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知名產地是哪裡? 又應該怎麼泡怎麼喝呢?(轉貼文章)
茶的全球產量超過二百五十萬噸,其中百分之八是不發酵的綠茶。綠茶究竟是哪些產地有名?然後又應該怎麼泡茶?怎麼去喝它呢?
同樣如上所述,每種產地,因為氣候、土壤、水量、排水與搭配的日照的時間不同,而各有其適合栽種的茶種。所以,茶葉栽種在每個產地,會有每個產地專有的特色與適合的發酵方式。那,綠茶又適合栽種在哪種環境?以及哪些產地的綠茶特別有名呢?
世界綠茶,目前最有名的產地都是在中國!分別是:
(1)西湖龍井
(2)黃山毛峰
(3)洞庭碧螺春
(4)黃山綠牡丹
(5)漢中仙毫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新葉或芽,經殺青、揉捻、乾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後為綠湯綠茶。而通過殺青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四種:炒青茶,蒸青茶,烘青茶,曬青茶。其中炒青是當前中國綠茶製作工藝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即將茶葉鮮葉在120攝氏度左右的鐵鍋中翻炒,使其水分散失,使其變得綿軟,以便做形。傳統工藝為徒手翻炒,現代為機械翻炒。然後整形、烘乾等典型工藝製作而成的產品。其製成品的色澤,沖泡後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
也因為未經發酵,所以相對應來說,會有比較重的苦澀感受,而是在苦澀之後才行回甘。而為了避免苦澀過度,所以產地必須是日照偏少,而且雨水周期適中的產地─因此綠茶的知名產地幾乎都是在中國...如果是東南亞地區產地,由於日照過剩,所以做出來的綠茶,大多會偏於苦澀!而台灣部分,大多日照過多,而且雨水周期短而量大,因此相對來說,茶樹的品種變化與茶葉特質問題,所以導致做出來的綠茶相對薄弱,而且不耐泡,也就是所說的茶湯濃度比較稀薄。不過,挑選一些類似天然條件的產地,事實上做出來的綠茶風味也不差...
綠茶是未經發酵製成的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鹼、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營養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類所不及的。綠茶是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撚、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綠茶是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撚、乾燥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中國生產綠茶的範圍極為廣泛,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陝西(陝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是綠茶主產省份。
而綠茶,又應該怎麼泡?怎麼喝呢?
首先,我們知道,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因此我們要喝茶,也是希望能喝到那個翠綠清新的茶香與口感,因此,在一開始的泡茶溫度上,就不能太高!如果用過高溫度的茶水,就要短時間內沖泡喝完,而盡量減少其氧化。而最佳方式與口感,就是用約80度上下的熱水,調整最適合茶葉與熱水比,在最短時間內泡出所需要的茶湯濃度...
而在喝茶時,也是一樣!如果是泡好的熱茶,必須在短時間之內,趁熱喝完。如果因為放太久,而且高溫環境下,綠茶氧化速度非常快速,其實不管泡茶也好、喝茶也罷,如果在高溫下過程太久而讓茶湯氧化,都是浪費了那泡好茶,而喝到的也不再是好喝的綠茶了!所以,要喝綠茶,一定要把握那段未氧化的黃金時間,越早喝完,事實上是越健康好喝的...
也因此,在專業的茶飲店,為了維持綠茶良好的口感與品質,都紛紛發展出冷泡、急速降溫等各種技術,都是為了維繫綠茶良好口感與品質,而發展出來的泡茶與保存技術....而深按這些知識與技術的茶壜,您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