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800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山水 顧炳星
顧炳星
山水
水墨
墨、紙本
68.5 × 34.5cm
1985
作 品 賞 析
畫家將前景的山石都置於邊角處,僅有兩株造型與用筆都簡單的松樹往中央伸出,在遠方白色雲霧與瀑布的襯托下,更顯其出塵之姿。前景山石以優美的斧劈皴分出許多層次分明的石面,有明顯的立體感與光影效果,但條紋狀的石面排列並未表現山體的真實結構。(文/劉智遠)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生於安徽鳳陽,高中時曾師事黃君璧、胡克敏學習水墨傳統書畫。一九六七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後,負笈西班牙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七一年畢業後,曾於西班牙沙拉蒙卡大學文哲學院美術史博士班研究。後又遠赴美國於一九七四年獲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碩士。 在歐美期間研修現代美術思想精髓,尤其對塞尚繪畫理論及廿世紀初風起雲湧的立體主義深入研究,曾著有「立體派藝術之研究」一書,在創作上也因而深受立體主義的影響。而面對現代的都會生活,他試以垂直線與水平線交錯,作多重平面或立體塊面結構的理性分割,以單色明度為主,對比色系彩度為輔,間或調和色,描寫了現代都會建築結構的理性與科技之美,以及人在都會水泥叢林中所感受的擠壓與無奈。他嘗試將國畫的水墨融合西畫的技巧,以線條、色塊以水平、垂直等交錯組合,來表現對現代都會文明冷峻的感受。「水墨建築系列」是他以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將傳統繪畫材料融入西方的繪畫表現手法,把現代都會生活的擁擠複雜擠壓等生活關照,作為創作的主題。 返台定居之後,他逐漸以不同的媒材如油畫、水彩等來表現結合形式與主題的風格。以抽象半抽象之之主題,將畫面予以解構之創作,多以絢爛的色塊構成。線條縱橫其中,在垂直線與水平線的交錯中,在多重平面與立體塊面的架構中,疊映出的剔透光影律動,則讓人感受對理性結構的禮讚。 顧炳星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教授,曾任系主任一職。也曾受邀至美國聖若望大學、維斯康辛大學及紐約帕遜設計學院中國繪畫教授、紐約長島大學兼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曾在美國紐約、華盛頓、波士頓、東京、香港、西班牙馬德里、瓦倫西亞、莎拉蒙卡、巴塞隆納、瑞士日內瓦、台北、高雄、台中、等處舉辦個展六十餘次。並著有「立體派藝術之研究」、「古代西班牙藝術之研究」、「中國山水技法之研究」等專書。先後擔任教育部國家文藝創作獎、台灣省全省美展、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北部七縣市美展等評審委員。(典藏目錄2000-2001)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