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現代藝術] 王明仁 That-Has-Been Playground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浮華一生,打亂纏綿,笑容不見。落寞萬弦,恍然如夢,不訴終殤。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18 10:58: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創作理念
《That-has-been》系列作品與攝影或照片之間的關係,並不在於表面上他直接擷取一般大眾印象中的經典照片,並重新加以轉化與描繪的關係,影像(image)與圖像(picture)在這個層面的關係在過去經常被運用,甚至在電腦科技時代,隨手取得的影像很容易就成為各種不同風格的繪畫圖像,例如水彩效果、素描效果等等,使得影像與圖像之間不再像過去一樣,在兩者之間仍存在著一個轉換的機制與問題,而是更接近一個單一名稱「影-圖像」,意味著兩者間成為透明與中空的,隨時可前後流通與翻轉,以至於類似的圖像已經成為陳腔濫調。因此,《That-has-been》系列作品值得關注的是繪畫過程,特別是水墨這個媒材,被用來反轉過去對攝影影像的繪畫挪用,不過應該從繪畫直接就是從一種傳統攝影底片的感光粒子的作用而開始的,因此整個創作的過程並非從構思如何建構與照片之間的關係算起,而是必須從製作底片開始,繪畫的感光底片,水墨成了銀鹽系統,成了化學顯影劑,卻退去水墨此媒材本身所飽含的中國文人畫的傳統意涵,水墨還原為有待顯影的原初狀態。顯現出繪畫的過程就是沖洗相片的顯影過程。 換言之,底紙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反倒成為整個影像,或整個繪畫行為的一個關鍵點,於是這樣的繪畫並非起於對形象的捕捉,也不在於顏色的表現,而在於媒材的追尋,將紙質逼至一個界限,鄰近於顯現與蟄伏之際,成為一方適於等待的狀態,在著墨與留白處之外仍舊活躍,屏息以待。

來源:國美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美好的愛情就像絕句,
抑揚頓挫,飽滿豐盈,
帶著我們瞬間飛行,安然降落,
遊走在夢與真實的邊境,使人含淚睡去,微笑甦醒。
文學群組: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group&fid=639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6 21: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