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小說] [余象斗]北遊記[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15-5-19 21:22:31 |只看該作者
第10回  祖師下凡收二怪

  卻說龜蛇二怪,一日在水火洞中玩賞,蛇言曰:「我與兄生於武當岩下,幾衣頭角。今日神通廣大,變化無窮。如今只少一位夫人同樂,小弟心下十分不悅。」龜怪曰:「賢弟說得有理,可吩咐小妖前去各家查看,誰家有美貌女子,拿兩個來享用便了。」二人大悅,即吩咐小妖前去打探不題。

  卻說曹州太守林彪,生下一女,名金菊小姐,年方二九,青春年少,生得唇紅齒白,十分美貌。又有推官趙漠,亦有一女,年方二八,名喚嬌娘,體態妖嬈,眉清目秀。一日同太守小姐金菊,在花園中玩花,被小妖打探看見。回報二怪,二怪即時駕妖雲,一伙前來。果見二女在後園中玩賞,生得十分美貌。二怪大悅,顯出神通,念動咒語,一時狂風大作,對面不能見人,眾梅香俱被吹倒。二小姐相攜,正欲走出後園,被二怪各抱一個,駕雲而去。一時風停霧散,眾梅香不見了小姐,各個大驚,只得出報太守、推官。二人大驚,商議吩咐手下禮房寫牒,二人親自坐轎去城隍廟,燒牒到城隍,城隍得牒,即時著小鬼無常,出牌前去,拘本府各處山神土地前來。不半日,眾土地俱到。城隍升堂,眾土地跪在案前,問:「都爺有何吩咐?」城隍曰:「本府太守林彪、推官趙謨,各有一女,一日在後園玩賞,一時不見二女,到我處燒牒,指稱不知是何方妖怪搶去。汝等各管一方,必知何方妖怪,故著汝等來問。」眾土地稟曰:「我等山中俱未有妖,惟武當山有二妖,想是他搶去。」城隍問曰:「二怪是誰?」土地曰:「一個乃是龜怪,一個是蛇怪。」城隍又問曰:「武當為何有二怪?」土地曰:「昔年淨洛國王太子玄元,在此山中修行。一日成功,換那肚腸在岩下。其肚腸先受靈氣,年深月久,肚成龜怪,腸成蛇怪,正在那山中作亂甚慘,必是他拿去。」城隍曰:「汝可去查來。若果是他拿去,叫他速還二家去。」土地曰:「那二怪食人無厭,神通廣大,安肯還他?」城隍曰:「若此如何?」上地曰:「若要取二女子,除非天兵出戰,圍繞水火洞門,或者還肯,不然難取。」城隍依言,即點本部神兵,直至武當山圍繞洞門,喊殺連天下題。

  後分兩頭。卻說龜、蛇二怪捉得二女子回來,歡天喜地,大設筵宴,欲逼那兩個小姐成親。那小姐雖死不從,蛇怪欲食之。龜怪曰:「賢弟勿性急,難怪他不從,他乃閨門室女,被俺們一時間捉來,啼淚未乾,安肯就與俺們成親,可吩咐小女妖伏侍一月半月,自然心回意轉,何必慌忙。已拿到我洞中來,如今怕他走上天下成!」蛇精聽罷大悅,即吩咐女妖伏侍。

  龜蛇二妖正在飲酒,洞門外喊殺連大。小妖慌忙報曰:「今有本府城隍,聞二大王捉小姐到洞,統起神兵前來,口口聲聲叫大王放出二小姐便罷,半言不肯,殺進洞中,寸草不留。」龜、蛇二妖聽罷大怒,起動本山妖兵,殺出洞門,立住陣腳。二妖大罵曰:「汝乃凡間一臣子,見汝盡忠,令在幽冥為司神。我等乃天地生成,聞法成功。洞中缺少夫人,捉太守、推官之女,與汝何干?擅統兵圍我洞門?」城隍曰:「妖魔好大膽!汝生禍胎,府推二官牒至我司,安得不代他究其下落?好好放出二小姐,萬事俱休;半言下肯,少刻間捉上天曹,有口難言。」二妖聽罷,舉槍直刺城隍。城隍挺刀來迎。自午至酉,不分勝負。二妖顯出神通,龜變成大山,蛇盤於大山上,殺將下來,城隍不能抵敵,大敗而走。二妖亦不去趕,收兵入洞。

  城隍走至本司,十分憂悶。武當土地稟曰:「都爺不必憂慮,某日前問得有一神,乃是玄天上帝。玉帝命他下凡除妖氣,今變道人,在三清觀息住。此必有神通者,都爺可去投告此人,若得他來,必然收得此二妖。」城隍聽罷,即去三清觀見祖師。祖師曰:「城隍到此何為?」城隍曰:「下官為武當水火洞二妖,捉去本府太守林彪一女,推官趙謨一女,有牒到本司。本司興兵去取,殺他不過。聞說上帝降凡除妖,特來投告上帝,乞救二女之性命,早發慈悲之心。」祖師聽罷曰:「汝可回去,我即往水火洞中去。」城隍拜謝而去。祖師念動真言,手持七星劍,駕雲直到水火洞來戰。小妖報知二妖,二妖出洞。看祖師怎生打扮?但見:手持七星寶劍,身穿黃甲錦袍;眉清目秀體金光。若問何神降世,原是真武大將軍。道人高聲叫曰:「二妖不得無禮,某奉玉旨降妖,快速歸降,免遭天戮!」二妖曰:「汝歸上界,我在凡間,我輩與你何仇,尋吾作對?」祖師曰:「天律云:『為妖迷失人家子女,食人骨血墮入酆都,五百年方得為畜。』汝輩倘不自省,尚敢無禮?」二妖見說,心中大怒,持槍殺進。祖師將劍一指,指出丙丁火。龜屬水,一見真火便走;蛇乃火星不怕,更加精神殺上來。祖師又將劍往北方一指,指出壬癸水。蛇見真水一至,不能擋,便走。祖師見二妖走了,打入洞中,見二女悲悲哭哭。祖師問其故。二女子將玩賞被捉來事,說了一遍。祖師曰:「小娘子二人不必悲哭。吾乃北方玄天上帝真武將軍,龜、蛇二妖被吾趕走了。你二人可閉了兩眼,送你回去。」二小姐聞言拜謝,閉了兩眼。祖師念動真言,駕兩朵祥雲,送二女子回曹州府中。金菊見父。林彪問曰:「汝去有三日,不見汝影,為何又得回家?」金菊曰:「女兒同小姐嬌娘去後園玩賞,霎時狂風一至,對面下能見人,被武當山二妖名龜、蛇者捉去。我父牒至城隍,城隍殺妖不過。後得上界玄天上帝真武將軍殺退二妖,駕雲救女兒回家,才能得命見爹爹。」太守大悅,又問:「救你其人形象如何!」小姐曰:「其神形來,生得唇紅齒白,髮披於後,白面三須,紫袍玉帶,手持七星劍。」太守聽罷,即出堂請推官相見。少刻,推官到,相見畢。太守將女回言得真武將軍相救之事說了一遍。推官曰:「令愛之言與小女對下官說者一字相同。今得天神救護,當立一廟以謝之才是。」太守曰:「長官言之有理。」即著徐德循鳩工庀村,於北門外建一廟宇,三廈五棟。塑一神像,披髮執劍。太守同推官小姐合家去進香拜謝。有人去祈禱者,萬感萬應,至今香火不絕。

  話分兩頭,卻說二妖被祖師趕走,無處安身,十分惱恨。蛇妖曰:「到此肚饑難忍,一時又沒安身之所,不如兄長變作渡船,我變竹篙,在此三里溪等有人過渡,載至半江,沉而食之,權作安身之計,豈不美哉?」龜妖大悅,即變渡船、竹篙,侍候不題。

  卻說祖師送二位小姐回家,復來趕二妖。駕雲在半空中,見二妖變作渡篙。祖師微微冷笑,立住雲腳,下凡變一道士,向前將身跳入渡中,拿住那篙,慢慢撐至半江。龜妖大喜,正欲顯神通,便作欲沉之狀。祖師一見念動真言,手持三台七星劍,身長萬丈。蛇妖變篙被祖師捉在手中,心中大驚,翻身一跳,跳下水中。龜怪變出本相,將祖師欲沉下水底。祖師顯出神通,頭頂三十三天,足踏五湖四海,將龜蛇踏在溪底,不能得脫。那蛇妖一見,騰上半空,喊一聲說:「有天書到。」祖師聞有天書到,把手接天書,那龜妖即時走出。祖師見龜妖走了,知是中計,悔懊不及。不知那妖走往何處,祖師沿途尋覓不題。

