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31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8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4-13 10:07 編輯
oneeast00 發表於 2016-4-13 03:43
既然買都買了 , ROCN 現在就應提早規劃籌備 恢復 FFG-50 , FFG-51 兩艦飛彈武裝
不要讓 納稅錢買回來的 巡 ...
不要讓 納稅錢買回來的 巡防艦 只扛著 火炮魚雷 在全球最危險的海峽 趴趴走
沒記錯在老美同意售2手派里級巡防艦的條文翻譯是有"兩(2)派裡級巡防艦(FFG-7)被提供作過多的國防物品(EDA)。每艘將配備
的MK-92 Mod 6火控系統,SQQ- 89V(9)反潛戰系統中,MK-75 76mm 火砲系統,MK-15 Block 1B(CIWS),MK-13飛彈發射
系統(GMLS),AN / SLQ-32電子戰系統,SPS-49雷達,SQR-19拖曳陣聲納,SQS-56聲納,備件和維修部件,出版物和技術文檔,
人員培訓與訓練設備,供應,系統集成,美國政府和承包商物流,工程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及物流和規劃支持的其它相關元素。估計費用
為$ 190個億美元。"其原文如下:
Two (2) 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s (FFG-7) being provided as Excess Defense Articles (EDA). Each vessel will be
equipped with the MK-92 Mod 6 Fire Control System, the SQQ- 89V(9) Anti-Submarine Warfare System, the MK-75 76mm
Gun System, Phalanx 20mm CloseIn-Weapon System (CIWS) (Block 18), MK-13 Guided Missile Launching System (GMLS),
AN/SLQ-32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 SPS-49 Radar, SQR-19 Towed Array Sonar, SQS-56 Sonar, spare and repair parts,
publications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raining equipment, provisioning, system integration,
U.S. Government and contract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services, and other related elements of
logistics and program support. The estimated cost is $190 million.
所欠缺的是相關的SM-1防空飛彈與魚叉反艦飛彈,但相信咱們海軍還是會比照成功級一樣再艦髏上安裝4枚雄風二型亞音速與4枚雄風三型
超音速反艦飛彈,當然其射控系統依然是武進三型的H-930 MCS全分散式模組化戰鬥系統其並不會干擾艦上既有的MK-92 Mod6射控系統
以及半分散式的JTDS艦載作戰系統.
ROCN 可以考慮委請 美方先行 升級這兩Perry的火控兼容標二 , 然後以濟陽的發射箱佈署標二飛彈
翻開澳洲的派里級將SM-1昇級成SM-2的經驗來看,除了MK-13要進行部分的加強工程(火箭所噴出的熱焰太熱)外,MK-92 Mod 6也要升級
至MK-92 Mod 12,但這些費用太貴且升級後其效益業亦不太好.升級後SM-2能使用拋物線彈道,提高射程,但仍不具備完整能力如下鏈傳輸
、同時接戰多目標等.個人反倒建議將MK-13移除,直接商購MK-41垂直發射器來填裝海劍二點防禦防空飛彈(預估其射程有30km,比SM-1的
30~38km短些)反而效益更好,日後如有機會也有可能將天弓三型防空飛彈如天劍二轉成海劍二的模式變成海弓三型艦用防空飛彈,不過到很
擔心海劍二的最關鍵的技術是飛彈發射後的向量控制(TVC)是否能移轉到天弓三型上使用.
