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嵩岳寺塔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 12:34: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北、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岳寺」內,登封人慣稱它為「大塔寺」。嵩山,是我國古代建築精粹彙集之處,其中的244座古塔中,位居長老地位、被稱做「華夏第一塔」的「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該塔不僅以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著稱於世,獨特的」十二邊形平面型制」,更是各類古塔中的孤例。


嵩岳寺初建時是作為北魏宣武帝元恪的離宮,至正光元年(西元520年)改名「閒居寺」, 迄今約1,500年。塔就建在寺院的中心。塔的東西方各有千佛殿及定光佛堂,兩面是迴廊,南邊有山門,北方建立大佛殿,成為一個塔院。到隋仁壽二年(西元602年)改名為「嵩岳寺」。北魏時期的嵩岳寺規模宏大,盛極一時。武則天陪同唐高宗游嵩山時,曾把這裡改作行宮,並為該寺塑金佛像。隨著少林寺的興起,嵩岳寺日漸衰微,至今,只空遺古塔聳立在嵩山的幽谷中。

但是研究考古的人,不敢輕慢它。他們到登封,可以不去少林寺、嵩陽書院、中岳廟,卻不能不去嵩岳寺塔「朝聖」,它是研究古塔中極其珍貴的建築。

全塔由基台、塔身、密簷和塔剎四部分組成。塔基為石製。隨著塔身砌築作十二邊形,台高0.85米,寬1.6米。塔前砌有長方形的月台,塔後以磚砌舖甬道,與基台同高。

嵩岳寺塔除了塔剎部分以石雕之外,上下全部用灰黃色的磚和黃泥及糯米汁,層層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簿,外塗白灰,腰簷以上的磚柱均塗以紅色。這是當時磚塔的特點,並一直流傳到宋代。歷經千餘年的風霜雪雨侵蝕依然堅固,至今完整無損,可知古代建築工藝之高妙。

塔身建於簡樸的台基上,塔身則用青灰條磚壘砌,全塔呈圓弧狀的拋物線形。總高39.8米。底層直徑約10.6米,內部空間直徑約5米,壁體厚2.5米。塔高41米。塔的形制為南北朝期間少見的密簷式建築,所謂「密簷」,指簷與簷之間的塔身距離很短,各層簷下都各有一個小窗,但多數僅具窗形,並不採納光線,有的只開一個小孔。

塔身內為「樓閣式』,內部以內簷分為十層。外為「密簷式」分為十五層。各層都以磚疊澀做成十五層的塔簷,簷寬逐層收分,層層外挑,簷層逐漸向上縮減與密集,磚磚相疊出簷,直疊到臨界狀態「收磚」,和緩地向上收縮,充滿節奏美感。

磚塔的第一層塔身特別高大,為十二角型,而從第二層開始則改為八角形。十二邊形的特殊造型,有分解風力的優點,但是它比四邊、八邊形的塔容易壘築,但是後期所建的塔很少採用十二邊形。

塔身中部用挑出的磚疊澀砌一周腰簷,將它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建於疊澀上,為全塔裝飾的重點,高3.73米。比下段稍大。下段為光素白磚面,高3.59米,上下垂直。腰簷以上塔身,各角砌出八角形倚柱,採用方墩柱礎,束蓮柱頭。壁面除四個券門外,每面砌有「阿育王塔」的形象作為塔身的裝飾。

腰簷以下塔身角隅均砌出六邊形倚柱,柱頭飾以磚雕的火焰寶珠與覆蓮,柱下為雕磚的蓮瓣形柱礎,柱間四面有對稱的四門,其餘八面壁外各砌佛龕,龕座上刻有獅子作裝飾,各塔層之間均有壺門、欞窗、雕獸等,雕工手法精巧,造形獨特,為北魏磚雕藝術珍品。

塔中構造採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樓層結構,壁體砌到樓層處,以磚疊澀與樓板相互交連,樓板架設在木樑上。塔的東、南、西、北四面設入口,門口寬2.5米。可自下而上直達頂部。在四個正面有貫通上下兩段的門,門上在半圓形拱券上做成尖形券面裝飾,券門通向塔心室。

中央塔心室為正八角形,共有十個八角形塔室,作9層內疊澀磚簷,寬7.6米,底層塔壁厚2.45米。整個塔室上下貫通,呈圓筒狀,上上下下用木扶梯。內部原設置佛台佛像,供繞塔做佛事之用。

塔頂的塔剎由三部分組成:自下而上由覆蓮式須彌座、七層相輪剎身、剎頂冠以巨型寶珠等組成,塔內為空筒式。此塔剎的形式一直被後來的磚石密簷式塔所延用。塔剎通高4.75米,以碩大的覆蓮承受相輪、寶珠,高約3米多。塔剎為石雕圓柱,呈螺旋形,保留了印度佛塔的風格。

唐宋之前所造的塔中,尚未見到有「地宮」建築。隋代以前的佛塔是直接將捨利容器埋入塔基底下。而上世紀末發掘到嵩岳寺塔地宮,其為「平面方形,四壁微外弧,上作穹隆頂」的結構。是北朝常見的墓室形制,宮室內牆的縫隙間以紅泥黏合,這與甬道、塔體的建築用料相符合,推論可能與塔同時建造。其中一造像刻有「大魏正光四年」的題記,此約為嵩岳寺塔始建的年代。

嵩岳寺塔的結構、造型以及裝飾,可謂古代磚塔建築的開創性嘗試。北魏工匠們其運用了地質、幾何、力學、物理、化學等原理,1500年前僅用磚砌結構,就建成四十多米的高塔,經歷了千多年依然屹立。塔的造型氣勢剛勁雄偉,線條輕快秀麗,剛柔並濟的古塔建築工藝可謂鬼斧神工。它獨特的十二邊形塔造型,更成為中國古建史上的千古絕唱。無論在建築藝術或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建築史上的珍品,是密簷式磚砌佛塔的一個經典代表作。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7:1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