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士林神學的因信成義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8-12 11:52: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士林神學的因信成義

    誤解者從天道書樓‘真相系列’《天主教的真相》中的第九章「天主教怎樣教導稱義的教義?」指天主教其實是主張靠善行得救,並非因信成義。書中說因為天主教說成義是聖化的恩寵(或超自然能力)的灌注,能夠幫助人在天主前客觀地成義,並蒙上帝喜悅。若他到死都能持續這份恩寵,他就有資格進入天堂,因為天主教認為恩寵的灌輸會使信徒有力量或屬靈的能力,去實踐功德,當人和天主合作,善用祂的恩寵,他就得到能力成為正直公義的了。由此可見,這人實際上是靠著善行才得以進入天堂,天國在某程度上是靠他自己賺取的。讓小弟試作澄清。

    A)士林神學以另一格調表達聖經的訊息

    聖經的語言與士林神學的語言是兩套不同的表達方式。讓我先用太陽來做個比喻,「清晨太陽出來之後,我就知道一天開始了,它照耀大地,令人感到溫暖/炎熱,它日落西山之後,便開始入夜了...。」這番說話講出太陽與我們的關係,可謂「關係性」的語言,聽起來太陽對我來說是較親切的。漸漸,有些人開始思考太陽為何會發熱發光,為何會日出日落,便發現「太陽是個大恒星,有火有熱,它大過地球許多倍,地球圍繞著它轉動...。」這些有關太陽本質的描述,可謂「形上」的語言,聽起來是較枯燥的,除非你對天文學有興趣,否則,不會有許多人喜歡聽下去。

    B)成義是聖化恩寵(超自然能力)的灌注

    聖經的語言常是「關係性」的語言,它講「人的成義」時常有類似的講法:基督死而復活,賜下救贖,人透過「信(而受洗)」接受這恩典,得救(穀16:16等),脫離了罪惡(宗2:38-39),重生成為天主的子女(若/約1:12及3:4-6)、聖神的宮殿(格前/林前6:19)、基督奧體中的肢體(格前/林前12:13),是新的受造物(格後/林後5:17)云云。

    就正如被太陽照耀的人欲窮究事理,想瞭解這個太陽是怎樣給人發熱發光,中世紀的時候,人們也從聖經這種「關係性」的表達,轉而探究「成義」(和其他信仰課題)其本質是怎樣的一回事,上述聖經所說的成義效果,在中世紀以聖多瑪斯亞奎納/多馬亞奎那(St.ThomasAquinas)為代表的士林神學就以「聖化的恩寵(或超自然能力)的灌輸,可以幫助人在上帝面前客觀地成義,和討上帝喜悅」這類方式表達出來。

    「超自然能力」這一中文譯名也許能使人誤以為它是甚麼特異功能(一笑),小弟相信它應是指SupernatureGrace,天主教中譯為超性恩寵。也許讓我先把它的意思簡單解釋一下。人肚餓時要吃東西,倦了要睡覺,會運用理智來思考...,這些都是人的本性(人性)的範圍,所謂「超性」,即超越人的本性,不是人本性所擁有的,成義是超性的(人憑自己不能成義嘛),信望愛三德是超性的(恩寵),格/林前12:3說若沒聖神感動,人不能說「耶穌是主」(信德),這是超性的!因信靠全能而又掌管一切的天主,以致在一切看來是黑暗,人已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仍對事情(或將來)抱有希望(望德),這也是超性的!世上這麼多誘惑,人會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又會愛人如己,尤其是愛仇--愛仇實在不容易(愛德),這亦是超性的!

    Grace即恩寵/恩典,簡言之是天主對人的愛。祂的「愛」能具體地表現於(對人的)接納、寬恕、助佑、醫治、指引、拯救...等等,祂把自己當作禮物般送給人(聖子降生及為我們死於十架,傾注聖神/聖靈在你心中等等)也是祂愛的表示,即恩寵。天主是至尊無對的至上神,人是卑微的受造物,人本來是與天主不相配的,一個高,一個低,但是天主都愛人,故此,祂對人的愛是一份恩典/恩寵,天主教慣常叫它作恩寵,小弟覺得這個詞語很美,因為「寵」、「寵倖」等字都表達出在上者對在下者的愛。