  卻說二妖得脫,商議走入一古井中躲避,等有人打水,欲拿人吃。本坊土地大驚,正要去告社司,路逢祖師前來,土地跪接。祖師問曰:「你在此坊曾見龜、蛇二妖下落否?」土地稟曰:「龜、蛇二妖今在本處井中,欲害村民,小神正欲去稟社司。」祖師曰:「不必去稟社司,引我去井邊便是。」土地即引祖師至井邊。祖師拔出三台七星劍,念動真言,望井中一指,那二妖走出井外,與祖師對敵。祖師又用劍自南方一指,北方一指,水火俱到,二妖大敗而走。祖師趕去,那二妖走入蓮藕之中。祖師趕近一見,取起蓮藕在手,亂亂而砍至尾。二妖躲在內中大驚,搖身一變,將身化粟米大,祖師扳下一粒來,正是二妖藏身之處。二妖下地便走,祖師見二妖走了,又趕至一石榴樹。正見二妖走在石榴樹上,去石榴中躲避。祖師一見,將三台七星劍自南至北一指,水火俱到,石榴枝葉搖動,紅光耀人,將樹帶根罩起,二妖怕見水火,不敢走脫。祖師念動咒語,水火大作。二妖在內,龜怕火,蛇怕水,難禁火燒水淹,只得連聲叫苦。祖師曰:「願降否?」二妖連聲答應,願歸順上帝。祖師住了水火。二妖出見祖師,拜伏在地。祖師曰:「汝二人甘心肯降否?」二妖曰:「永隨上帝,不敢反異。」祖師曰:「汝既傾心肯降,各現本身形象,與我一看。」龜、蛇得令。蛇變原形,生得獨角金鱗鐵骨,龜形生得背有九宮八卦,三眼三尾。祖師見現出真形,用七星劍押住,取出火丹二枚,與二妖各吞一枚,吩咐曰:「汝二人適才食我火丹在腹,久後若有反亂,呼聲火發,汝命即死。」二怪拜服。祖師帶上天曹,見玉帝奏明前事。玉帝大悅,即封龜、蛇二怪為水火二將,常隨祖師行法。祖師同龜、蛇謝恩畢,玉帝又曰:「下界黑氣沖天,更有何人?可去收盡黑氣。」祖師出班奏曰:「小臣不才,願再往下凡,收盡黑氣回朝。」玉帝聞奏大悅,即賜御酒三杯。祖師謝恩出,同龜、蛇二將到三清殿中見三清。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5-5-19 21:23:23 |只看該作者
第11回  祖師下凡收黑氣

  卻說祖師領旨,去三清觀見三清。上清曰:「汝今到此,有何意見?」

  祖師曰:「弟子收得水火二將,回見玉帝。玉帝見下界黑氣沖天,傳下旨意,差人去收。弟子領旨,欲去下界收黑氣。不知氣起之處,當要何以收之,敬來求師父指引迷途。」上清曰:「其氣自北至南,自西入東,非止一端之氣,乃眾邪作亂,故有此氣。」祖師曰:「何乃聚有此氣?」上清曰:「此氣乃是黑煞神在世間作亂,自稱為黑面山王,手下有七員將:一名李便,二名白起,三名劉達,四名張元伯,五名申仕貴,六名史文恭,七名范臣卿。煞神自己姓趙名公明,號作文明。其人自離上界,走往凡間,無人拘束,朝夕作亂,擾害生民,但其人當日下凡之時,法寶未曾帶去,其人今同手下七名神將,在徐州府風清洞安身,吃人無厭;常常令小妖在河邊巡,有人過河者,捉而吃之。自今徐州府西安巷,有一姓詹名立升者,其人行善積德,外出為客。他自汝成道後,塑汝神像,也供養汝之香火,今者又欲出外,為有要事過河,公明著一員將在河逡巡。那詹立升欲過此河,必遭其害。你今下凡,火速先至河邊,一則救那人之性命,不負供養汝之善心;二則收此魔軍,豈不美哉?」

  祖師聽罷,乃頓首叩謝,離三清觀,吩咐手下水火二將,俱各搖身一變,變著三個客人,在河邊叫梢子搭船。只見長江中划著飄飄然一葉小舟而來。那船頭有一梢子,手持竹篙,將船兒緩緩撐近岸邊,衝出一陣黑氣來,黑氣中藏有七人,俱欲向前要捉祖師三人等。祖師見妖氣一近,顯出神通,手持三台七星劍,左有水將,右有火將,殺得眾妖大敗,不能抵擋,抱頭鼠竄;走入清風洞中,將前事一一稟知。趙公明聞言大怒,自己披掛出陣,正遇祖師,罵聲不絕。祖師曰:「你乃上界煞神,何不守分,走下凡間作亂?有犯天條,好好下馬拜降,帶上天曹,萬事俱休,半言不肯,少刻間一命難存。」趙公明聞言大怒,手持鐵鞭,望祖師便打。祖師舉劍來迎,戰至三巨餘合,不分勝敗,趙公明沉思半晌,暗暗吩咐手下李便,變出本相,乃是一條虎尾播鞭,其鞭有三十二節,長有三十三丈,用之者輕如鴻毛,被傷者重如泰山。顯出神通,與師對陣。祖師一見,即吩咐蛇精變出真相,身長三十二丈,盤捲鞭上,將鞭緊緊纏住,重若泰山,險些兒將李便纏死。李便被蛇精纏得氣緊,只得變出本相脫離蛇身便走。祖師趕殺將來,公明不敢抵敵,回洞不及,駕一朵祥雲而走。祖師殺入洞中,吩咐龜蛇二將曰:「今日孽畜一敗,駕雲必去四十里外而下,你二人火速駕雲去四十里外等候,蛇精可變一座大山,龜精變茶棗一個。將此七星劍變成一觀,名叫通仙觀。我自己變作一個道士,在觀中唸經。那孽畜必來我觀中吃茶,汝便滾入他腹中,那時方能取得此孽畜。」龜蛇二將得令,即時同祖師駕雲,去到一地,名叫作萬松林,依次坐定。祖師變道士在觀中唸經。

  那趙公明被祖師殺敗,走去清風洞,無處安身,腹中又饑,望見前面有一觀,經聲響亮,果入觀中,見道士,接入法堂坐下,那公明饑餓難當,一進觀中,便叫討飯來我吃。道士曰:「客官何處到來?本觀午飯吃盡,晚飯未炊,只有茶可奉。」公明曰:「茶亦拿一杯來我吃,然後火速去做飯來吃,我腹中饑了。」祖師將龜變棗子,放在茶杯中,與公明吃。公明挑棗入口下腹。祖師見棗入公明口中,祖師問曰:「趙公明,認得我否?」公明曰:「你是何人,識我姓名?我認不得你。」祖師曰:「既認不得,待我變出本相來,」祖師回身變出本相。公明一見,便欲逃走,祖師叫龜精在腹中抓將起來,公明叫苦連天,跌倒在地。祖師曰:「汝適才吃我那棗,乃是我部將龜精變的。汝若肯降我,吾將此二粒丹子與你吃,叫龜精出來;汝若不肯,你命休矣。」公明聞言。連聲叫上帝救命,情願歸降。祖師即付火丹二枚與公明吃下,叫龜精出來。趙公明拜服,祖師大悅。公明即招回七員將來見祖師,黑氣歸服而行。

不知後來如何,且再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3
發表於 2015-5-19 21:26:00 |只看該作者
第12回   祖師遇著金刀難

  卻說上界黑虎神,乃是趙公明部將,見主不在,亦變作一個少年女子下界,於深山中藏身。常於路旁假裝悲哭,千計百較拿人吃。一日變一女子,在路旁爛泥中悲悲哭哭,叫苦連天,見祖師來,叫:「救命,救命!」祖師同趙公明水火來到,見一女子在爛泥中叫救命,祖師知是妖精,用右手一扯,那妖精大驚便走。祖師趕近,用七星劍一指,那妖變出本相,卻是一個黑斑大虎。公明一見,向前用鞭便打,那虎見是主至,跪倒在地告饒。公明帶虎見祖師,祖師大喜不題。

  卻說玉帝升殿,妙樂天尊奏說,祖師下界收得趙殺神、黑虎等。玉帝大悅,即著天尊領玉旨下凡,封公明高士神趙府大都督,金輪如意執法趙元帥,左手執索伏虎,右手執鞭避邪。公明謝恩。天尊回轉天曹,祖師同公明水火二將又去收黑氣。

  卻說黑氣是關羽有一沙刀成精,號為金烈將軍,內有刀兵三千,俱能變為人形,在天台山居住。若有人在山下過者,拿入山中,用刀砍為肉泥而吃。一日,祖師巡行黑氣到天台山,那刀精變成一人,身長腳小,遍體金光。祖師見有金光遍身,知是妖精,腰中拔出三台七星劍砍去,那刀精一見來迎,鬥上百餘合,不分勝負。刀精顯出神通,一時間滿陣飛刀四起,漸漸逼近。祖師不能抵敵,被飛刀刺入體中,死於陣內。沙刀精見祖師傷死,收轉刀兵,入天台山去不題。

  卻說水火二將、趙公明三人,見祖師被刀傷死,心中煩惱。水將曰:「我與你兄弟們在此,眼睜睜地看著也是枉然。小弟愚見,不如趙兄守住祖師屍首,我同蛇弟去上界見三清,看是要如何救得祖師。」趙公明曰:「賢弟主見極是,我在此守,汝二人火速前去。」

