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84|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武大觀] 二戰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彙編(一)——輔助母艦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5-17 07:15: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5-17 16:40 編輯

概要

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こうくうたい)是舊日本帝國海軍下屬的航空力量,它曾經一度以其精良的裝備,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和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稱雄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本帝國過度膨脹的自信心而與美國開戰,導致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覆滅。作為海軍組成部分之一的海軍航空隊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滅頂之災,其擁有的各種母艦絕大部分都被美國海軍送到了太平洋海底,少數部分則有幸活到了戰爭結束。

舊日本帝國海軍裝備的母艦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大類:水上飛機母艦(含飛行艇母艦);正式的艦隊航空母艦(含用改裝空母和輕型空母)和由商船改裝而來的護航航空母艦。它們各自有著其特點,而舊日本帝國海軍對它們的使用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本文中將試圖向讀者逐一介紹舊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曾經使用過的各種母艦,以饗讀者。

水上飛機母艦

在軍艦上搭載飛機的嘗試開始於1911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相繼改裝了一些戰艦以搭載水上飛機,日本的水上飛機母艦改裝計劃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到1945 年舊日本帝國海軍被摧毀為止,舊日本海軍總共擁有過七艘水上飛機母艦,其中六艘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後來全部被擊毀沉沒。

若宮號(Wakamiya)


若宮號(WAKAMIYA)水上飛機母艦

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號原為英國商船萊辛頓(lethington)號(4,421 總登記噸位),1900 年在格拉斯哥的鄧肯船廠建造,同年9 月21 日下水,次年10 月竣工。1905 年的日俄戰爭時期,在加地夫到海參崴的航程中在衝島附近海面被日本的72 號魚雷艇俘獲,後編入日本海軍暫定名為衝島丸。1905 年9 月1 日正式命名為若宮丸,1907 年加入日本郵船社。

1913 年(大正2 年)轉入舊日本海軍並在1914 年(大正3 年)8 月23 日在橫須賀工廠改裝完畢,將其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排水量5,180 噸,在前桅和後桅前部各有一個用鐵架帆布搭成的機庫,載水上飛機4 架(2 架置於甲板上,另外2 架放在機庫中)。飛機由艦上的吊車將其吊放到水面後自行起飛降落,再由吊車將其吊回母艦。

1914 年9 月5 日,若宮號上的艦載機作為最早的艦艇搭載飛機參加了對德國占領的大陸青島膠州灣攻擊行動,它在行動中主要擔負通訊和指揮工作,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受到來到海上的空襲,在大陸青島觀戰的英國海軍人員對若宮號的表現給與了肯定。1915 年起被作為水上飛機母艦使用。上甲板上加了兩個帆布棚的臨時機庫。4 至6 月在艦首加了2​​0 公尺長的起飛平台。


日軍侵占青島戰役時,若宮號​​上所搭載的MF(Maurice Farman)水上飛機

1920 年4 月1 日,修改了飛機發射平台的若宮丸重新命名為若宮,艦籍為水上飛機母艦。該艦為日本後來的鳳翔號空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24 年後主要作為試驗艦使用,1931 年4 月1 日退役後拆毀。


若宮號(WAKAMIYA)水上飛機母艦模型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

  排水量:5,180噸(標準),5,895噸(滿載)
  長×寬×吃水:111.25m×14.68m×5.8m
  動力:1座直立三氣筒三段臌脹式蒸汽機,3台燃煤鍋爐,1,591馬力
  航速:10節
  火力:2座單管阿姆斯特朗式80公釐L/40速射砲,2座單管50公釐高砲
  艦載機:水上飛機2架,另有2架備用
  艦員:234人

能登呂號(Notoro)


能登呂號(NOTORO)水上飛機母艦

能登呂號原為“八八艦隊輔助艦艇計劃”中所列的1艘給油艦(油料艦),由川崎造船所製造,1920 年(大正9 年)竣工。此時日本海軍唯一的一艘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號日益老朽,遂決定將能登呂號改造為水上飛機母艦。

1924 年(大正13 年),能登呂號在佐世保工廠實施了水上飛機母艦改裝工程,內容與若宮的改造相同(設置飛機起飛甲板,在艦體內部設置機庫、零件庫、汽油庫和航空人員住艙),不過由於本艦體型較大,載機數量可以達到若宮號的兩倍,除搭載水上飛機外,本艦還可繼續作為給油艦使用。

1934 年(昭和9 年),能登呂的艦籍由特務艦變更為水上飛機母艦,此後該艦參加了1937 年第二次中日戰爭中的大陸上海、廣東及長江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本艦主要用於飛機和燃料運輸。

