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經藏 中部 第135集 小業分別經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6 07:42: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給孤獨園。

當時,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來到世尊之處。

來到之後,與世尊共相問候。

互相問候、友好地交談之後坐在一邊。

坐在一旁的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對世尊如此說:“朋友果答瑪,是何因何緣,雖然都是人類,但卻發現人們有劣與勝?

朋友果答瑪,能發現人有短命、有長壽;有多病、有健康;有醜陋、有美麗;有無威勢、有大威勢;有貧窮、有富有;有出身下賤、有出身高貴;有愚蠢、有聰慧。

朋友果答瑪,是何因何緣,雖然都是人類,但卻發現人們有劣與勝?”

“年輕人,有情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
業使有情有劣與勝的分別。”

“對於大師果答瑪只是簡略而沒有解釋詳細含義的這句話,我不瞭解其詳細含義。

薩度!願大師果答瑪為我說法,使我對大師果答瑪只是簡略而沒有解釋詳細含義的這句話,能瞭解其詳細含義。”

“那麼,年輕人,諦聽,善作意之!我要說了!”

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應諾世尊:“是的,朋友。”

世尊如是說:“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殺生,殘酷,手常血腥,專事殺戮,對眾生類無同情心。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短命。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短命之道,即:殺生,殘酷,手常血腥,專事殺戮,對眾生類無同情心。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捨殺生,離殺生,放棄棍棒,放棄刀槍,有慚恥,同情、憐憫一切眾生類而住。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長壽。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長壽之道,即:捨殺生,離殺生,放棄棍棒,放棄刀槍,有慚恥,同情、憐憫一切眾生類而住。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多病。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多病之道,即: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健康。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健康之道,即:不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易怒、多惱,即使被說少事,也生氣、惱怒、瞋恚、憎惡,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醜陋。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醜陋之道,即:易怒、多惱,即使被說少事,也生氣、惱怒、瞋恚、憎惡,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易怒、不多惱,即使被說多了,也不生氣、不惱怒、不瞋恚、不憎惡,不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端莊。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端莊之道,即:不易怒、不多惱,即使被說多了,也不生氣、不惱怒、不瞋恚、不憎惡,不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心懷嫉妒,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感到嫉妒、厭惡、妒忌。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無威勢。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無威勢之道,即:心懷嫉妒,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感到嫉妒、厭惡、妒忌。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無嫉妒心,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不嫉妒、不厭惡、不妒忌。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有大威勢。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大威勢之道,即:無嫉妒心,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不嫉妒、不厭惡、不妒忌。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不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蔓、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貧窮。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貧窮之道,即:不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蔓、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蔓、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富有。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富有之道,即: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蔓、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傲慢、過慢,不禮敬應禮敬者[2],不起迎應起迎者,不讓座給應讓座者,不讓路給應讓路者,不恭敬應恭敬者,不尊重應尊重者,不尊敬應尊敬者,不敬奉應敬奉者。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出身下賤。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出身下賤之道,即:傲慢、過慢,不禮敬應禮敬者,不起迎應起迎者,不讓座給應讓座者,不讓路給應讓路者,不恭敬應恭敬者,不尊重應尊重者,不尊敬應尊敬者,不敬奉應敬奉者。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傲慢、不過慢,禮敬應禮敬者,起迎應起迎者,讓座給應讓座者,讓路給應讓路者,恭敬應恭敬者,尊重應尊重者,尊敬應尊敬者,敬奉應敬奉者。

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出身高貴。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出身高貴之道,即:不傲慢、不過慢,禮敬應禮敬者,起迎應起迎者,讓座給應讓座者,讓路給應讓路者,恭敬應恭敬者,尊重應尊重者,尊敬應尊敬者,敬奉應敬奉者。[3]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不請問:[4]‘尊者,甚麼是善?甚麼是不善?甚麼是有罪?甚麼是無罪?甚麼應親近?甚麼不應親近?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愚蠢。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愚蠢之道,即: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不請問:‘尊者,甚麼是善?甚麼是不善?甚麼是有罪?甚麼是無罪?甚麼應親近?甚麼不應親近?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請問:‘尊者,甚麼是善?甚麼是不善?甚麼是有罪?甚麼是無罪?甚麼應親近?甚麼不應親近?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

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有大智慧。

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大智慧之道,即: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請問:‘尊者,甚麼是善?甚麼是不善?甚麼是有罪?甚麼是無罪?甚麼應親近?甚麼不應親近?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甚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

如是,年輕人,短命之道導致短命,長壽之道導致長壽;多病之道導致多病,健康之道導致健康;醜陋之道導致醜陋,端莊之道導致端莊;無威勢之道導致無威勢,大威勢之道導致大威勢;貧窮之道導致貧窮,富有之道導致富有;出身下賤之道導致出身下賤,出身高貴之道導致出身高貴;愚蠢之道導致愚蠢,大智慧之道導致大智慧。

年輕人,有情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

業使有情有劣與勝的分別。”

如是說已,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對世尊如此說:“奇哉!朋友果答瑪,奇哉!朋友果答瑪。

朋友果答瑪,猶如倒者令起,覆者令顯,為迷者指示道路,在黑暗中持來燈光,使有眼者得見諸色。

正是如此,大師果答瑪以種種方便開示法。

我歸依大師果答瑪、法、比庫僧,願大師果答瑪憶持我為男居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行歸依。”


[1] 小業分別經 (Cåëakammavibhaïgasuttaü):譯自M.135。

婆羅門學生蘇跋·多迭亞之子(Subha màõava todeyyaputta)前來問世尊十四個問題:是甚麼原因造成人類有千差萬別:有短命、有長壽;有多病、有健康;有醜陋、有美麗;有無威勢、有大威勢;有貧窮、有富有;有出身下賤、有出身高貴;有愚蠢、有聰慧。佛陀回答是由於業使有情千差萬別並解釋了甚麼樣的業導致甚麼樣的結果。

[2] 應禮敬者:值得禮敬的佛陀、獨覺佛及聖弟子。對於應起迎者等也同。

[3] 這段問答並不包括妨礙業和支助業,它們並不能導致投生到下賤家庭或高貴家庭,乃是由於結生來決定出身下賤之業投生到下賤家庭,出身高貴之業投生到高貴家庭。

[4] 不請問 (na paripucchità hoti):在此並非因為不請問而投生到地獄。

由於不請問而不知道“這應做,這不應做。”

由於不知道而不做應做之事,做不應做之事。

乃是由此而投生到地獄。

相反地,對投生到天界也同理。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1 01: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