  水火二將別了趙公明,駕上雲端,直往上界,到三清觀中,入見三清,拜倒階下。三清問曰:「汝二人跟隨汝師下凡收黑氣,到此為何?」龜、蛇精將遇刀精飛刀前事說了一遍。三清法王聽罷,即傳法旨,宣妙樂天尊到觀。妙樂天尊入,參見畢,太上老君言曰:「你弟子玄元下凡,遇沙刀精,被飛刀傷死。水、火二將為此求救。汝可作速下凡,救醒汝弟子,收了沙刀精,若不速救,過了一旬,化為血水,永不復原。」天尊唯唯領諾,同水、火二將辭了三清,回轉殿內,降下凡來,前到屍邊,念動真言,把身內神氣聚集於祖師屍口中,連呵氣三口。祖師漸漸醒來,看見師父,回身下拜,謝師父救命之恩,問師父刀精之事。天尊曰:「此非別妖,乃普庵祖師名下一個徒弟的法寶,走下凡間作怪。」祖師曰:「普庵禪師徒弟是誰?」天尊曰:「乃三國時人,姓關名羽,字雲長是也。」祖師曰:「弟子聞雲長只是三國時一義勇之士,安得入天曹受封為神?」天尊曰:「弟子有所不知。凡間但有忠臣孝子,正直無私者,俱有土地查冊填奏,壽數終則入上界,論功而爵,樂享天祿之報,何其無矣。昔關羽生於三國之中,忠義不忘,遭呂蒙詭計,死而不屈,烈烈陰風不散,聚於雲端。夜遇普庵祖師靜坐,神言一發,則關羽墮下壇前。普庵法師即與之受戒為徒。一日普庵成道,帶上天曹。玉帝封關羽為忠義大將軍,日把天門,夜管酆都,因西天如來說法,關羽乃知有輪回之苦,托疾奏主,密同周倉、關平,在西天聞法,不敢帶沙刀前去,留在家中。不想此孽畜見主不在,走下凡間作怪,弟子若要收那沙刀精,要去西天見關羽,叫他自來,方可收得此物。」祖師聞言大喜,送了師父,吩咐趙公明同水、火二將在此守住、自己駕一朵祥雲,往西方見如來。

  如來正在雷音寺中講經說法,見一朵祥雲至,如來對關羽曰:「上帝有難,來見汝矣。」關羽曰:「見弟子為何?」如來曰:「少刻便知。」言未畢,上帝從外而入,拜於壇下。如來降階扶起,問曰:「上帝到此來見,先已知矣,請坐。貧僧呼關羽來,上帝詳言之便是。」上帝曰:「諾。」如來呼關羽見上帝,參見畢,祖師將沙刀之事說了一遍。關羽曰:「某刀作怪,蒙上帝光降召某,安敢推辭?但某一心慕佛法至此,聞經未悟,安可去得?容其開悟便行。」如來曰,「弟子有所不知。上帝乃玉帝一魂化身,因貪心不了,而墮下凡間,今已復回金身。汝乃臣子,他乃主,主欲臣死,不得不死;父叫子亡,不得不亡,他今既來,安有不去之理?」關羽曰:「去則當去,聞法未完,何緣再會?」如來曰:「法雖未完,汝在此即拜上帝為師,生生世世,不入塵勞,不須聞經說法,亦可脫輪回之苦矣。」關羽聞言大喜,謝了如來,吩咐關平、周倉回家,轉身拜了祖師。祖師大悅,辭了如來,同關羽離了西天,駕雲下凡,與水人二將、公明來相見,眾皆大悅。

  次日平明,關羽於天台山前吶喊連天。那刀精正在洞中飲酒,見洞外吶喊,心中大怒,披掛走出洞門口。只見關羽身長九尺三寸,面如重棗,身穿綠袍,坐一匹赤兔馬,殺氣騰騰,刀精抬頭一看,見是主將,骨軟如綿,變出本相,倒於地中。關羽向前用手一拿,持回見祖師。祖師大喜。奏知玉帝。玉帝旨到,封關羽為崇寧王道太真君朗靈關元帥之職,照舊日把天門,夜管酆都地獄,巡遊抄察;左手執金烈沙刀,右手執紫微敕印,左腳一擂神,右腳一火車,助上帝降魔。關羽謝恩。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5-5-19 21:26:51 |只看該作者
第13回  祖師收雷田二將

  卻說祖師又收得了沙刀精,同水火等又行至雍州地方。忽見妖氣閃閃,又有怨氣沖天。祖師抬頭一看,見一老人悲悲啼啼而來,祖師向前問曰:「老長者哭為何事,這般悲切?」老人曰:「老夫此處乃是雍州地界。老夫姓孫名皓,一家七口俱齋三月三日。」祖師問曰:「齋三月三日為何?」老人曰:「老夫聞言說,有一人為武當山中修行成道,今已上天,我等求其福庇,故齋他的生日。」祖師曰:「既齋他生日,你乃是一個善人,亦無害於你才是。汝為何今日有這等悲哭?」老人曰:「哭者非為齋事而哭。老夫此處不遠有一山,名叫神雷山,近來有一妖,頭帶道冠,鬼頭三眼,手用一槌,自號為新興王。其妖色心最重,但有本處人家,若有室女欲擇日過門成親,先一日務要送入他山中過了一夜,次日方有命行嫁。若不送去,自然有害,當自山中而出,打死那行嫁女子一家。老夫有一女孫名喚金蓮,亦擇明日行嫁,商議亦要送去。孫女又不肯去,若女孫不肯去,則我一家難保,故此悲哭。」祖師曰:「我學有法術,能除妖怪,你不必悲哭,我救你便是。」老人聞言便拜。祖師即吩咐老人回去,用心持齋,整點孫女行嫁,不必掛心。老人拜謝回家。祖師喚過關帥,吶吩叫他變作一個女人。祖師自己變成一老人,直到雷神山洞門口。那新興王一見老人送女子至,大喜,正欲出洞抱女子入洞,祖師大喝一聲,關帥變出本相,殺入洞中。那妖回手不及,被關帥殺入洞中,捉住押見祖師。祖師即與火丹一丸吃下,收在部下為將。

  同關帥等又行不過三十餘里,此處有一山,名落魄山。山中有一洞,名三了洞,洞中有一大王姓田名華,常令小妖下山巡哨,若有人過此山者,用討金銀買路;若無金銀買路,遣雷神打死,大風吹入洞中,取心肝泡酒吃。一日小妖正在山前攔路,祖師同眾將至。小妖上前攔住去路,要問祖師等討金銀買路。祖師見妖氣迷空,知攔路者是妖怪,取出三台七星劍一砍,小妖便走。祖師趕至洞前。小妖走入洞中,報知田華大王,稟說前事。田華大怒,即時於洞中作法,神雷飛起,打出洞門。祖師一見,用七星劍一指,喝聲道:「疾!」其雷不動。田華見雷不動,出洞亦不答話,提槍望祖師便刺。戰祖師不過,正欲走入洞中,被趙帥丟起火索縛了,解見祖師。田華連聲求赦,願降祖師,祖師大喜,取出火丹一丸與田華吃了,收於部下。祖師收得二將。寫表奏知玉帝,玉帝大悅,即封新興王與田華二人為雷開、苟畢二元帥,各執一令,隨師降妖。新興、田華謝恩。

  祖師又與眾將隨路而上,至七十里外,遇一老人,姓張名萬,見祖師一起眾人,如道人一樣,向前施禮問曰:「列位尊師要往何處?」祖師曰:「我等師徒,於路降邪。」老人曰:「列位既能降邪,老夫敝處有一山,叫作鬥隔山,山內有一妖怪,並不見形,但見人有好物美色,用風吹入洞中享用。師父等果有法術,可去收此妖,與民除害。」祖師聽罷,別了老者,帶眾將前至鬥隔山,喊殺連天。只見洞內閃出一人,生得赤髮獠牙,用著風輪,手提大刀,望祖師便砍,祖師一見,舉劍相迎。戰至二十合,廣澤不能勝祖師,念動真言,風輪中狂風大作,祖師眾將歡散,將祖師吹在三十二天之外。祖師大驚。吹到一處,見有一大殿,殿上有一匾,書「無生殿」三字。入殿門內,見一人頭戴道冠,身穿道袍。祖師向前行禮,動問稱名。道人曰:「某姓戚名兆,道號水台仙人。」祖師將收妖被風吹一事,說了一遍。道人聽罷,微微笑曰:「汝乃金闕化身,尚未識此術?」祖師曰:「貧道實不知之。」仙人曰:「此風乃北風清氣,是此人執掌,聚在一處,用之害人,散之則天下人自清涼。某有一丸,乃收千百劫之風火煉成,汝可帶去,若戰之時,則風吹你不動。」祖師接過仙丹,拜謝離殿,駕雲轉回鬥隔山。與眾將相見,言前事,眾將各各歡喜。次日平明,祖師將丹含在口中,到山前請戰。廣澤大王又用風輪吹祖師,祖師端然不然。廣澤見吹祖師不動,大驚,措手不及,被眾將向前拿住,叩頭願降。祖師大悅。玉旨到,封廣澤為風輪周元帥,隨師行道。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5-5-19 21:27:52 |只看該作者
第14回  祖師收瘟過火燄山

