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800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該入天主教還是基督教?看聖經可幫我決定嗎?
A)兩教是大同小異的
耶穌建立的教會,原本只是一個,就是天主教--即「公教會」(關於這一點,可參閱「淺談聖經與聖傳」第2點),可惜在歷史上曾因她的軟弱,導致教會分裂。天主教和基督教本來就是同一的教會,她們的信仰基本上都是一樣,例如:兩者都是相信三位一體的天主,天主聖子降生成人,取名耶穌,祂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救贖了我們,受難之後復活升天...等等。不過,由於分裂了幾百年,即使今日合一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天主教和基督教仍有各自的傳統和風格。關於兩教的分別及其風格、特點,也許大家都已知道許多,但誰若喜歡的話,亦可在全日免費服務的(香港)天主教信仰熱線(電:28850025)中按435收聽,或者會有另一些啟發吧。
B)天主教肯定自己有圓滿的得救方法之餘,亦承認分離的弟兄
梵二大公會議的《教會憲章》第14號說:「大會謹遵著聖經和傳統,強調這一旅途中的教會,為得救是必需的。因為得救的惟一中保和途徑就是基督,祂在自己的身體內,就是在教會內,和我們在一起;祂曾親口明白地訓示信德及聖洗的需要(參閱穀:十六,16;若:三,5),同時確認了教會的需要,而聖洗則是進入教會之門。所以,如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便不能得救。......可是,雖已參加教會卻不堅守愛德,身在教內而心在教外的人,仍舊不能得救。......望教的人,在聖神的推動下,明白表示出他們期望加入教會,即因此種期望已和教會相連結,慈母教會也以愛護關切之情,猶如自己的兒女一般地去懷抱他們。」
《天主教教理》論及教會的唯一性及合一的創傷時就常引用梵二《大公主義法令》第3點的思想。《教理》第816號說:「基督的公教會是救恩的總匯,唯有藉此教會能獲得圓滿的救恩方法。」在第817至819號就說:「事實上,‘天主的這個唯一教會,從起初就出現了若干分裂,聖保祿宗徒曾以嚴厲的話加以責斥;但在其後幾個世紀中發生了更多的紛爭,有規模不小的團體與公教會脫離了全面的共融;對於此事,有時雙方都難辭其咎’。......今天,那些生於此等分裂的團體‘及受過基督信仰教育的人......不能責以分離之罪,天主教會應以兄弟般的敬愛包容他們......藉在聖洗內接受信仰而成義的人,與基督結成一體,故應當享有基督徒的名義,天主教徒理應承認他們為主內的弟兄’。此外,‘不少聖化和真理的因素’,‘可在公教會的有形界限之外找到,例如聖經記載的天主聖言,聖寵的生命,信、望、愛三德及聖神的其他內在恩寵和有形的要素’。基督之神利用這些教會和教會團體作為救恩的工具,這工具的力量是來自基督賜予公教會的豐富恩寵和真理。所有這些恩典都來自基督並導向基督,這些恩寵本身要求‘大公統一’。」
C)該入天主教還是基督教?
小弟十分認同上述《教會憲章》及《天主教教理》所說的。的確,小弟相信「圓滿的」得救方法是付託予天主教,也相信「......基督之神利用這些教會和教會團體作為救恩的工具,這工具的力量是來自基督賜予公教會的豐富恩寵和真理。所有這些恩典都來自基督並導向基督......」,小弟亦視基督教徒為主內弟兄姊妹。
不同的教會有不同的傳統和風格,有的著重敬拜天主,有的強調傳揚福音,有的注重團契生活......,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喜好和取向,有的重視莊重的禮儀,有的追求寧靜歸心的靈修,有的喜歡走進親密的人際交往裡......。
小弟認為(個人意見):一個人如果「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那就當然該入天主教了;若他不屬於這個「明知」的情況,則他既然真心相信並跟隨主耶穌,原則上加入天主教或基督教都「沒所謂」(因為都可以得救),你覺得那個教會的傳統和風格更適合自己,更幫到自己接近上主,就入那個好了。
可是,在這裡都想提一點,我不是說基督教不好,只不過天主教在全世界都只是一個教會,而基督教則分流甚多,多到連基督教自己也數不清有多少教派!有些異端教會,或思想行為過於偏激的教會也照樣打著「基督教」的招牌,她們都說自己信耶穌,甚至常嚷著自己高舉聖經!有時真的難以分辨她們正不正統,有沒有問題。
一般來說,那間教會給人傳福音,這人信了,自然也會返那間教會,但這人們通常不會先去查考那間教會有沒有問題(例如:問問人她是否異端,是否過度強調末世,是否會教人飲雙氧水,是否偏頗......),返了教會之後,漸漸受那間教會的薰陶,對聖經、對天主、對人生的瞭解和看法和取向和立場和價值觀等等都承襲著那間教會的。這個人固然是信耶穌,但也得看他「好不好彩」入了一間怎樣的教會。
入錯了一個有問題的教會,能夠對人造成不良的影響。即使有些信仰純正的教會,觀點卻相當狹隘,或對其他教會常懷敵意,一個人入了這樣的教會,若他又不懂自我反省的話,漸漸受那間教會的薰陶之後,有可能變得自以為是,缺乏豁達包容的胸襟。
所以,如果加入基督教的話,相信入一些傳統的、較為溫和的大宗派(例如:聖公會,信義會,循道衛理,路德會,中華基督教會)會比較好些。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即使基督徒都在所難免,教會也是由有缺點、有軟弱的基督徒組成,因此,任何教會(就連天主教,和上述基督教大宗派在內)都不會十全十美,但天主教與較為溫和的大基督教宗派卻較為「穩陣」。
D)看聖經可幫我決定嗎?
面對著這個「入那個教會好呢?」的問題時,有些人認為不要聽天主教和基督教怎樣說,應「看聖經,就會知道應入那個教會」。我不是叫人不看聖經,但我想說的是:「叫你看聖經」這個方法是「遠水不能救(你)近火」的,因為聖經本身已很大本,看一遍也需一段頗長的時間,而且經文中也沒有一句說:「某某人應加入天主教或基督教。」聖經不是這樣給人答案的!
通常人們(在平時)看了聖經,累積了從聖經那裡學來的東西、知識,當有事、有疑問時,這些知識(有時要經過「應用」的步驟)會給人指出大原則和大方向(不是具體的做法),指導、啟迪我們當走的路。所以,若要選擇入天主教還是入基督教某教派,本人認為:不妨用點時間,先認識天主教和那基督教教派的信仰(包括如何詮解聖經內容,她們的信仰怎樣符合聖經)及其教會生活,看看她們結出怎樣的果子來,然後才決定,大概會更為合宜。
耶穌說得好:「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瑪/太7:17-20)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主本身是愛,也是真、善、美,(願意)走近祂歸向祂的人很自然會受祂的同化,日益肖似祂是正常的後果。好的(或正統的)教會就幫人活得更起勁,活得更精彩,更能面對人生順逆,對未來更有希望,胸襟更廣闊,更豁達包容,更通情達理,更慈悲仁愛......,用聖經的說話就是活得「更豐盛的生命」(若/約10:10),充滿「聖神的效果(聖靈的果子)」(迦/加5:22-23a),「肖似基督」云云。若某人加入某個教會後,反而變得固步自封,鑽牛角尖,充滿執著和偏見,自以為是,常懷敵意,若非個人因素所致,大概就是這個教會只能在「名義上」幫人走近天主,「實際上」卻幫不到人真正地走近祂,肖似祂。
來源:天主教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