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術繪畫] 彼得‧慕里爾二世-逃往埃及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0-14 18:07: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作品中文名稱:逃往埃及
作品英文名稱:The Flight into Egypt
作者中文姓名:彼得‧慕里爾二世,稱暴風雨的彼得
作者英文姓名:Pieter MULIER the younger, called Il Cavaliere Tempesta
國籍:荷蘭
生卒年:1637-1701
年代:1700
簽名或落款:老者旁的石岩上 : Cavaglier [Tempesta?]
材質:油彩、畫布
尺寸:132 x 179.5 公分

【逃往埃及】主要描繪天使於夢中告訴約瑟要帶著聖母子前往埃及直到希律王逝世後才可返回的故事。「逃往埃及」的題材在受到偽經文本的影響下發展出多樣的表現形式如「聖家庭到達埃及的索提內(Sotine)城」,當中描寫了聖家庭到達此城時,城中異教神像紛紛自動崩塌的奇蹟,或「逃亡途中的休憩」強調聖家庭間的親情互動;十六世紀開始,風景元素在此題材中日益重要,成為營造氣氛上的關鍵環節,一如本幅作品所示。

在本幅作品,畫家主要描繪聖家庭逃亡趕路的景象,將故事設置在牧羊田園般的林間場景之中,兩旁樹木猶如舞臺布幕框架出正在上演的事件,從灌木樹林往遠處看去,可見遠景中綿延的山脈被層層的白雲所籠罩,山腳下為一城市景象,明顯可見和城牆相連的金字塔及圓形高樓,為埃及景象。

相較於位在畫面中間的聖家庭,畫家對前景動物及草木植物的描繪更加的自然與細緻,兩個畫面主要藉由小牧童指向正在過橋的聖家庭及老牧羊人的目光,將兩個全然不相關的事件結合在一起。

此一創作形式反映出十七世紀風景畫成為新興重要的繪畫題材,不論是尼德蘭地區趨向自然的景觀繪畫形式,或是義大利較理想化的風景創作。此時,許多的風景畫仍會扣合宗教或神話等題材,但原本宗教或神話的主題已退居畫面次要位置,且常以較小的形像出現在壯麗、茂盛的風景或景觀之中。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14:3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