  卻說山東寧海縣,出一妖怪,不見其形,招人之夢,說他姓張名健,行種痳痘之瘟,害民家幼童。若有些兒下到處者,便種害痘害痳,害死人家子女。

  且說祖師至此,見一道妖雲自半空中而來。雲中有一人,眉清目秀,頭帶二郎盔,押著三個孩子。祖師一見,拔出三台七星劍,當空便砍張健。張健大怒,拔刀來迎。戰至五十合,一般平折。張健曰:「我與你無干,汝在上界,我在中界,何不守分?」祖師曰:「為汝行瘟害民,某特來收汝。」張健聞言,亦不答話,又與祖師戰。被祖師招動眾將,一擁殺進。張健不能抵敵,大敗走入洞中,緊閉洞門不出,祖師用計叫蛇精變作一個孩子,於洞門口泣哭,小妖捉入洞中見張健,張健料是捉來者,便欲開口食之,被蛇精變出本相,一滾入腹,在肚中爬將起來。張健受痛不過,倒在地上。蛇精在腹中言曰:「汝好好開洞門,接我師父等入洞便罷,半言不肯,我在汝腹中爬死你。」張健連忙開了洞門,接師父等眾入洞中,跪在地下告饒。祖師大悅。付火丹一丸與他吃下,叫蛇精爬出來。玉旨一到,封張健為盡忠張元帥,手執瘟槌,隨師行法救民。祖師離了寧海縣不題。

  卻說離縣有百餘里,有一山,名火燄山。來此天色已晚,祖師等欲在此山中歇息,忽見妖雲一道,眾皆大驚。只見一妖頭戴道冠,手持火輪刀,前面一個小妖,手待一面紅旗,上書「水難城大王謝仕榮」八大字,自半空殺來。關張二帥一見,向前抵敵。仕榮吐出真火,毫光閃閃,熱氣衝人殺來。關、趙二帥大敗。祖師見二將大敗,拔出三台七星劍助戰。仕榮亦吐出火來。祖師一見,念動真言,叫過龜將,用六星劍自北一指,指出坎中真水。一直殺去。仕榮屬火,見真水一至,其火自滅,遍身寒冷,大敗走入洞中,閉上洞門不出。祖師見仕榮不敢出戰,心生一計,叫龜精變成一個小妖,自空而下,於洞門口與眾小妖打起來,扭見仕榮。龜精變出本相,水湧滿洞。仕榮大驚,走出洞門,被祖師用劍一指,坎中真火滔天,湧塞洞中。仕榮不能得出,身上又寒,小妖叫苦連天,俱被浸死。惟仕榮浸得戰戰兢兢,進退無門,被田華殺入洞中,向前捉住見祖師。祖師問什榮曰:「願降否?」仕榮被水浸得七八將死,只得歸服。祖師顯出神通,將坎中取出三分真火,聚成一丸,付仕榮食,亦為表奏知玉帝。玉帝大悅,差駕前掌令官責玉旨,封仕榮為火德謝天君,手持金鞭,架火輪刀,隨師行教。仕榮謝恩,與眾將離了火燄山不題。

  卻說祖師離火燄山,來到此處,有一崑崙山,山內有六個妖魔,自號為天地日月年時六毒。常於路旁放毒害民。有人過此者,不無受傷。祖師來至崑崙山前,見妖怪擁起,對眾將曰:「此處妖怪非比等閒,內有光彩,其中必有毒氣,各宜仔細。」道猶未了,只見一陣狂風吹來。祖師手持三台七星劍擋住,被毒氣對面衝倒,不省人事。眾將逃散。少刻間,毒氣退去,眾將聚集尋祖師,見祖師悶於地中,不省人事。各各大驚。關帥等面面相看,亦無救師之策,遂向眾將曰:「列位看住師父屍首,某往上界見三清求教。」眾人曰:「諾。」關帥即駕雲往上界,見三清拜伏,將師受毒悶倒之事,說了一遍。三清曰:「此是崑崙山朱彥夫手下六員副將,名六毒神,走出毒袋於山下作怪,要救汝師,除非去崑崙山叫得朱彥夫去,方可救得。」關帥曰:「恐弟子去,彥夫未肯去救我師。」三清曰:「汝去,他焉肯行,其人有一法寶,名被毒袋,最是利害。我等同汝去,先救醒汝師,自去見他,倘未肯降,汝師去收回六毒之時,當以計收之。」關帥聽罷大喜,同三清駕雲直至崑崙山。見毒氣罩定祖師,昏昏不醒。三清念動真言,用扇一扇,將毒氣扇散。三清用淨水於祖師身上週旋而灑,連呵三氣,祖師微微醒來,開目看見三清,祖師連忙下拜。三清曰:「汝被迷失者,為受六毒之氣,若要收除此毒,除非去崑崙山頂祈得朱彥夫,除得此毒。」祖師曰:「當用何術除之?」三清曰:「汝若出戰,其人必開毒袋裝汝諸將。我有寶扇一把,名曰逍遙扇,歷千百劫來,諸氣邪妖俱不敢近,一扇即滅。汝可拿去,付汝部將謝天君,其人原是火德星。倘遇戰之時,若見彥夫開袋,叫他即帶我寶扇入袋,用火燒出來,即時將毒袋燒破,不能裝汝,方收得此人。彥夫若降,此扇送入上界,不許有誤。」祖師聽罷,叩首拜謝。三清駕雲回轉天宮。祖師即吩咐謝天君依計而行。

  次日平明,祖師駕雲,同眾將去到崑崙山頂,入見朱彥夫。朱彥夫端坐不動。祖師向前施禮,彥夫在座上昂然問曰:「來此者何人也?」祖師曰:「某乃北方真武將軍,領玉旨下凡收黑氣。」彥夫曰:「收黑氣到此為何?」祖師曰:「山下有六毒之害,聞說是汝部將作亂害民。煩汝去收之。」彥夫曰:「汝既領旨收黑氣,又與我將作對,不能收他,何敢來我處見我?」祖師曰:「我領旨收盡妖黑之氣,無非為玉帝出力,與民除害。今叫汝去,則亦何其出此之言。」彥夫曰:「不許汝再胡說。如不速去,某有一法寶,能裝盡汝等,七日而化為膿水。」謝天君聽罷,忍下住心頭之火,向前便罵彥夫。彥夫亦不答話,取出裝毒袋丟起。眾將俱走。

  惟謝天君端然執扇立於階前,被毒袋裝住。祖師等殺轉,與彥夫大戰。謝天君於袋中用火燒將出來。彥夫見袋燒破,大驚,被謝天君用扇對頭上一扇,彥夫不能走脫,跌倒在地。眾將捉住,彥夫拜降。祖師用金丹一枚,補起毒袋,取出火丹,與彥夫食下。玉帝旨下,封彥夫為管打不信道法朱元帥,手執金槌,帶五毒袋,隨師行道。朱彥夫謝恩,稟師下山,將毒袋扯開,把六毒盡收入袋裡,回見祖師。祖師大悅。彥夫曰:「某今收盡毒氣,恐天下人日後將雜邪之氣,呼為六毒之氣,借我名假收毒氣,某願除去假行之人。」祖師曰:「可。」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5-5-19 21:28:58 |只看該作者
第15回  祖師入天宮收華光

  卻說祖師正欲同眾前行,忽見一朵祥雲降下,乃是西方太白金星,有玉旨到,宣讀云:朕自卿入道,滿心歡悅,中界黑氣,今以漸斬。朕不料華光不改原心,打朕太子,今又放火燒南天寶德關,天宮大亂。眾臣舉卿乃北方壬癸之水,能除南方丙丁之火,可收華光。見旨火速前行,不得有違!

  祖師謝恩接旨,吩咐眾將,同太白星駕雲直入天宮關內,正遇華光。祖師拔出三台劍喝曰:「來者何人!不得無禮!」華光答曰:「某乃在此名勝,好酒貪花,號作花酒馬靈官是也。」祖師曰:「莫非昔日華光麼?」曰:「然。」祖師曰:「玉帝有何虧你。敢放火燒南天關?」華光曰:「汝在北方,我燒南方,與你何干?」祖師曰:「某奉玉旨捉汝,好好受縛便罷,半言下肯,少刻叫你化力烏有。」華光乃火性之人,聞言亦不答話,手持長槍,望祖師便刺。祖師顯出神通,頭頂三十三天,腳踏五湖四海。華光一見,亦變作三頭六臂,與祖師大戰,祖師招動眾將,四邊殺進。華光大敗,走去北方。祖師趕去,華光一見,丟起三角金磚。祖師用旗一捲,將金磚收了。華光心焦,又將風火二輪撤去,又被祖師用七星劍收了。華光驚慌,又用火丹丟起,又被捲了。華光進退無路,拼命死戰。被祖師驅動北方壬癸水,將華光淹倒在地,用降水棍壓住四肢,不能動彈,華光乃是如來面前燈花堆積,後如來念動真言咒成,華光乃火之精、火之靈、火之陰,以此遇見北方壬癸之水,故不能脫,被上帝捉住。祖師曰:「你這畜生,不知世務,汝有何神通敢打太子?今被某捉住,有何理說?」華光被水壓住,四肢不能得動,哭曰:「弟子因鄧化所逼,出於無奈,只得如此,今日被上帝捉拿,乞發慈悲之心救我。」祖師曰:「汝若肯改邪歸正,我收汝在我部下為將。」華光連聲應曰:「上帝若肯救我,情願歸順,永不敢反。」祖師即取出聚水珠一顆,化成一粒,叫華光吞下:「我便救你。」華光只得吞下。祖師咐曰:「那米乃是我聚水珠化的,你今吃入肚中,後若有反意,我念動咒語,你肚中水滾起來,汝七日化為水。」華光曰:「蒙上帝救命之恩,永隨左右。」上帝聽罷,即將降水棒拿起,放了華光。華光告曰:「蒙師父收留,無奈天兵要捉我緊,如何得脫天曹?」祖師曰:「汝乃是火星,可向南方而走。」華光曰:「弟子法寶俱被師父收去,如何去得?」祖師即取前法寶還華光。華光別了祖師,走下中界。