海劍二尾部助推火箭噴嘴特寫,可以看到四片能控制推力方向的燃氣舵
==========================================================================
採購美國MK-41系統再次破局 海軍迅聯專案恐延期
風傳媒 朱明 2016年04月01日
代號「迅聯專案」的海軍新一代戰鬥系統「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預定在2019年完成,知情人士指出,受到中科院與美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談判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技術轉移談判的不順利,雙方對技轉後智慧財產權的歸屬與技轉的時程等項目各自堅持不讓步,
原定在3月完成簽定合作同意書再次宣告破局,已讓海軍擔心「迅聯」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無法在2019年如期、如質完成。
與美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 中科院在國內生產
海軍委託中科院研發新一代「迅聯」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由中科院將國產的相位陣列雷達、電子反制與聲納系統,再以商售方式向美採購MK-41
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unch System,VLS),建構海軍未來各式新型軍艦防空作戰系統。這項商售談判從2014年初就開始進行,中科院規劃
能在2015年「迅聯專案」預算開始執行時,簽約採購第一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配合預算的期程,以60個月(5年),除進行安裝天弓三、劍二
防空飛彈與戰鬥系統的測試之外,也派員前往美國學習相關生產的技術,未來第二套以後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就是在美方顧問的協助,完全由
中科院在國內組裝生產製造。
據指出,雖然海軍規劃「迅聯」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是未來的各式戰鬥艦的基本裝備,但是目前僅有一組預算,並未將未來預算納入,中科院改制
為國家法人,盈虧自負的前提下,對於技術轉移金相當計較;另外,我國國防武器研發生產,多因政治上因素,都落得減產,IDF戰機就是個例子,
因此中科院與美商談判時有這層陰影與考量,自然每個環節都斤斤計較。
雖然中科院對於垂直發射系統已有研發並進行飛彈的實測,但中科院研發出的垂直發射系統中各自彈倉的安全性與消防,一直沒有具體的數據讓海軍
認為是安全;美國洛馬公司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是全球各國海軍最多採用,經過多次的實戰經驗又沒有發生意外事件,基於安全風險的考量,在
海軍的堅持下才要求一定要採購MK-41垂直發射系統。
60個月?40個月? 技轉問題卡關
知情人士表示,中科院與美商談判進行了一年多,雙方就各項細節逐一討論,規劃在3月完成最終談判簽下同意書,但是中科院將技轉的時程從原先
提出的60個月(5年),縮短改成40個月(3年4個月),以及技轉後智慧財產權等法律問題,讓美方無法接受,而由美方提出終止談判,讓會議是
無疾而終。
據指出,談判再次破裂後,經海軍打聽瞭解,美商認為60個月(5年)是雙方就各項技轉與製造測試的期程所計算出來的時間,不能因為談判時程的
延宕,就片面縮短期程以符合專案的期程,這有違雙方之前的討論,因此美商才會中止談判,不願繼續會議。
相關人士表示,雖然談判再次破局,但是美方出售並技轉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立場不變,目前雙方各自就技轉時程與各項法律問題再次進行評估,
在雙方有交集後才會再次安排時間進行談判。但是從最早民國104年初簽約延到年底,再延到105年3月底,至今則是還未簽定,偏偏MK-41垂直發射
系統也是重心之一,若未按按程進行測試,海軍內部已擔心是否會影響整個「迅聯」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的部署期程。
其實個人認為應該是洛馬是想舊的MK-41垂直發射器生產線賣給我國,因為洛馬已經接獲老美政府新的昇級版MK-41生產線的訂單,但要確保其昇級版
MK-41生產線能在如期完成又不讓MK-41垂直發射器斷貨,所以不能在40個月完成移轉給咱們中華民國中科院,其實似乎也只有我國想買MK-41的技術
移轉,目前大多數國家跟老美購買MK-41垂直發射器都是走商售模式,比較少走軍售模式.
洛•馬公司開始升級MK41垂直發射系統生產線 以下原文轉自大陸地區
【據海軍認知網2016年3月25日報導】洛•馬公司官方公佈了其位於馬里蘭州工廠的升級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生產線。美國海軍授予洛•馬公司
一份價值2.35億美元的訂單,用於VLS生產線的繼續升級。MK 41 VLS是水面艦的主要發射平台,為其提供巨大的靈活性。它也是唯一能發射防空、反潛、
地對地和打擊飛彈的發射系統,並能夠接收多武器控制系統的指令來開展作戰任務。MK 41 VLS已經用於美國海軍以及12個盟軍的近200艘艦艇上。
洛•馬公司已經為美國海軍生產了30多年的MK 41 VLS。新的生產線訂單允許洛•馬公司設計並採用一種新的現代化生產線。作為現代化的一部分,研發團隊
開發了80多種新的工具用於生產流程的優化,並建立了可用30多年的生產線的實時數據傳輸系統。在洛•馬公司獲得重建甲板和艙口生產線的訂單後,生產線
的現代化改造成為必然。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其他網路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