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心烏龍(別名:青心、烏龍、軟枝、種茶)幼芽時呈紫色,葉形為長橢圓形,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葉肉稍厚,質柔軟富彈性,可做出蘭花香、桂花香等品種香。在北部坪林稱為「包種仔旗」,中部稱為「烏龍或動頂旗」。 2、青心大冇(別名:青心仔、大冇)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紅色,葉片為狹長略成披針型到長橢圓形,葉色呈暗綠色,葉肉稍厚帶硬。本品種因樹勢強,產量高且適製性廣,因此種植面積經常居全省第一,其中以製造烏龍及俗稱椪風茶的台灣烏龍茶品質最高。 3、台茶12號(別名:金萱、27仔),葉片大型呈橢圓型,芽密度高,芽綠中帶紫,洱毛密度高,製造時較不易脫落,由於製造時具有獨特的奶香味,因此廣受消費者的喜好,因此全省各茶區均有種植。 4、台茶13號(別名:翠玉、13號仔、29仔)樹型較直立,芽色稍紫,洱毛密度略低,葉片則較狹長略大且厚,滋味奇佳,並具強烈花香,因此日漸受到歡迎。 5、鐵觀音:樹型大枝條粗,但枝葉及芽密度很疏,幼芽稍帶紅色,葉型長橢圓至狹長型,樹勢較弱且收成量少,台北市文山區的木柵地區是主產地。 6、四季春(別名:四季仔)枝葉及芽密生,幼芽呈淡紅色,葉肉厚且具光澤,樹勢強,生長快產量大,早春晚春都皆可採收,故採摘期極長,茶葉具有特殊香味且收成量高,種植面積持續增加。 7、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樹型稍大枝葉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葉肉稍厚且質硬,呈紫紅色,目前以石門鄉為主要產地,製成的條型或半球型包種茶,具有特殊香味、滋味良好,但因成茶色澤較差而售價較低。 8、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樹型高大枝葉較疏少,葉片大型且呈橢圓形,芽肥大洱白毛多呈淡紅色,葉色暗綠,葉肉厚樹勢強生長迅速,收量中上。目前則種植於台北縣汐止、七堵、深坑、石門、石碇等地,花蓮瑞穗也有少量種植。 9、黃柑(別名:白心、白葉),屬小葉茶種晚生適製紅茶的品種,樹型中等,枝葉密生,芽色偏黃,葉片呈橢圓型到倒卵型,花較多。本品種,早期大量種植於桃園,新竹,苗栗三縣,但本省紅茶外銷市場喪失後,已極速減少。 10、其他茶種:台灣茶品種另有:台茶14號(白文)、台茶15號、台茶16號、台茶1號(白鷺)、台茶18號(紅玉)、武夷茶、青心柑仔(柑仔)、紅心大冇、黃心大冇、紅心烏龍、黃心烏龍、水仙、軟枝紅心、淡水青心、佛手、烏枝、梅占,大湖尾、白毛猴、大慢種、阿薩姆等品種但面積較小,且不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