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最長的古橋─五里橋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4 09:24: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五里橋」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市晉江縣安海鎮的西側。安海鎮古稱安平鎮,因此,此橋又稱為「安平橋」。又因位居於安海鎮西畔,故又俗稱「西橋」。初建時橋長811丈,寬1丈6尺,長度約合五華裡(即二公里半),故又稱為「五里橋」。


它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西元1138年),歷時13年完成。

它是中古時代全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美譽。八百多年來五里橋的長度是古代橋樑之冠,直到鄭州築成黃河大橋後,才打破此紀錄。

五里橋在明清兩代都曾經修繕過,根據《晉江縣志》中記載:「晉江、南安之界,舊日以舟渡,宋紹興8年,僧祖派始築石橋未就,21年(西元1151年)趙令衿成之,釃水(即分水道)362道,長八百十有一丈,寬一丈六尺……」

橋長為2255米,橋面寬3至3.8米,全橋身都是用巨大石樑來舖架,最重的石樑高達25噸重。兩側有石護欄。橋板皆是堅實、又闊又厚的花崗岩石料,橋板長度5至11米不等,寬與厚為0.5至0.7米左右,橋面每節舖設長石橋板6至8條不等,重達數噸,連成數里長,如長龍臥波,氣勢非凡。據「私家族譜」記載,這些橋板巨石,多是由咫尺相望的金門島開採海運而來的。

五里橋採用沙石與花崗岩作為建築結構材料,橋基則採用「枕木臥基法」,以採用方形石和長條石為基底,橫縱分層排列疊砌,再將枕木交叉相疊於砂石之上,在於枕木上建造橋墩的方法,與洛陽橋的「筏形基礎法」相似,但有所不同,而又有所創新。

現存有橋墩331座,分別有「長方形」和一頭尖一頭平的「半船形」和雙頭尖的「船形」三種形式不同的橋墩。

三種形式的橋墩,分別築於最高潮水位之上、非水深急流、與高潮水位之下,三種不同水流的地段,巧妙運用大自然潮汐漲落的規律。不同部位,相應採取形態各異的橋墩結構,以緩解海潮衝擊,藉以延長橋的壽命。

近千年來,歷經了無數次颶風、海潮、強震、颱風暴雨的襲擊,尤以西元1604年,經受了泉州灣外8級特大地震的考驗,雖後有修葺,但基本上仍保持著原貌。其能有強大的抗震能力,主要是橋基採用了「筏形基礎法」填砌的原故。後來由於自然災害的襲擊,曾修築過六次,橋的總長度也因自然淤積而縮短成為2070米。

五里橋上原有「水心亭」、「樓亭」、「中亭」、「宮亭」、「雨亭」等五座橋亭,雙邊橋墩護欄的建築風格粗獷古樸,護欄兩旁欄杆的柱頭上,雕刻有雌雄石獅、蟾蜍與護橋將軍石像,雕刻手法非常別緻,是為南宋雕刻的代表作品。

目前橋亭中僅存一座「水心亭」,亭的四周有13塊歷代修橋的碑文記錄。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 楹聯。尚有二尊護橋將軍石像,頭戴盔,身著甲,手執劍,軀高為1.59至1.68米,生動逼真、維妙維肖,是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

橋的兩翼水中築有四座對稱方形的石塔,一座圓形翠堵婆塔,塔身雕刻佛像,面相豐滿慈善。橋的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橋的東端入口處有一白塔和觀音堂,是南宋時期所建,高達22 米,平面呈五層六角空心樓閣式仿木結構磚塔,外壁以白灰塗抹粉飾,建築風格十分古樸,高塔長橋,相映成趣。

當時主持建橋的泉州知州趙令衿,在修築成天下第一長橋之後寫下一首詩:

「為問安平道,驅本夜已分;人家無犬吠,門巷有爐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斷鄉;梅花迎我笑,書報小東君。」

五里橋這偉大的橋樑工程,是繼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之後,以工程之艱巨而著稱,繼而在泉州府地方產生了一股「建橋熱」,才讓泉州成為有「橋樑甲天下」的號稱。

在南宋,晉江的安海鎮怎會有如此龐大的資財,來建造這偉大的橋樑工程呢?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安海鎮」於府南六十里,古名「灣海」。海泊至,州遣吏攫稅於此,號「石開津」。

又據明代編著的《安海志》中稱說: 古時的安海人善於發展海上貿易,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繁榮,海外交通發達,經商足跡遍佈天下,五里橋更是當時海外交通發達,社會經濟繁榮的實物見證標誌。同時也顯出宋元時期,泉州先民的建築智慧與當時科技進步的高超水平。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22: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