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太上感應篇淺釋:七種陰惡(一) [複製連結]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8-13 09:39: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所謂陰惡,就是雖然作惡卻不為人知。這樣的惡,惡報特別沉重,因此首先應該引起警覺而斷除。《感應篇·舉惡章》的“分說惡行”部分首先宣說了七種陰惡:“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讦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這段話中的“虛誣詐偽”四個字是對陰惡所具備的外在特點進行概括,“剛強不仁,狠戾自用”則是對陰惡者內心世界的精確描述。

  第一種陰惡:陰賊良善。賊,是“陷害”之義;陰,是指“陰暗、隱蔽、不為人知”;陰賊,就是暗中陷害;良善,是指心地善良、德高望重之人。陰賊良善,是指暗中陷害善良有德的人。例如,暗中縱火、制造車禍或溺水等假象殺害他人,指使別人設局陰謀誣陷他人,背後說人壞話等等,都屬於暗中陷害他人的例子。暗中陷害他人的特點是,使他人遭到傷害,但被害人乃至公眾都不知道或者錯誤地認知了傷害的真正來源。陰賊良善的人,其傷害他人的惡業因為以下兩個原因而變得特別沉重:一是因為所傷害的對境是善良有德之人;二是因為暗中傷害他人,不為人知。

  善良有德之人,無論在哪裡,都是那裡人的希望與福報。在國家任職,是一國之福;在地方做事,是一方之福;在一個家庭,是家庭之福;與人相處,總是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謀福利。陷害這樣的人,就等於損害了一群人的福利,使大眾失去了依靠,失去了原有的福報;而且會給大眾一種錯覺——做善人好像也沒有好報,這樣在無形之中就敗壞了大眾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律的信心,形成一種“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的錯覺。所以,傷害善良有德之人,罪莫大焉。

  其次,一個人做了壞事,如果大家都知道是此人所為,這是陽惡;但如果做了壞事,沒有人知道是此人所為,那就是陰惡。陰惡與陽惡相比較,感受惡報的程度要沉重得多,就像不為人所知的陰善所感受的善報,遠比為人所知的陽善所感受的善報綿長永久一樣。凡是一種心態,隱藏就會積聚,就會有力量,陰惡所積聚的惡業種子,其力量遠遠超過了暴露在外的陽惡所積聚的惡業種子力。

  一般來說,暗中陷害他人的人,都是比較聰明的人,他們甚至會嘲笑那些公然跳出來與他人搏斗的人,認為他們有勇無謀。然而,在他們未來受惡報時就明白,正是他們的聰明,使得他們所感受的痛苦也悠遠綿長。所以,世間真正的聰明就是深信因果而仁慈待人,其它一切為著自私目的傷害他人的所謂“聰明”,實際上都是極大的愚癡。《格言聯璧》中說:“聰明用於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章功名益成其美;聰明用於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章功名適濟其奸。”聰明用於利益他人,越聰明越好;聰明用於陷害他人,越聰明越可怕。所以,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一次又一次地發願:“願我生生世世深信因果,將一切聰明才智用於利益他人、不用於自私自利,願我一切所作所為於一切眾生絲毫無害。”

  人為什麼會陰賊良善呢?是因為內心的“貪嗔癡慢嫉”等煩惱作怪。例如,因為貪愛善良者的財富而陷害,因嗔恚善良者的行為而陷害,因愚癡而隨順他人一起陷害,因傲慢、嫉妒而陷害等等。

  第二種陰惡:暗侮君親。暗,“暗中、人所不見”之義;侮,“因輕慢而欺騙”之義;君,是指國君;親,是指父母親。暗侮君親,是指內心深處看不起君王(現在可以引申為領導)、父母親,外在以言語行為欺騙他們。

  暗侮君親之人,在上級領導或父母面前表面上比較恭敬隨順,但內心深處卻很藐視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內心深處的藐視當然不能公然表現出來,所以只能以欺騙他們的方式不知不覺地顯露出來。例如,外在雖然說著奉承領導的話,內心卻看不起領導,甚至轉頭便說領導的壞話;對領導下達的指令不以為然,表面順從,內心反對,並用種種方便回避不執行;看不起父母,認為父母迂腐過時、沒有文化、沒有能力,對他們的請求與勸告等愛理不理,而人前卻擺出很孝敬父母的姿態,以博取虛名;常常以謊言蒙騙領導或父母等等。這些都是暗侮君親的例子。

