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客家源流與族群的建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27 10:08: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客家的形成與源流有種種不同考證,我們無法在此一一論述。簡單的說,根據羅香林先生的研究,客家先民南遷約可分為五個時期,第一期始自東晉五胡亂華,祖籍來自今河南、山西等地,第二、三期大約自唐末黃巢作亂至北宋才遷入贛南,然後從贛南進入閩西,從閩西再轉徙粵之東北,第四、五期大約是明末清初,滿人南下,又有部分客家人向其他地區或海外遷徙。其他或以服官、經商而零星的遷入者,則難以詳細計算。總之,客家先民為躲避戰亂,為開拓生存發展空間,也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斷遷徙。在艱苦奮鬥中不斷進取,這正是客家精神的一部分。

      從族群互動,以貫時性的歷史社會變遷的角度而言,客家社會處於漢族邊陲地帶,在族群發展史上,他們一方面長期與少數民族維持密切的互動,另一方面在族群意識上,又堅稱自我為精純之漢族血統,兩種不同張力的互相拉鋸形成了客家文化。因此要展現客家文化的特殊性,不能停留在漢文化或客家文化為中心的種族中心論視野,必須從族群互動的角度,尤其要採貫時性的歷史社會變遷角度,探討客家社會在不同區域發展的族群關係與歷史文化過程。

      長久以來,有關客家移民史的探討,一直侷限於漢人由中原南遷的過程,而忽略了客家人由原鄉向外遷移的歷史階段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意義。尤其是忽略了客家移民過程中與其他族群的互動,以及族群互動所產生的結果。客家在原鄉社會中,畬客互動密切,客家文化中亦包含有南方土著文化的特徵,形成文化合成的交融現象。當客家移民離開原鄉到達四川、廣西、以及海外的台灣,而有再生(reproduced)或是創新(making)的社會文化過程,這個過程是諸多變項互動的結果,族群互動為其中一項主要動力。台灣學者李國祁與陳其南先生曾分別提出「內地化」與「土著化」兩個尚待驗證的理論觀點,這兩組觀念都隱含漢族到台灣以後,如何與土著、原住民互動,形成一種新的文化現象。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星馬地區的客家,西婆羅洲及砂勞越的中國移民,他們長期與土著民族通婚,混血後裔向來被歸類為華人或客家人,然而晚近這些混血族群卻被稱之Sino-Dayad。(林開忠2001)此一現象反映出客家人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方式,以及客家與當地原住民的互動,也突顯族群認同問題。我們要理解什麼是客家,可能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從族群認同,一個同時性的分析角度而言,以往人類學對族群問題的探討,大致認為族群的界定包括共同的語言、生活環境、文化特色等等,但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這些特質逐漸淡化,不再成為族群認同的重要指標或唯一指標,自我文化認同反而成為最重要的因素。客家族群到底透過哪種特殊的文化邏輯來選取他們所認為的特色,成為一種文化認同,並在實際的生活上發揮功能,是我們關心的重點。血緣性的親屬組織、地緣性的民間信仰組織以及漢人社會極為普遍的道教信仰等等,可能是進行特定客家社區比較研究的重要指標。例如,在一特定的生存環境以及歷史脈絡下,宗族組織的集體祖先崇拜可從族群互動,以貫時性的歷史社會變遷的角度而言,客家社會處於漢族邊能成為客家重要的文化認同象徵。在另一特定地區內,客家宗教信仰可能隨優勢族群而變化,也可能長期維持其宗教信仰的保守性。這些同時性研究之成果,將成為我們分析漢文化之多元文化現象的堅實基礎。

      從實踐論的典範而言,我們必須進行跨學科、跨地域的整合研究。文化實作是屬於辨證性的客家論述,諸如從客家的建築、語言、音樂、文學等領域,來討論客家族群的自我論述。我們期望能透過探討客家族群在特殊的歷史脈落中被建構,成為一個想像共同體的歷史文化過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2 08: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