛陀的另位九大弟子不懂呢?].
你既知佛陀十大弟子.當知諸大弟子.各各成就不同法門.怎說[另位九大弟子不懂呢?]
請仔細再看看我前二篇回文.

再說禪宗花開五葉.宗宗如法.你從何宗學禪.即隨其宗著手.你未入其宗門學習.怎可斷言說[變得複雜,讓人不知從何入手?].又.就算你知從何入手又如何.

試問:世尊拈花微笑.和看山是山.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什麼異同.
你我若真懂.早就做佛做祖.還在這兒謗佛謗法.

學佛論法很好.曲解生謗不好.
與你互勉之.
阿彌陀佛

點評

wd1655223  感謝大大的答覆  發表於 2015-4-22 16:54:56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4 03: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