  祖師回見玉帝,入朝山呼畢,玉帝曰:「朕召卿捉華光,捉得否?」祖師曰:「臣亦曾收了華光。」玉帝曰:「既然收了,何不解見朕問罪。」祖師奏曰:「臣觀華光非故造反,乃因事逼不已,乞我主寬恩,容華光去中界助收黑氣,若有功之日,將功折罪。」玉帝依奏。祖師又奏明玉帝下凡收黑氣。玉帝聞奏大悅,親自把御酒三杯,掛彩出朝,祖師謝恩,同眾將離了金殿。出南天寶德關,降下凡來,照舊同眾將巡路而行。來到一處,乃是懷州府管下。在村中見一漢子,悲哭而來。祖師向前問曰:「尊翁所哭為何?」那漢子曰:「某姓李名舟方,敞處因前年新有一妖,夜間托村中人夢,說他姓黨名歸藉,身生得黑色,叫眾人要立廟與他。若逢過年端午要人三牲酒醴去祭他;如不依他,一日要去我村中五人。眾人當日不信,果應其夢,村中三日,連死一十五人。眾人只得禱告,起一廟與他祭賽,果然一年平安。今年近端午,那妖來托村中眾人之夢,說他今年不要三牲酒醴,要我女兒送去廟中周載於他。說明年對日放出。如不肯,他將村中人盡行害死。某止有一女,如不送去,則害他眾人性命。端午之日,眾人要來我家,搶去廟中。我進退無路,因此悲哭。」祖師曰:「尊翁不必悲哭,某等師徒數人有法術,能治得此妖。」李舟方聞言下拜。祖師曰:「不須拜,放心回去,自有分曉。」舟方別了祖師回去。祖師喚過朱彥夫,變為一個女子,自變李舟方,吩咐將埋伏廟側,送入廟中。小妖稟知,黨歸藉大悅出洞,欣然下階抱女子入洞。被祖師變出本相,拔出七星劍,朱元帥又變出本相,那黨歸藉正欲逃走,被蛇精於架上跳下捲倒在地。黨歸藉叫苦連天。祖師曰:「願降否?」歸藉連聲願降。祖師取出火丹一枚,與歸藉食下,放火燒廟,拜表奏帝,封黨歸藉為考較黨元帥,手執笠槌,隨師降魔。歸藉謝恩畢,祖師又同眾人前行不題。卻說那村中人見廟中火息,人民無災,各各望空拜謝。祖師慧眼看見,駕雲回轉,見眾民偕舟方拜曰:「非道真則我一村人俱受害矣,請問師姓名。」祖師寫下「北方真武將軍」六字,駕雲上半空,披髮於後,腳踏龜、蛇,手持三台七星劍。眾人仰頭一看,各各下拜。霎時間不見。村中人立起一廟,塑祖師神像供養不題。

  卻說西安府有一地名黑松林,有一妖姓康名席,頭戴二郎盔,三綹須用瓜鍾,在仁聖岩中興妖作怪。祖師同眾將來至黑松林,康席變一強寇攔路,要問祖師討金寶肉食買路,師說:「我等是出家之人,哪有金寶肉食?」康席曰:「既無,敢連應我三聲,放你過去。」祖曰:「果無寶肉,十聲敢應。」康席見祖師應聲未罷,念動咒語,半空中飛出一銅鐘,將師蓋倒,康席回洞。眾將向前扛抬不起,各各憂悶。叫蛇精去見妙樂天尊。天尊問蛇精曰:「汝隨師降妖,來此為何?」蛇精將帥被鐘蓋之事,說了一遍。天尊即同蛇精下凡,念動真言,取出淨水一碗,向東一灑,東風將鐘吹開。祖師死於其中。天尊將還魂丹一粒入祖師口中,連呵氣三口,祖師醒來拜謝。問妖怪之事。天尊曰:「此怪與後洞煙道士通家相好。他今不在洞,不知何去。吾變作道土,蛇精變作仙丹,某送去,那怪必不疑忌。食我之丹,收卻此妖便了。」祖師大喜,同眾將在黑松林山下等候。

  天尊搖身一變,變一道士,蛇精變仙丹,送去。小妖報知康席,康席出接。道士曰:「久聞台范,聞大王昨日勞心,敝洞煉有仙丹二粒,不敢自食,敬送一粒奉大王增百年。」康席大喜拜謝,接過仙丹,吞下肚中。天尊曰:「汝識我麼?」康席曰:「何其癡狂說話?我與你久處知交,何言不識?」妙樂天尊曰:「某非道人。」變出本相,與康席看,康席一見大驚。天尊曰:「汝才食那仙丹。乃我蛇精變的,因汝用鐘蓋祖師,故來收汝。」康席不信。天尊呼一聲蛇精,那蛇於肚中應聲,爬將起來。康席腹中疼痛,跌倒地下。天尊曰:「願降否?」那妖肚痛不過,只得說降。天尊叫祖師入洞,取火丹一丸與康席食下,叫出蛇精。妙樂天尊駕雲奏玉帝,封康席為仁聖康元帥,手執金斧,助師降魔下題。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7
發表於 2015-5-19 21:30:15 |只看該作者
第16回  祖師得紫微化身

  卻說貴州府一村中,有一橋,名曰通神橋。橋下有數萬鬼兵,夜深則出,天明不見,叫聲悽慘。有一為頭者,姓龐名喬,頭戴金圈。此橋黃昏至夜深,無人敢過橋行船。若有行船過橋者,則鬼兵扯入水中而吃,其屍不見,此地方之人,俱不敢過橋,艄人不敢駕船。祖師同眾將至橋邊,黃昏時候與眾將安歇橋中,一更時分,只見陰風颯颯,鬼聲慘慘。祖師曰:「弟子,此處又有妖怪,各宜仔細。」言未畢,眾鬼兵上橋,把眾人便扯。被祖師等持刀相砍。眾鬼卒走入水中。龜、蛇、金烈沙刀殺入水中,眾鬼報知龐喬。龐喬殺出洞來,正遇龜、蛇二將,大戰一場。龜、蛇抵敵不過,走上岸來。龐喬趕上,正遇朱元帥,大殺一陣。朱元帥將五毒袋丟起,將龐喬裝入袋中,解見祖師,叩頭歸順。祖師將人丹一丸與龐喬食下,寫表奏帝。旨到封龐喬為混炁元帥,手持金刀,隨師收妖。

  話分兩頭。卻說天上紫微星有難,墮落凡間,於西川高林長者家中出世,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已十五載。紫微長大成人,取名叫作高員,生得堂堂一表,人物清俊。隋煬帝元嗣,一日文武議論。魯平叔出班奏曰:「主公未有太子,只有公主名玉勝者,今已長成,可招一個駙馬,以為見喜,或有太子,未可知也。」煬帝依奏,傳下旨意,高結彩樓。高員亦未婚配,聞朝廷招駙馬,亦至彩樓下行走。公主一見高員,人物清雅,即拋玉絲鞭,招高員入朝。煬帝大悅,封高員為駙馬之職,大設御宴群臣。次日,隋煬帝升殿。傳表官奏說,邊關有告急表傳上。煬帝在御案一看,卻是北方蕃王作反,兵犯邊關,煬帝大怒,問眾群臣。魯平叔奏曰:「臣觀國中新招駙馬,可為押兵,楊禮之子楊擒虎者,有萬夫不當之勇,可為前鋒。方可退得蕃兵。」帝依奏,即宣楊擒虎同駙馬押兵出朝。駙馬去至關前,與蕃將那達答兒大戰,那達答兒戰擒虎不過,大敗而走,駙馬催兵殺去,蕃將死者不計其數。蕃王走回北方。駙馬帶兵回朝見帝,帝大悅,但日夜所憂者,為無子即位,終日建醮,煬帝自不登壇禮拜,日夜宮中作樂,生計欲刮天下民財。

  忽一年七月七日,天上有一星墮入駙馬府,皞光閃閃,此星正是紫微星。駙馬睡去,夢中朝金闕而回,故有此星。煬帝於宮中飲酒,看見大驚,不識是星,問內臣曰:「此怪落於何處?」群臣奏說落入駙馬府中。帝大怒。次日升殿,召駙馬入朝,山呼畢,帝曰:「孤招卿為駙馬,三載未見所出,昨日見一物,皞光閃閃,墮入卿宅,必是妖怪。」傳下旨意,欲斬駙馬。駙馬大驚,叩頭奏曰:「臣乃西方人氏,高林之子,安是妖怪?乞我主留臣殘命,再過一載無子,甘受其罪,臣決非妖怪。」帝怒息依奏。駙馬出朝,眾臣朝散。駙馬回府與公主言說前事。公主大驚,每夜於後園燒香祈嗣。一日於後園睡去,西方太白金星托玉勝公主夢曰:「汝父無道,應該絕嗣。汝夫乃天星,因得罪玉帝墮凡,今亦皆無子。」說罷而去。玉勝公主醒來,次日對駙馬說太白金星托夢之事。駙馬大哭,別了公主,於後堂自縊身死。公主看見,大哭一場,入朝奏帝,具棺槨葬埋不題。