    天主拯救我們罪人,正是祂愛人的表示,祂這份傾注/灌輸給人的愛/救恩對人來說是一份不是出於人的本性所能產生的恩寵,而是SupernatureGrace。人因這份救恩得以脫離罪惡、被提升「成為」祂的子女,(客觀地)成義了,當然是蒙上主喜悅的,由此亦可見天主的救恩的確是一份使人「聖化」的恩寵了。

    C)恩寵助人行善,人有自由與天主合作

    信主之後,是一個得救的人,他行事為人應按信仰來生活--度基督徒聖潔的生活,信主之後若沒善行,不度聖潔生活,他的「信」是死的,與「不信」無異。善行不是賺取救恩的條件,可是若沒有它,你的(所謂)「信」也化為烏有,「沒有善行的信德是死的」(雅2:14-26)大家耳熟能詳,保祿/保羅亦明言「沒有愛德的信德也不算甚麼」(迦/加5:6)。「信德」與「愛德(善行)」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但以先後優次來說,「信」居先「愛」居後。

    人因信(而受洗)成義之後,不再是罪惡的奴隸,而成了天主的子女,他本質上雖然有變(「成為」天主子女了),但仍有人性軟弱,人唯有靠著天主的助佑(恩寵)才能結出虔敬聖潔的果實(參閱若15:4-5),這就是「恩寵的灌輸會使信徒有力量或屬靈的能力,去實踐功德」云云。雖然人行善的力量來自上主,就連人行善的「意願」也是出於祂(參閱斐/腓2:13),但天主教也肯定信徒仍是有自由的(他不是扯線公仔),他可以服從天主,跟祂合作,善用祂所賜的恩寵度聖潔生活,亦可以犯罪--不服從及遠離天主。

    D)犯罪能使信徒喪亡

    犯罪是背叛天主的行徑,若望/約翰就對「已信了主的人」說罪有輕重,有不至於死的,也有至於死的(若一/約一5:16)。犯罪正表示人自行選擇遠離天主,拋棄已有的救恩(恩寵),即使是信了主的人,若在大事情上明知故犯天主的誡命,又不肯悔改,的確能導致喪亡!犯罪既是「背叛和遠離天主,拋棄救恩」,使人重墮罪人的境況,當然是失去「聖化的恩寵」了,若不悔改,則有喪亡之虞,相反,若他沒犯罪,他就繼續在天主內生活,或他犯罪後知錯悔改,則可重歸上主的懷抱,領受到天主的寬恕(「寬恕」都是天主對人的愛/恩寵),所以士林神學會說出類似「若他到死都能持續這份恩寵,他就有資格進入天堂」云云的說話。

    聖經常有「犯罪能使信徒喪亡」的訊息,例如在羅馬書和迦拉達書/加拉太書講「因信成義」的保祿在列舉「本性私欲作為」後也清楚地對那些已「因信成義」的基督徒們說:「我以前勸戒過你們,如今再說一次:做這種事的人,決不能承受天主的國。」(參閱迦/加5:16-21)講「因信成義」的保祿,在格/林後5:10也講天主在審判之時,將按每個人的善行和惡行給予相當的報應!類似格/林後5:10的教導遍及新舊約,例如瑪/太16:27,羅2:6,羅14:12,伯前/彼前1:17,默/啟2:23,默14:12-14,默20:12-13,默22:12,耶17:10,耶32:19,詠/詩62:13,箴24:12等。

    在這個角度之下,可謂「信徒也靠善行得救」,當然這是片面和不完整的講法,所謂「信徒也靠善行得救」是要在上述「信與愛密不可分,信先愛後」的大前題下瞭解的,而一個人之所以「會/願意」和「能夠」行善(甚至明認耶穌是主),他一定是先有天主的恩寵推動和助佑才成。

    E)結語

    基督信仰內容豐富,每一端道理能與其他道理互有關聯,並能形成一個系統,若看到「信先愛後」及其密不可分的關係,便不會誤會天主教主張「靠善行/行為得救」了。

    天主教在中文方面說因信「成」義,基督教(尤指馬丁路德/信義宗)說因信「稱」義,不同的名稱當中已包含不同的觀點和理解,但其實天主教和馬丁路德/信義宗各自的看法,能互相豐富,而且這兩個教會在這課題上已達成共識,在31/10/1999就簽署了有關「成義」教義的聯合聲明,並撇除了宗教改革時代互相加諸對方身上的譴責--即天主教脫利騰大公會議(亦稱「天特會議」)對信義宗教導的譴責,及信義宗信條對天主教教導的譴責(見該聲明第41條)。

來源:天主教在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07:2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