1943 年1 月9 日,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望加錫海峽被美軍雀鱔號(Gar SS-206)擊傷後到新加坡修理。同年9 月20 日,被美軍座頭鯨號(Haddock SS-231)擊傷後到廣島縣的因島修理;1944 年6 月29 日,在新加坡東南面再次被美軍三尾葉魚號【也有譯作閃光號】(Flasher SS-249)潛艇擊傷,並於第二天再次到新加坡修理(三次被擊傷卻沒被擊沉,不知道是算這艘船倒霉還是算它幸運)。

1944 年11 月5 日,能登呂在新加坡遭美軍陸軍航空隊轟炸,受重創,此後不再修復,作為預備艦擱置。日本投降後能登呂號由英軍接收,1947 年1 月12 日鑿沉於馬六甲海峽。


能登呂號水上飛機母艦,1931年(昭和6年)


能登呂號(NOTORO)水上飛機母艦模型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

  排水量:12,786噸(常備)
  長×寬×吃水:138.68m×17.68m×8.08m
  動力:1具直立型三段膨脹往復式蒸汽機,6座宮原式鍋爐,5,850馬力
  航速:12節
  火力:2座單管120公釐L/40速射砲,2座單管80公釐L/40高砲;1937年後撤除120砲,並加裝10座雙聯裝         
              九六式25公釐高砲
  艦載機:水上飛機4架,另有4架備用
  艦員:324人

神威號(Kamoi)


神威號(KAMO​​I)水上飛機母艦

神威號(KAMO​​I)是由紐約造船公司(New York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於1922 年製造的供油船,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戰前最後一艘在海外製造的船隻。用於進行電力推進船的研究,是日本海軍唯一用電力作動力的船隻,由於經濟指數不佳而未推廣採用。

1932(昭和7 年)年8 月到次年2 月在浦賀船廠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

1934 年6 月1 日,船籍正式改為水上飛機母艦。

1944 年1 月28 日,被美軍弓鰭魚號(Bowfin (SS/AGSS-287))潛艇擊傷後到​​新加坡修理。

1945 年4 月5 日在香港被美機炸傷,後沉沒。


作為供油船時的神威號,其後部的四角形結構是用於進行補給的起重裝置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

排水量:15,381噸(常備)
長×寬×吃水:151.18m×20.42m×11.58m
動力:電力推進方式,GE(通用電氣)生產的柯蒂斯蒸汽輪機1具,GE發電機1具,GE電動機2具,雙軸推進8,000hp
航速:15節
續航力:8,000海裡/10節
火力:40倍口徑80公釐單管高砲2座;12公釐機槍3座
艦載機:水上飛機6架,另有6架備用
艦員:324人
其他:補給用重油10,000噸(作為供油船時)

千歲號(Chitose)


千歲號(CHITOSE)號水上飛機母艦

千歲級是一型很有特色的水上飛機母艦,這級艦是在1934 年(昭和9 年)的舊日本海軍第二次軍備補充計劃裡安排建造的,共有兩艘:千歲號和千代田號(Chiyoda)。在此之前的水上飛機母艦均是從其他類型的船隻改裝而來,然而千歲號則是舊日本海軍史上第一艘專門設計製造的水上飛機母艦。千歲號有兩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是平時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是作為可以搭載24 架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使用。或者也能夠作為油料船向其他艦隻提供2,750 噸的油料保障。第二種狀態是戰時形態,在這種形態下,千歲號作為甲標的母艦,搭載12 架水上飛機和12 艘甲標的(這個甲標的是當時舊日本海軍研製出來作為決戰兵器使用的袖珍潛艇),同時還可以作為油料船向其他艦隻提供1,000 噸的油料保障。

1938 年(昭和13 年),千歲級的兩艘艦完工之後就投入了中國(中華民國)大陸戰場的支持行動。1942 年,千歲級的兩艘艦作為水上飛機母艦參與了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之後,由於參戰的舊日本帝國海軍四艘空母全滅,所以千歲級的兩艘艦於1942 年年底被改裝成了航空母艦。

千歲級作為航空母艦的情況將在另文中另行介紹。


1938 年5 月18 日,進行海上測試的千歲號水上飛機母艦


千代田號(Chiyoda)水上飛機母艦

以下是千歲號水上飛機母艦剛剛下水時的數據:

排水量:11,023噸(基準),12,550噸(海試)
長×寬×吃水:192.5m×18.8m×7.21m
動力:蒸汽輪機2座,柴油機2座,雙軸推進56,800hp
速度:29節
續航能力:8,000海裡/16節
火力:2座雙聯裝八九式127公釐L/40高砲,6座雙聯裝九六式25公釐高砲
艦載機:九五式水上偵察機(九五式水上偵察機)24架,4架備用,彈射器4座(作為水上飛機母艦時);12架,彈射器2座(作為甲標的母艦時)
其他:補給用重油2,750噸。(油料船時)