  卻說駙馬縊死,魂魄飄飄蕩蕩,土地見是紫微星,欲帶見閻君。正遇祖師尋黑氣同眾將前來。土地出接,奏知駙馬之事。祖師叫土地帶來相見。駙馬將前事一一說了一遍。祖師寫表奏知玉帝。玉帝赦紫微星前罪,封紫微為烈性九天降生高元帥,左手執青銅劍,右手執金盆,金盆內束髮紫金冠一項,隨師降妖。高員謝恩不題。

  卻說西川有一山,名曰察思山,山中人起有一廟,廟中有五個神像,俱有姓名,名周昌、趙廣、史定、劉澤、裴漸。祖師同眾將巡黑氣至,忽遇大雨。祖師同眾人入廟避雨。正欲坐下,見妖氣騰騰。祖師大驚,仰面一看,見有五個神像能動,自己五人打將起來。祖師正欲同眾人走出廟門外欲行,見天一時變黑,雲霧迷人,雷聲大響,震動天地。祖師舉步不能動,頭疼眼花,悶倒於地。關帥大驚,向前將祖師背走出廟,不省人事。眾將煩惱,議叫高帥駕雲去請妙樂天尊來救祖師。

  卻說妙樂天尊正坐在長生殿,忽見高帥至,問曰:「汝隨師降邪,來此為何?」高帥將入廟被雷霹之事,說了一遍,天尊曰:「廟中五人者,乃是五雷神,要自己相打,才有雷聲。既師被害,不省人事,你可火速去東天,請五雷的主人來,方收得此怪。」高帥曰:「他主人是誰?」天尊曰:「雷主姓鄧名成,號為天君,在太華宮住,可火速前去。」高帥辭了天尊,直到太華官見鄧天君,參拜畢。天尊曰:「聞汝從北將軍降黑氣,到此為何?」高帥曰:「某隨我師降妖,去到一處,有一廟內,有五位神,一時間自相打架,雷聲一起,我師走出廟門,不省人事,便問天尊。天尊說是天君管下部將,乞天君發下令,可即收降五雷神,救醒我師。」天君聽罷,即同高帥下凡。諸將相見畢,天君作法,含水口中,於祖師面上一噴,祖師醒來,拜謝天君。天君於廟門大喝一聲,手執令牌一照,五雷神跪於天君面前。天君用手自南方一指,指出五個雷公,尖嘴雞翅,手執尖錘近前,那五神變出真形,卻只是五個鼓,五雷神押住。天君曰:「此五雷,我不留,隨汝去降妖。」祖師大喜。天君回轉太華宮。祖師又得五雷同行。

  去到一處,有一山,名曰白巖山。山中有一洞,名曰白石洞。洞內有一妖,原是江真人名下用的一管筆成精,取姓田名乖,手下又帶有一十二員小將:一名山妖,二名水怪,三名石妖,四名岩妖,五名金妖,六名木妖,七名土妖,八名火妖,九名泥妖,十名沙妖,十一名人妖,十二名星妖。管理一法之寶,乃是一個紙簿,約有三十餘張,極有神通。若遇見人來,展開,人自入簿中,常帶入洞食之。一日田乖出洞,正遇見祖師。師徒未曾提防,被部下二妖將簿展開,把祖師眾人俱裝入簿中,帶回洞內。田乖大喜,吩咐手下備席,欲取出祖師等眾人出來下面。祖師等眾將在內,聽見大驚。馬元帥曰:「不妨,此簿乃是紙的,我有火丹在身,你等各執器械等候。」言罷,馬帥取出火丹,周帥用動風輪,簿中火仗風威,風仗火勢,燒將起來,將簿燒穿,眾人各執兵器殺出。田乖拿簿逃走。祖師、鄧元帥、高元帥出來未及,被田乖連簿帶去。眾帥查不見師等三人,十分煩惱。眾人商議,去見三清,拜伏告前事。三清聽罷,即宣妙樂天尊到殿。三清曰:「汝弟子目今有難,被田乖收入簿中,不能得出,眾將來求救,汝當去救他。」天尊曰:「要救他三人出簿,此物是江真人法寶,除非去請江真人來此,方能救得。」三清曰:「汝可火速同眾將去。」

  天尊別了三清,去到白巖山山頂。天尊入庵見真人,真人出接恭迎,拜畢。天尊曰:「汝法寶可在否?」真人答曰:「我的法寶,付田乖收管在洞裡。」天尊曰:「既在,可取一觀。」真人入洞去尋不見,真人大驚,出見天尊,告訴不見。天尊笑曰:「汝用磨煉功夫,受五百劫得此寶,亦不留心管理,某正為汝寶而來。」真人曰:「天尊為某寶而來,必知吾寶下落,乞指教尋之。」天尊曰:「北方真武將軍領玉旨下凡收黑氣,來到白巖山,遇汝將田乖,將妝寶打開,把吾弟子拿入簿中去。汝尚不知。可火速救出吾弟子,取回法寶,免犯天條。」真人聞言大驚,前同天尊去到洞前,叫出田乖,田乖聞是主人至,即帶一十二員妖將出迎江真人。真人一見田乖等即時變出真形,三眼青面獠牙,喝一聲,那十二員妖精俱變出原形,田乖亦變出本相,卻是一枝大筆,叫苦在地。真人大罵田乖,將紙簿用手一指,指出祖師等三人,捉住田乖。真人收了法簿,吩咐田乖歸順祖師,別了天尊回洞。天尊叫過田乖隨師行法,別師回轉大曹。祖師付火丹一丸與田乖食下,隨路而行。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8
發表於 2015-5-19 21:32:31 |只看該作者
第17回   祖師收遮天帳

  卻說祖師別了真人、天尊,與眾將行不一日,又到一地方,有一山名紫華山。山中有一洞,名黃沙洞。洞內有一妖,姓雨名田,其人是龍身鬼頭,一法寶名曰遮天帳,有妖兵五千,常於紫華山前作亂,擾害生靈。祖師等正來到山前,見妖雲一道而來,內有一人,鬼頭龍身,手執遮天帳,丟上半空,對面不能見人。師等大驚。霎時間將祖師等一捲,捲入帳中,插於地上,不能得脫。只有鄧天君、辛天君在後,未曾被捲,逃走駕雲上太華宮,見妙樂天尊告訴前事。天尊曰:「此事非別寶作怪,乃張天君遮天帳作怪。你二人不必憂悶,我同你二人去見張天君,叫他去救汝師便是。」言罷,同二人去自某宮見張天君。張天君在宮中打坐,見天尊等三人至,天君接入,問其來意。天尊將前事一一說了一遍。天君曰:「此某之罪也。天尊不必降凡,某同二位去便是。」天尊聽罷大悅,別了張天君回宮。

  張天君即同二人駕雲於半空中一望,只見一朵黃雲不散,卻是那遮天帳幔捲倒眾人,張天君叫鄧、辛二人下雲,與雨田廝殺。二人聽令,各執器械出戰。雨田一見,便去領小妖出戰。大戰三百合不分勝敗。張天君在雲端一見,用劍一招,含水一噴,噴出本相,卻是一倒雷令牌。張天君就執了令牌行法,口中念動真言,用手一招,將遮天帳招動,指出真形,卻是一面黃旗。張天君用手一扯,扯出祖師等師徒。祖師離了遮天帳,見張天君正問其故,鄧、辛二將將前事說了一遍。祖師大喜。張天君即放手,叫雨田歸順祖師。張天君回轉天曹,奏知玉帝。玉旨到,封三天君為雷門,鄧、辛、張元帥主雷,到成判府辛江縣,與張安各管雷門。祖師大喜,付火丹與食。又玉旨到,封雨田為降妖怪邪雨元帥,手執雷令黃旗,常在祖師前後,隨師行教。祖師亦付火丹食下,同眾人又隨路而行。
  行至一地,名黑虎山。那山中有二大神:一個姓任名無別,一個姓寧名世誇。用一把月斧,在凡間遍害生靈,常作怪拿人於洞中,作肉包而食。一日,祖師同眾人來到黑虎山,那二妖一見,取斧丟起,變化無窮砍來。馬元帥見斧一起大驚,即時丟起火丹,將玉斧煉落於地。馬元帥又用金鐘蓋倒,捉住二妖,解見祖師。二妖叩頭願降。祖師付火丹與二人食下。

  卻說祖師又得了任、寧二將,心中大喜。又同眾將行不數日,來到一處,有一地方,名天火山。山中有一妖,姓劉名后,手用飛鞭,腳踏火車。山下百姓,每年用童男童女祭賽,若無祭賽,常常發火燒人房屋。此年為頭會首,姓李名山,在貧家買得一對童男童女,送至洞前,正欲去祭劉后。那童男童女不識人事,奈父母無錢,賣他出於不得而已。臨祭之日,於廟門首大哭起來,祖師等正來到廟前,向前問其緣故。童男童女哭訴前事,祖師大驚。馬元帥在旁聽罷,心中火起,解了童男童女,手執金槍,打入廟中。正遇劉后手執飛鞭來迎。二人大戰。被馬元帥丟起金磚,將劉后打倒在地,提見祖師,祖師大喜。劉后叩首願降,祖師收留,付火丹與劉后食下。寫表奏知玉帝,封劉后為王府天君,手執飛鞭,腳踏火車,隨師行道不題。

