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古人造橋心智為上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7 17:37: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趙州橋在一千三百年間,經歷了十次水災,八次戰亂和多次地震。一九六六年三月發生的七點二級邢臺大地震,其震央離趙州橋僅四十公里,附近建築物都遭受到極大的毀損,而石橋卻毫髮無損。
未使用一天就轟然崩塌的短命鳳凰堤溪沱江大橋一倒,世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齊刷刷的投向了一座千年古橋。據說堤溪沱江大橋是採用傳統工藝修建的大型四跨石拱橋,而提及石拱橋,人們不得不讚嘆石拱橋的祖宗橋,當今河北的趙州橋。


李春的趙州橋



隋唐皇初期到大業年間興建成的趙州橋,一千三百多年來見證無數的風霜雨雪,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石造拱橋。(趙縣官方網站)

一千三百年前河北有個叫李春的工匠,帶著一幫古代民工,吭哧吭哧得造了一座石拱橋。誰也沒想到,此橋居然挺立一千三百年,現今鋼筋混凝的堤溪沱江大橋的倒塌,就更顯趙橋的英雄本色與智慧光芒。
現存於今河北省趙縣交河之上的趙州橋,原名為安濟橋。是大約在隋唐皇初期到大業年間所興建成的,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不但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石造拱橋,同時也是世界橋樑史上有據可查的最遠古石造拱橋。

趙州橋橋面三七點三七公尺,加上南北兩座橋頭全長五十點八二公尺,橋寬九公尺,橋高七點二三公尺。據今天橋樑學家的研究歸納此橋有幾大特點:

石橋兩端為開放式造型的三角壁拱洞,是由兩端橋面與拱環之間所形成的夾角三角形部份,又稱為側拱。這四個側拱在漲水期間就成為排水口,能有效減低水流對石橋所造成的壓力。而此種建築法可節省大約七百噸石材,也使得石橋本身重量減輕15.3%,安全係數提高11.4%。

一千三百多年 見證無數天災人禍

一九六三年洪水淹到趙州橋橋拱的龍嘴處,站在橋上都能感覺到橋身的劇烈晃動,但大水過後趙州橋仍然安然無恙。一千三百多年來趙州橋見證無數的風霜雨雪、天災人禍,卻依然長虹臥波,雄姿可鑒。

架設的橋墩地基堅固無比,重量測定也極其正確,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後的今天,兩端的橋墩僅僅下沉五釐米,當時如何能有此準確的測量,目前專家們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當時的石拱橋都是半圓形,因為把直徑拉長便很難建成。而趙州橋是一緩和優美的弧形,橋高雖只有七點二三公尺,可是其坡度卻很適合馬車與人的通行。石拱橋不但造型優美,恰似一彎新月,而且欄杆上的龍獸雕刻,各個表情、型態各異其趣、栩栩如生。

橋最沒有什麼運氣好壞可講,一旦造完,必常年裸露於外,車馬人行,不可一日間斷。風旱雨澇也不會給它特別降格一角,該承受的都得承受,不折一絲一扣。

用心純淨才能在世間長久耐用


古人留下許多不朽建築,每一磚,每一石都是純淨心念的注入。(新紀元資料室)

正如百年修行之人,世人只見其七彩的捨粒子或是驚嘆其不腐的金剛身,卻很少能有機會窺探其與宇宙規律融為一體的熔煉過程。又有誰能回到千年歲月,一睹李春率眾施展的是何等絕技神功。
回到古代的中國,那時人們幹任何事都要講究淨心調息。儒生寫文章前要打坐淨心,方才下筆。匠人也是這麼淨心達專注,方可操工。因為古人懂得,在造物成形的過程中,唯有用心純淨,此物方能於世長久耐用。

天人合一,精神與物質的高度統一,是古代人社會生活的基本狀態。此種普世價值運用於社會方方面面,也彰顯其功效。

正是認識到物體生成過程中,人的心智精神力量的純淨程度,更能決定了物體存住壞滅的週期長短,故而古人的嚴格、認真與負責,超乎「尋常」。可恰恰這些現代人做不到的事,對古人來說,卻是發自內心的行為,再平常不過了。萬物皆有靈,每件產品都是一個生命,他是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明朝建長城、故宮的磚石從燒製到搬運、砌疊,每一個環節都把責任分解到人,粘合劑用石灰和糯米漿製成。江西贛州的宋城城牆上的磚塊上都刻有姓名,那是燒製磚塊的窯工名字,哪一塊出問題都能找到當地的責任人。而且那時候修橋和城牆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大工程,一座小石橋修幾年甚至幾十年是很正常的事情,對工程一絲不苟到近乎現代人認為的苛刻程度。
這樣的心智傾注而修建的橋樑和城牆相當牢固,明朝南京的城牆至今還在,據說,當年太平天國據此為都城,湘軍攻城時,挖地道用炸藥才能炸毀其一小段城牆。
中國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形成了的「匠作」文化,這種文化核心就是精神內守,現代人理解為認真負責。

據報導,鄙鄉明清時屬寶慶府管轄,該地多石匠。建鳳大公路上石橋的民工多來自原屬寶慶府的新化縣。石匠從學藝到做工的種種規矩,三年學徒期,跟著師傅一錘一鑿地學選石頭、採石頭、鑿石頭、打磨石頭,出師後還不能單飛,要跟著在湘西、黔東一帶有名望的工匠幹活。

大陸各地還有許多清朝和民國時代修建的石拱橋在使用。在古代,工匠的聲望不是靠官府頒發某種資質證書,而是靠實打實的真功夫口耳相傳。我們的祖先從修驪山的秦始皇陵開始,到清朝末年,一直就具備著這種精神內守的「十年磨一劍」的職業理念。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8: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