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7-2
- 最後登錄
- 2024-3-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09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298
- 相冊
- 4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本業是建築師,張仲良卻有著詩人般的浪漫情懷,決定下半生將到偏遠原住民山村當義工,教孩子學鋼琴伴唱文化,期許自己成為一位「音樂心靈的建築師」。
張仲良是苗栗客家人,集建築師、故鄉規畫師、音樂推廣志工、詩人等多項才華於一身,苗栗銅鑼「客家大院」、縣立圖書館、造橋火車站、頭份中山路老街劇場、泰安清安客家豆腐美食街再造、阿里山茶山茅草涼亭群,都出自張仲良的巧思設計。
今年57歲的作家劉克襄對張仲良最好奇的是「為什麼57歲突然開始學鋼琴?」
民國41年4月1日愚人節出生的張仲良笑稱,自己是一股傻勁,從一天練〈月亮代表我的心〉60遍開始,漸入佳境。而有著聲樂家美聲的原住民民宿老板黃文志夫妻受他影響,跟著開始學鋼琴,大家相約要去考街頭藝人,為募原住民孩子鋼琴而唱。
張仲良就讀成大建築系時就對音樂頗有涉獵,從黑膠唱片聽到西洋古典音樂,還參加國樂社學習古箏、琵琶,家中三個小孩學小提琴時他也跟著摸,音樂種子一直在心裡,只是鋼琴一直沒學,拜美食街鋼琴之緣,才正式拜師學習。
對於樂器的特性,張仲良有獨特的看法,例如小提琴的樂音有如散文,說「我愛妳」極為直接,鋼琴卻是將感情織入一顆一顆的琴音中,像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等對樂音的描寫,是立體的,有如詩境。
張仲良對原住民的時代命運深感同情,他讀過文獻提及世界原住民有「參政權、土地權、補償權」,他常說「我的祖先欺負原住民,所以我今生是來部落補償的」,教原住民孩子彈琴,就是以民間微薄的力量落實補償的使命。
張仲良也愛寫詩,他的作品《城鄉詠歎調--建築師的夢土詩情》詩集還入選苗栗縣文學集。他感性引用詩人弦說過的話:「宗教家以身殉道,詩人以詩殉美」,他不去汲汲營營追求高收入的大樓建築設計,卻想終身至偏遠原住民山村當義工,教孩子學鋼琴伴唱文化,這也算是一種「殉美」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