  暗侮君親之惡之所以沉重,一方面因為是不為人知的陰惡,另一方面是因為作惡的對境是恩德之田——領導與父母。佛經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其中“四重恩”是指君王之恩、父母之恩、佛陀之恩、眾生之恩,由此可見,“君親”這二者是極其重要的念恩與報恩之對境。國王乃至領導對自己的恩德非常深厚,沒有他們的攝受與接納,自己連生計都要犯愁;父母的恩德也無與倫比,沒有他們的辛勤養育、咽苦吐甘,自己怎麼能夠長大成人、接受教育呢?對於這兩個殊勝的恩德之田,不但不去念恩與報恩,反而內心藐視,言語與行為上欺騙,這是斷失善根的顛倒之舉,久久這樣下去,內心必然會越來越邪惡,以致會墮落至痛苦的三惡道。

  我們應當知道,念恩是一切善法的前導,是上升善趣的唯一路徑;而忘恩念怨是一切惡法的前導,是墮入惡趣的基本原理。念恩者心中裝著的是他人的好處,於是內心就會越來越快樂,外在也會越來越好;而念怨者心中裝著的都是他人的不好,因此內心會越來越痛苦,外在也會越來越衰敗。這就是無欺的因果之道,想離苦得樂者不可不知。

  培養念恩習氣要從憶念父母的恩德開始。我們要經常思惟父母對自己的辛苦養育之恩:十月懷胎,母親就為我吃了很多苦頭,走路不便,忍受種種難忍的妊娠反應;剛生下來,雖然我十分丑陋,母親卻不嫌棄,抱著我用肢體安慰,並用自己的乳汁喂養我;我稍有不適而啼哭,母親就竭盡全力地護衛,去除痛苦;每次大小便,都要麻煩父母擦洗;稍稍長大,就要想到教育我知識,為我尋找好的學校與老師;好的食物,自己捨不得吃,先給我吃;好的衣服,自己捨不得穿,先盡量滿足我;外出在外,母親內心常常掛念;即便長大,母親仍將我當作孩子照顧;甚至生下子女,還要麻煩父母照料……,總之,父母對自己的恩德無量無邊,今生今世都無法報盡,因此應當生起報恩之心,這樣不斷思惟,就能尊敬父母,對父母真誠相待。同樣的道理,我們應當經常思惟上級領導對自己的恩德,沒有他們的辛勤勞作與攝受,我們很難獲得生活資具,因此應該心懷感恩,盡力將他們吩咐的事情做好。

  第三種陰惡:慢其先生。慢,就是藐視、看不起的意思;先生,就是老師的意思。慢其先生,就是內心看不起自己的老師。一個人往往表面上會尊敬自己的老師,但內心深處卻藐視,所以,慢其先生往往也是一種陰惡。當然,也有理智失控而出言不遜、行為怠慢的情況。

  傳授世間與出世間道理的老師,也是重要的恩德之田。父母養育了我們的身體,老師則滋養了我們的心靈。沒有世間老師的辛勤培育,我們很難掌握世間的知識與道理;沒有出世間老師的言傳身教,我們也很難明白出世間的道理。所以,從對自己獲得安樂貢獻大小的角度來講,老師的恩德甚至更加超勝父母養育身體的恩德。對於這樣的恩德之田,不生感激之心,而生藐視之心,實屬顛倒。

  此外,內心一旦對老師生起藐視與傲慢,就關閉了自己的進步之門。因為傲慢者的眼中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缺點與自己的優點,在這樣一種心態下,就很難再從老師那裡學到什麼知識與道理。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說,三個人走在一起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老師,更何況已經成為我們老師的人呢?我們應當眼睛看著老師的長處與優點而學習,而不是盯著老師的缺點而生起傲慢,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9 01: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