  卻說玉帝一日升殿,斑竹村中灶君出班奏說:「斑竹村中有三百灶火,百姓俱不行善,惡人為生,作惡非常,不信天地。」玉帝聞奏大怒:「准奏。即宣行瘟使者鐘仕貴,領旨降凡行瘟,滅了斑竹村一村人民。」仕貴領旨出朝,下中界,土地迎接,鐘瘟神曰:「玉帝聞奏大怒,說這一村人民不信善事,可滅,差某下凡,你可將我此藥明日巳時,放於各井中,與眾人飲水,則盡瘟死他一村人民。」土地稟曰:「這裡人果不信善,該滅,其中只有一人,姓雷名瓊,賣豆腐為生,其人為人心好,常種善根,施捨心重,此人不可害他。」使者曰:「善人當救,餘者不可賣放。」將藥吩咐土地。土地接了藥,變一老人,去到井邊等候。正遇雷瓊來打水作豆腐,土地於瓊背後曰:「此水你多擔些去,明日巳時,此水放藥,吃了就死,吃不得。」瓊聽見回頭一看,不見其人。瓊大驚,心中忖曰:「若天降之神,明日入藥於井,害卻一村之人,吾安可知而隱之,偷存自己性命?不若寧作我死,倘若救得一村人,亦是老夫陰功。古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次日天亮即起,直至井邊等候,看果如言否。果見一老人,手拿一包藥而來,正欲放入井中。瓊向前一搶在手,土地大驚,正欲搶回,那老子一氣吞下,即時瘟死於地,四肢青黑。土地大驚,即時帶此老子三魂七魄,上天宮去見玉帝。玉帝聞奏感歎,封雷瓊為威靈瘟元帥,頭戴百姓帽,賜金花一朵,金牌一面,內有四字「無拘霄漢」,出入天門無忌,下界助師。雷瓊謝恩奏帝,赦一村人民,玉帝准奏。雷瓊回轉斑竹村,托村中人夢,個個改過行善。雷瓊投見祖師。祖師大喜。

  帶眾人又來到一處,乃是陝西。有一山,名赤雲山。山中有一妖,姓田名文,興妖作怪。祖師等正到,瘟帥見田文作怪,瘟帥將瓊花撒起。瓊花乃天地正氣煉成,一起,邪氣不敢作怪,卻只是一個玉杯,一個鐵簡。雷瓊捉見祖師,祖師大悅,即賜雷瓊管用。

  離了赤雲山,同眾將一路而行,來至一地,名靈彌山。山中有一洞,名清幽洞。洞主姓石名成,其妖頭戴二郎盔,白面唇紅,手用法寶雷鞭,能驅動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助戰。鄧、辛、張三人來到,一見各用法寶丟起。石成措手不及,被捉去見師,石成叩頭歸順。祖師大喜,寫表奏知玉帝,玉旨封為神雷石元帥隨師。

  又行到一處,乃是聚虎山。山中藏有二妖:一個姓王名鐵,白面長鎗;一個姓高名銅,能用玉斧,常變虎於山下攔路。若有人從山下過者,即時拖上山來,慢慢食之。師差趙帥出戰。趙帥與他殺上九百餘合,不分勝敗。趙帥丟起火索,黑虎王鐵丟起飛鎗,差動東山神虎下來爭咬趙帥。高銅用玉斧丟起,差動西山神虎,又來助戰。趙帥不能抵敵,大敗而走。靈官馬帥一見,將火丹丟起空中,把那一群妖,燒得十傷九死,逃躲入門。馬帥又丟起金鐘,將二妖蓋倒,捉見祖師,祖師大悅。寫表奏知玉帝。玉旨到,封為虎丘王、高二元帥,隨師行教不題。不

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9
發表於 2015-5-19 21:33:28 |只看該作者
第18回  孟山放囚入仙道

  卻說廣西府牢中犯人甚眾。有一禁獄姓孟名山,在府當禁子。有一歲,年終十二月二十五,眾囚於禁中悲悲哭哭,慘聲震天。孟山問曰:「汝等往日不哭,至今日各各悲哭為何?」眾囚曰:「我等本非好人,亦有一點孝心,至年終不見父母,思思切切,故有此哭。」孟山道:「吾聽汝等之言,便覺心酸。我不如行個方便,放你們回去過年,待等下年正月初五,你各人懼要到來,勿誤我事。」各人拜謝,紛紛發願而去。至次年正月,果然即來相聚,投入禁中。孟山將監簿點過,八百名都在,盂山大悅。自此起每至十二月二十五日,當放囚回家。次年正月初五日來,眾感其德。

  一日,孟山曰:「汝等若肯改過,出去為好人,我今放汝等走何如?」

  眾囚曰:「禁官若肯放我等,安敢再去為非?只是你救得我眾人,你命難保,我等何敢走去?」孟山曰:「汝等若是能改非為善,我自有脫身之計,不必掛我。」眾囚聽罷,各各拜謝,漸漸走出牢門遠去他方。約有月餘,知府姓滕名公義,下牢不見半個人。知府大驚,問孟山。孟山稟說曰:「是小人放去,不日就來。」知府大怒,將孟山打了四十,著令去尋那八百名囚人回監。孟山受刑,帶槍一把,出禁門而行。直至一瓦當山,將槍頓於地歎曰:「今日雖本官責我,我亦無怨,舍一命而救八百殘生,安有怨意?」正欲撞槍而死,土地變白兔將槍扯倒。孟山連撞三次,白兔扯倒三次。玉帝一聞其情,即時差浮天君齎玉旨,封孟山為酆都孟元帥,戴百姓帽,插金花一朵,手執黃龍槍一把,青雲一朵,敕往北方助師。孟山入朝謝恩,拜見祖師,祖師大喜。

  又行到一處,名陳沙地。其地有一妖名楊彪,於陳沙地作怪,食人無厭。在地下開無數地坑,若有行路之人,到黃昏時候過此,跌下坑中,楊彪便捉而食之。祖師同眾將正行之間,見妖雲四起,罩定陳沙地。祖師曰:「前面有妖雲四起,想必有妖在其間。眾將誰敢出馬降妖?」言罷,趙帥當先殺進,翻身跌下石坑中,難與楊彪戰。祖師見趙帥跌下坑中,大驚,執劍向前正欲打救,連自己亦跌下坑中。水火二將連忙趕上,跳下坑中,背了祖師。水將作法,變一條逆龍,將地坑開成大河,殺將出來。妖見地坑崩開,止欲逃走,措手不及,被趙帥捉住,押見祖師。玉旨到,封楊彪為地祗元帥,手執武土,助師行道。祖師大悅,付火丹一丸,與楊彪食而同行。

  離了陳沙地,來到一地,名龍門寨,有一妖姓李名寨龍,作起妖法,把住祖師等去路。被朱元帥在前丟起五毒袋裝住,押見祖師。玉旨到,封作先鋒李元帥,手執銅錘,包巾勇字盔,相隨祖降邪。李帥謝恩,叩見祖師。祖師付火丹一丸與李帥食下。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祖師過太保山降邪卻說祖師離了龍門洞,又到紫清洞。有一妖姓副名應,把住去路。腰間有一法寶,名照魔鏡,若拋起一爍,人自然頭目昏花。祖師正同眾人前行,那副應當頭攔住去路,眾將各執器械捉他,副應一見,拋起照妖鏡,眾將忽覺頭目昏花。祖師大驚,親自殺出,妖又用鏡,祖師即將劍自南方一指,指出丙丁火煉其鏡,不能用,被祖師向前捉住,副應叩頭願降。祖師付火丹與副應食下,寫表奏帝。玉旨到,封為糾察副元帥,隨師降邪。

  祖師又行至一山,名叫太保山,山中有一十三個妖精作怪,號為十三太保。一年要本地人備十二個童男童女祭賽,害人無數。一名超文,二名吳卿,三名周旺,四名彭乾,五名范意,六名張申,七名李路,八名王禮,九名吳安,十名劉剛,十一名田能,十二名沈侑,十三名朱立。此十三人皆有神通。若遇天兵出戰,他只要將手打自己之身,敵軍滿身疼痛,俱被捉獲。時逢五月初五日,眾太保相邀出遊,見祖師等至,攔住去路。眾將各見妖精,皆爭先殺出。那妖精只用手自打自,眾將俱叫疼痛,龜蛇二將見打忙把祖師背起,馬元帥連忙來助祖師。祖師說曰:「我雖走脫,此妖必定速追,但不知是何妖精有些神通?」馬帥曰:「我想惟有三清真人方識其中之事。」祖師同馬帥即去至三清觀,拜見三清,備言其事。妙樂真人曰:「這妖非別物,其物生主,見在南北界為神,其人姓殷名高,請他去方降得那些妖精。」三清聽罷,即吩咐妙樂真人去南北界水火山見殷高不題。