瑞穗號(Mizuho)


瑞穗號(MIZUHO)水上飛機母艦

瑞穗號是作為千歲級的後續艦建造的,同樣也是屬於水上飛機母艦。該艦於1937 年5 月1 日在神戶的川崎造船廠動工,1939 年2 月25 日竣工。同千歲級一樣,除了作為水上飛機母艦之外,它也可以變成甲標的母艦或者是油料供給艦。不過與千歲級不同的是,瑞穗號去掉了機槍甲板,增加了3 座高射砲。最大的變化是將主機改成了柴油引擎。不過由於柴油引擎不太可靠,故障頻繁,所以在竣工後還經常進行改造。

太平洋戰爭開戰後,瑞穗號在南方各地進行了支援作戰,開戰時艦上所搭載的是九四式水上偵察機(E7K)3 架和零式水上觀測機(F1M)12架。注意,這個零式水上觀測機和後來舊日本帝國海軍裝備的零式水上偵察機(E13A)不是同一種飛機。前者是雙座雙翼機,後者是三座單翼機。


九四式水偵(E7K)


零式水上觀測機(F1M)


零式水上偵察機(E13A)

1942 年(昭和17 年)5 月1 日從橫須賀前往柱島的途中,於晚上11 點遇到美軍潛艇鼓魚號(Drum SS-228)的攻擊,左舷機械室與發電室之間被命中一枚魚雷,引起大火,無法航行。在附近的高雄號重巡洋艦和摩耶號重巡洋艦趕來救援。由於艦身傾覆過大,注水平衡無效,於5 月2 日早上4點沉沒。因為在此之前被擊沉的驅逐艦和運輸船在狹義上不被認為是軍艦,所以瑞穗號成為了舊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擊沉的第一艘軍艦。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

排水量:10,929噸(基準),12,150噸(海試)
長×寬×吃水:183.6m×18.8m×7.08m
動力:11號8型柴油機4台,雙軸推進15,200hp
航速:22節
續航力:8,000海裡/16節
火力:40倍口徑127公釐雙聯裝高砲3座;25公釐雙聯裝機砲10座
艦載機:水上飛機24架,另有8架備用,4部彈射器
艦員:324人
其他:補給用重油3,348噸

日進號(Nisshin)


日進號(NISSHIN)水上飛機母艦

出於與千歲級和瑞穗號同樣的目的而建造的水上飛機母艦,但是在下水之後還是將其改成了甲標的母艦。不過該艦也曾經考慮過加上敷設導軌作為水雷布放艦(載雷量700 枚)。

1938 年11 月2 日在廣島縣的吳市海軍工廠(這個海軍工廠最出名的就是建造了大和號戰艦)開工,1942 年2 月27 日竣工服役,太平洋戰爭期間,它主要是作為高速運輸艦在使用。1943 年7 月22 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端的布干維爾島附近被美國飛機炸沉。由於存在的時間很短,所以相關的資料也很少。只是值得一提的是,這艘軍艦上計劃搭載的是紫雲水上偵察機(E15K)。這種高速水上偵察機是為了強行在敵方擁有戰鬥機制空權的空域進行偵察而設計製造的,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實現了高速性能。但是由於使用了過多的新技術而導致開發不順利,該型號最終沒有正式裝備。


紫雲水上偵察機(E15K)


1942 年竣工時作為甲標的母艦的日進號(NISSHIN)線型圖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

排水量:11,317噸(基準),12,500噸(海試)
長×寬×吃水:188m×19.7m×7m
動力:13號10型柴油機4台,13號2型柴油機2台,雙軸推進47,000hp
航速:28節
續航力:8,000海裡/16節
火力:50倍口徑140公釐雙聯裝主砲3座,25公釐3聯裝機砲8座,甲標的12艘
艦載機:水上飛機12架,2部彈射器
艦員:750人
其他:補給用重油1,650噸

飛行艇母艦

舊日本海軍將飛行艇和水上飛機看作兩類飛機而不是視為一類。根據舊日本海軍的定義,水上飛機主要是以浮筒為水上停泊時的承重部位,而飛行艇由於其重量比水上飛機大得多,所以主要是以船舶型的機身為水上停泊時的承重部位。



上圖為水上飛機示例下圖為飛行艇示例

對於飛行艇母艦,舊日本帝國海軍只有秋津州級一種。原本計劃製造秋津州號和千早號兩艘,但實際只製造了秋津州號一艘。

秋津州號(Akitsushima)


