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安瀾索橋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3 11:59: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戰國秦昭王時代,蜀郡守李冰率眾興建的都江堰,是中外聞名的巨大水利工程。著名的古代索橋─「安瀾橋」,就坐落在四川省灌縣都江堰市區西岷江上,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樑,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

岷江惡浪滔滔,在沒修建索橋之前,流傳民謠中有「走遍天下路,難過岷江渡」之說。該橋是古代四川西部對外的商業要道,同時也是漢、羌、藏族人民的聯繫紐帶。

根據《水經注·江水》中載「涪江有笮橋」,由記載中證明安瀾橋的修建,不晚於都江堰修築的年代。

《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意為竹索)。這是古代川西地區建築索橋的主要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竹籐橋」、「繩橋」等名稱。

安瀾索橋古名「珠浦橋」。宋初(西元990年)大理評事梁楚,以竹索建造人行吊橋,改稱為「評事橋」。

明末,地方官府以毀橋想阻止張獻忠。改橋為渡,名為「伏龍渡」。因岷江水大流急,時常發生覆溺事件,過往行人無不臨江感歎,怨憤不已。

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五月十五日,渡口又發生翻船事故,有百餘人喪生。時由貴州畢節人,生平好義樂善的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婦,察看地形地勢,測距離,翻閱建橋史料,請教當地水木工人,報經官府上書縣令吳升,縣令應允,於是遊說八方募集資金,用竹索重修索橋。

清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五月,何先德先生帶領四個鄉鎮的人民開始動工建橋。在橋尚未完工之時,有兩個不聽勸阻的樵夫,強行頂風過橋,落水喪生。渡口的「把頭」買通官府,誣何先德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妻楊氏,強壓悲憤,繼承夫志,完成了索橋的修建。

索橋上橫舖木板,兩旁設有竹翼纜為欄,用於行人挾手之用,行走平安,故名「安欄橋」。從此,行人免去了渡河之危,可安步狂瀾,於是改名「安瀾橋」,取其不畏波瀾,安然過江之意,留傳至今。

後人為紀念何先德夫婦之功德,於橋側立何公何母祠,並將此橋譽為「夫妻橋」。每年以所有義田的收入,進行對於索橋的培補,安瀾橋享安無恙長達15年。何先德夫婦興建的竹索吊橋,橋長94丈(約313米),共8孔,橋寬8尺(近3米),高7丈(約23米余)。它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

該索橋原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竹篾片編成5寸粗的竹纜索24根。其中10根作橋底索,將此如碗口粗的竹纜索橫飛江面,上面在橫舖木板作為橋面,木板兩端再壓上二索,一同和底索夾牢橋面板。再以12根竹纜索分別列於橋的兩旁,作為扶欄。

為了使橋索加強其堅固性,每隔3至6尺,用木條對稱的將12根竹纜索扶欄夾緊,以鐵栓固定,木條與橋面下的木樑聯結而形成U型框架。底纜索捆在橫樑上,使橋成為一整體。

在橋跨中間的石墩上和兩岸,用木絞車絞緊底纜索,再用大木樁絞緊扶欄的竹纜索,絞車安置石室木籠中,在木籠之上修建橋亭,上層用密排大石裝砌作為壓重之用,下層中空得以行人。

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初秋,橋被洪水沖毀,後又修復。反反覆覆。索橋越修越好,民眾無不稱讚。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野火蔓延將橋焚為灰燼。縣令又組織工匠重修索橋,並立「不得荒廢維修」一碑告誡後人。

索橋原全長約500米。如今在魚嘴處建立外江水閘,把橋下移100多米,並將竹索全部改為鋼索結構,乘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鋼筋混凝土製的橋墩,橋身也縮短為240米。

橋在1974年又一次重建,橫跨內江、金剛堤和外江,站在搖晃的橋上,目睹岷江穿山咆哮而來,看看「分四六、平水旱」的魚嘴,不能不為古蜀國先民的智慧所折服。

「索橋」是我國先民利用本地竹木資源,為征服高山峽谷、急流險灘所創建的懸空過渡橋樑形式之一,「安瀾索橋」是世界索橋建築的典範。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8: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