  卻說殷高正在鎮守南北界水火山,見真人齎法旨到,連忙出接入,參見畢,真人曰:「金闕化身,為因下凡收黑氣,去到太保山,遇見一伙妖精,不能收伏,來投三清。三清法旨令汝前行助師,不可有違。」殷高聽罷,離了南北界,同師來到太保山、見黃旛、豹尾二人把住去路。殷高歎曰:「這孽畜我多時不用你,你就在此興妖作怪!」高殷即時作法,將殺氣吐出,遍地金光,現出太歲真形,三面四手。那二妖不能走動,露出真形,卻是槍裡兩把豹尾。殷高取了,同祖師來到太保寨,正見十三太保。殷高出戰,與十三太保大殺一陣。殷高大敗,回見祖師。祖師憂悶,殷高曰:「祖師不必憂悶,某雖不勝他,我有師父撒真人,現住南天洞。我去見我師父,若得他來,必能降伏此妖。」祖師曰:「汝既有令師,火速前去求救。」言罷,殷高別了祖師,直至南天洞玄教宮,見撒真人。真人正坐,殷高參見拜罷。撒真人曰:「弟子慌慌忙忙,來此為何?」殷高將太保之事說了一遍。真人曰:「真武是金闕化身,吾與你同去助他,若他人則不可行。」真人言罷,收拾法寶同殷高來見祖師。祖師相見大喜。
  次日平明,殷高同真人出陣,喊殺連天,那一十三人亦披掛出陣,與殷高大戰。正要行法捉殷高,被撒真人將法寶水含中中一噴,取出白紅二索,丟起半空,把那十三太保盡串作一串,露出真形,卻是十三個骷髏骨。撒真人於骨中每一個人火丹一丸,吩咐殷高:「頭戴一個骷髏,項掛十二個骷髏,你可同師行道。」殷高領命,祖師拜謝。撒真人別了祖師,駕雲而去。奏知玉帝,玉旨到,封殷高為地司統殺太歲,至德尊神光武上將殷元帥,掌管天下諸神殺。殷高謝恩,同師而行不題。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0
發表於 2015-5-19 21:34:28 |只看該作者
第19回  祖師河南收王惡

  卻說有個薩真人,名首堅,行醫救民。一日來至河南,見一廟,名叫做都管廟。廟神姓王名惡,每年六月六日,要地方人民備羊十牽,牛十牽、豬十隻,酒十壇祭賽。如無,行瘟害民。地方人民排作會首者,一樣家貧,俱典妻賣子賣女,十分可憐。真人知此事,放一把火將廟燒了。王惡見真人神光出現,不敢抵敵逃去。薩真人燒了廟,往徽州去。王惡叫小妖行瘟,可憐一村百姓,十家人煙九家病,夜間托百姓夢,叫百姓造廟還他,如若不造還他,他放火燒人房屋。百姓晝夜惶惶。一日,王惡出遊,見一家姓孫名壽,有一女年方一十八歲,十分美貌,於夜間變一後生去迷那女子。那女子名千金,被迷一月有餘,不似人形。家下大小十分憂悶。

  一日祖師來到河南,入孫家投宿,見孫壽悶悶不悅。祖師曰:「我等師徒是出家人,來此投宿一宵,明日便行。長者為何不悅?」孫壽曰:「非師父等借歇,我不歡喜。舍下有一事掛心,故此不悅。」師問曰:「何事?」孫壽曰:「吾有一女,年方十八,不知被甚鬼迷了,夜夜來此,道他有神通,故此憂悶。」祖師聞言大怒,謂孫壽曰:「貧僧當與長者捉此妖,以報長者。」言未了,忽強風一起,半空中現出一人,身長九尺,面如黑鐵,手掄金鞭。孫壽曰:「正是此人。」祖師聞言,即令馬元帥與他交戰。華光領命,手持主槍,走上雲端大罵曰:「你這潑妖快下馬納降,與我押上天曹便罷,半言下肯,少刻一命難存。」王惡大怒,掄鞭便打。二人在半空戰上三百餘合,未分勝敗。王惡現出神通,將金鞭丟起,千千萬萬金鞭墮下。馬元帥亦將金磚丟起。二人又戰上有五十合,不分勝敗。祖師拔出寶劍來助戰。王惡力怯不能抵敵,收了金鞭,大敗而走。華光放出火車、火鴉、火丹,從後追趕。祖師將劍一指,那妖化一道金光而走。

  走到徽州府,又遇薩真人在此行法。看見王惡,心中大怒。言曰:「這妖精又在此來!」真人手持令牌,念動咒語,那妖不能走脫,被薩真人捉住。著一天將押去見祖師。天將押王惡見祖師,言曰:「本宮知化身來此收黑氣,故收此將來順祖師。」祖師大喜,付火丹與王惡食下,寫表奏知玉帝。玉旨到封為豁洛王元帥,賜金牌一面,上寫「赤心忠良」四字,遵從法令,隨師行教。王惡謝恩。祖師曰:「汝性最剛,既為好人,倘前心不改,安能受得赤心忠良四字,心有不足之處,玉帝問罪,後日悔之晚矣。」王大笑曰:「大丈夫一言可以興邦,知過必改,便為好人;安有不便之處,小將蒙師父收留,自今以後,我不受錢,不容情,有人行吾法者,吾當保護其身,有索人錢者,吾就打死他。」祖師笑曰:「你言雖是,亦要慈悲為本。」王帥唯唯領命。祖師與眾臣言曰:「某日離天曹下凡,今經三十餘載,四方黑氣可以收盡。某夜來細觀,惟有西方尚有妖雲不散。」叫朱帥吩咐曰:「更有西方妖雲不散,汝可用五毒袋去收盡而回。」朱帥得令前行,去到西方,丟起五毒袋,不能收那黑氣。回見祖師說前事。師自又同眾將齊去,各用法寶丟起,其氣更衝。祖師曰:「似此如之奈何!待我去問師父妙樂天尊,再作道理。」說罷,去見妙樂天尊。天尊曰:「汝來此為何?」祖師曰:「弟子下凡收氣,今已將盡,惟西方尚有一朵黑氣不散,弟子師徒不能收得,故來投師父指示。」天尊曰:「那黑氣乃是妖星,今在釋教天中。不能得出,故此難收。若得一成道佛子相助,方可收得。」祖師曰:「哪有佛子?」天尊曰:「此去雪山有一太子,虔心修行,乃是楚王之子,今已成功。你可先去見燃燈佛受記,為釋教弟子。後托燃燈佛去接那雪山太子來。那時方可收釋教天中黑氣。」祖師拜謝,別了天尊下凡,吩咐鄧帥眾等在凡間地方等待,自同馬帥也住西方去參拜燃燈佛。

  燃燈佛一見祖師、馬元帥,即問曰:「玄天是無量拜佛,馬元帥乃是妙吉向如來佛在西天極樂世界,來此為何?」祖師曰:「弟子神通微細,敬來參拜尊師。」燃燈佛曰:「汝是妙樂天尊弟子,又是金闕化身,何必拜貧僧為師?」祖師曰:「要歸正果,當習五十三參之道。」燃燈佛受拜畢,笑曰:「弟子汝來意下拜,不知汝為西方星之氣,故來拜我。此事要我接雪山太子來,便能除卻此氣。」燃燈佛即令文殊、普賢前去接太子。文殊、普賢曰:「他乃是凡夫修行,未知功成如何,安可輕易接他?」佛笑曰:「妝二人既然不信,將變一物試之便見。」二人領命而行。文殊變鷹去,普賢變雀去。二人來到雪山。太子淨坐禪壇打坐,文殊變一鷹打雀去投太子。太子一見那雀,抱在懷中。鷹趕來,口出人言曰:「我打那雀,你救入懷中去,我今要吃你救他,肯捨肉與我吃麼?」太子曰:「汝饑,既要吃我之肉,此處無刀可割,你去採一枝利竹來,我自割肉與你吃。」鷹聞言飛去。又變一虎,趕一隻白兔而來,兔又來投生。太子一見,又救入禪壇,從而避之。虎又出人言曰:「你救他去,則我餓死,你不能兩全。」太子曰:「兔小不能救你之饑,汝可在下面去,等我墮下與你吃。」虎聽罷下去等候。太子於禪壇中墮下,一霎時間天花蓋地,忽起金蓮,將太子接上西天,入見燃燈佛。參拜受記畢,與祖師相見。師曰:「煩師兄帶某下凡降妖,當有厚報。」太子曰:「貧僧初入西方,未有神通,安能助人?」燃燈佛曰:「祖師乃金闕化身,汝可同他下凡,收盡黑氣回來,入中天聽經未遲。」太子叩謝,同祖師下凡,見眾將畢。

  次日平明,祖師同太子於西方界中,喊殺連天,叫妖精早出納降。忽見妖雲在道近前,內有一和尚出陣,號作鐵頭將軍。師曰:「觀汝光頭褊衣,項掛佛珠,必是天中之人,何故走下凡間,放黑氣於下界,遍害民生?」和尚曰:「我歸我處,你來尋我,非我尋你。」掄起鐵缽,望師便打,師持劍相迎。祖師戰妖不過,方欲近前,那妖一見,真氣一至,便走入鐵衲洞中。祖師驅動眾將,一直趕去,將洞門緊緊困住,眾將各用法寶打入洞中,俱不能傷他。太子將骷髏打動,那妖在洞中頭昏眼花,走出洞門,被李帥捉住,押見祖師。那妖不肯歸順。馬帥曰:「孽畜不順,鐵乃金之類,火能剋金,某將火煉死這孽畜。」妖曰:「好耍好耍,與我淨煉些,我決不順汝。」眾將又曰:「既火不能燒他,鐵必懼泥,吩咐泥星化成一堆黃泥,火烈於內,將那和尚丟入其中。」那妖聽罷歎曰:「不能如此,我順我順。」祖師大悅,付火丹一丸與他食下,送太子回上天曹,去見燃燈佛聽經。玉旨到,封為猛烈鐵元帥,手執鐵棒,隨師行道不題。

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20: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