秋津州號(AKITSUSHIMA)飛行艇母艦

秋津州號最初是作為水上飛機母艦而建造的,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於舊日本帝國海軍主要是將其用作對大型飛行艇的補給和支持,所以後來將其歸入了飛行艇母艦類別。

在舊日本帝國海軍中,水上飛機母艦通常也擔負著對飛行艇進行補給和支持的功能,但是當時已經服役的神威號無法完全滿足需求,所以在1939 年(昭和14 年)的造船計劃裡決定建造一艘全新的軍艦來滿足對飛行艇的支持要求。

秋津州號於1940 年10 月29 日在神戶的川崎造船廠動工,1941 年7 月25 日下水,1942 年4 月29 日竣工,可載長程水上巡邏機(飛行艇)1 架,可為8 架水上飛機提供兩周用補給品。大家可以從秋津州號的圖片上看到,其後半部有一個很大的平台空間可以用作運載大型的飛行艇,在艦尾還安裝有一台35 噸的起重機,這在日本軍艦裡是少有的。

建成後的秋津州號除了被用於水上飛機和飛行艇的支持工作以外,還擔任了物資輸送,運輸魚雷艇等工作,可謂十分的活躍。

1944年9 月24日在菲律賓海域的科倫灣(Coron)被美軍航母艦載機炸沉。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

  排水量:4,650噸(基準),5,000噸(海試)
  長×寬×吃水:114.8m×15.8m×9.69m
  動力:22號10型柴油機4台,雙軸推進8,000hp
  航速:19節
  續航力:8,000海裡/14節
  火力:40倍口徑127公釐雙聯裝高砲2座;25公釐三聯裝機砲6座,25公釐單管機砲3座。
  艦載機:大型飛行艇1架
  艦員:545人
  其他:航空燃料689噸,航空魚雷36條,800kg航空炸彈30枚,500kg航空炸彈15枚,250kg/50kg航空炸     
              彈100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天使長(十級)

北海若曰:「井蛙/夏蟲/曲士不可語於海者,虛也!束於教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5-17 08:34:47 |只看該作者



本書原名《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母艦彙編》
概要
水上飛機母艦
若宮號(Wakamiya)
能登呂號(Notoro)
神威號(Kamoi)
千歲號(Chitose)
瑞穗號(Mizuho)
日進號(Nisshin)
飛行艇母艦
秋津州號(Akitsushima)
艦隊航母及商船改裝航母
艦隊航母列表(包括實際建造和未建造的)
實際建造的艦隊航母(含輕型航母)
鳳翔號(Hosho)
赤城號(Akagi)
加賀號(Kaga)
龍驤號(Ryujo)
蒼龍號(Soryu)
飛龍號(Hiryu)
翔鶴號(Shokaku)
瑞鶴號(Zuikaku)
雲龍號(Unryu)
天城號(Amagi)
葛城號(Katsuragi)
笠置號(Kasagi)
阿蘇號(Aso)
生駒號(Ikoma)
大鳳號(Taiho)
信濃號(Shinano)
祥鳳號(Shoho)
瑞鳳號(Zuiho)
龍鳳號(Ryuho)
千歲號(Chitose)
千代田號(Chiyoda)
由商船改裝的航空母艦
飛鷹號(Hiyo)
隼鷹號(Junyo)
大鷹號(Taiyo)
雲鷹號(Unyo)
沖鷹號(Chuyo)
神鷹號(Shinyo)
海鷹號(Kaiyo)
參考書目
淵田美津雄 奧宮正武《機動部隊》(日本出版協同、1951 年)
淵田美津雄 奧宮正武《中途島海戰》(日本出版協同、1951 年)
淵田美津雄 《偷襲珍珠港》(ともしび社、1953 年)
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光人社、1993 年)
福井靜夫《寫真日本海軍全艦艇史》(ベストセラーズ、1994 年)
長穀川藤一《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日本の航空母艦》(グランプリ出版、1997 年)
王新森《美國潛艇 100 年》(海潮出版社、2003 年)
Mark Stille,Tony Bryan《ImperialJapaneseNavyAircraftCarriers1921-45》(Osprey Publishing、2005 年)
俞天任《浩瀚的大洋是賭場》(語言出版社、2010 年)

清・錢大昕:「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隋.王通:「君子先擇而後交,故寡之;小人先交而後擇,故多怨」。
宋˙呂本中˙紫微雜說:學問功夫全在浹洽涵養蘊蓄之久……非如世人強襲取之,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亦作拔苗助長
荀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人皆以見侮為辱,故鬥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所謂,好之、樂之,這就是興趣。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5-18 00:39:13 |只看該作者
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爭的航母大戰歷史讓人回味無窮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06:2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