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77|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釋迦牟尼佛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5-8 12:00: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釋迦牟尼佛 心咒】:

「嗡。牟尼。牟尼。摩訶牟尼。釋迦牟尼。梭哈。」

【釋迦牟尼佛消業大真言】:

「南摩囉怛那室詰尼。怛他誐多也。阿囉喝帝三藐訖三沒馱也。怛寧他。嗡囉怛泥囉怛泥。蘇囉怛尼。囉怛奴那婆味摩賀。囉怛那枳囉尼。囉怛那三婆味娑婆賀。」

【釋迦牟尼佛 法相簡介】

「釋迦牟尼佛身」是純金色,右手按地,左手是定印,定印之上托住裝滿甘露之缽,身上著出家人的三衣,相貌圓滿莊嚴,光明瑩澈,身體似琉璃一般,在白蓮華座上的祥光中入定。

【蓮生活佛 盧勝彥法王寶貴法語開示--釋迦牟尼佛的來歷及殊勝】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釋迦」是祂的姓,就是一個族的名字──「釋迦族」,「牟尼」兩個字就是「能仁」,能夠在這世間上天上人間「能」行「仁」的一位聖者,意思是「在釋迦族中出生的聖者」。

不管是顯教、密教,都尊崇「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在密教兩部曼荼羅中,在胎藏界中以釋迦牟尼為主尊,在金剛界中則與不空成就佛並立。依大日經中寫道:「釋迦牟尼,全身呈真金色,具足三十二相的光輝,披乾陀色袈裟,坐於白色蓮華之上,應身說法。」

釋迦牟尼佛,俗家名「悉達多‧瞿曇彌」,於四月八日誕生於藍毘尼園的無憂樹下。是閻浮提洲、迦毘羅衛國,釋迦族人,父親為淨飯王,母親為摩耶王后。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成道,說法約四十五年,講經三百餘會,所度之人天,不可勝數,約在公元前五四三年於跋提河畔的沙羅雙樹下,圓寂入滅,世壽八十歲。

釋迦牟尼佛先度化憍陳如五比丘,再度三迦葉,以及更多的國王及弟子。祂常在摩揭陀國、憍薩羅國、毗舍離國之間,來往說法。

釋迦牟尼佛的咒就是「嗡。牟尼。摩訶牟尼。釋迦牟尼。梭哈。」,意思就是「能仁,能施行最大的仁,聖者」。

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非常的偉大,對於小乘,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時候,祂就教導「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就是小乘的「四聖諦」。

苦、集、滅、道的意思,就是活在這世界上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痛苦。快樂是有,但是不多。在這世界上,最後的都是歸於滅,就是都會消失掉。到滅的時候,在你還沒有消失掉以前,你已經覺悟到「滅」,在那時候,你才能證悟佛的道理。

所以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快樂。一般來講,快樂都是很短暫,苦的比較多。

你將苦全部收集起來,最後終於無苦無樂,就是「滅」了,沒有了,你在那時候才能證「道」。這是佛陀第一次轉法輪對小乘說法的「苦、集、滅、道」。

二轉法輪時釋尊教導「般若乘」--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乘,這也是釋迦牟尼佛教的法,就是六度萬行。你做為一個菩薩,一個是要利他,一個是自他互換,一個是平等,發菩提心救度眾生,這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乘」,就是「菩薩乘」。

要成為一個菩薩,你需要用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智慧六度法度化眾生。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菩薩乘,菩薩乘以發菩提心為主,菩提心有所謂的平等,眾生都是平等。師尊跟大家都是平等,任何人都是具有佛性。

「利他」,不為自己想,而是為眾生想,為別人想,就是利他。

「自他互換」?就是孔子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願意被人家毀謗嗎?不願意。你就不要毀謗別人,違背了這個就不是佛法。自己不願意的就不要給別人,不要加諸在別人身上,讓人家更加痛苦。

我講過了要知恩,知父母的恩。你怎麼長大的,沒有父母你能夠長大嗎?不可以,不能。生身父母、養育父母,甚至是撫養你的,雖然不是父母,但是也等於是父母。所以必須要知恩啊!還要感念這個恩啊!到最後還要報恩,這就是佛本身講的道理。

釋尊也在這個時期有教「緣覺」,覺悟世間的一切真理,有「十二因緣法」,得道的時候就叫做「緣覺」,這也是釋迦牟尼佛教的。

佛的偉大,祂三轉法輪,最後一轉就是屬於祕密乘,祂教你成佛,教你明心,教你見性。

這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祂偉大的地方就是在這裡。有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出離心,最重要。你明明知道娑婆世界很苦,追甚麼都沒有用,都是得不到,無所得的,《心經》裡面講,「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因你得不到甚麼才成為一個菩薩。

釋迦牟尼佛這樣講,你難道不知道這世間是無所得的嗎?甚麼都得不到的嗎?因為你無所得,當你知道無所得以後,你才能夠頓悟,成為真正利他的菩薩。

所以大家也不要爭來爭去,世間上有這些是非,都是由「鬥」跟「爭」兩個字。如果有平等的心、利他的心、自他互換,到最後,當你明白世間的一切,因無所得,你就明白世間,你就能夠頓超而成為佛。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

今天的出家人,由於放棄了世俗之家,所以也就入了法王之家,放棄了世俗的姓,變為釋尊的姓,這是晉朝時代的「道安法師」提倡的,而【阿含經】也如此說:「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皆稱釋種。」這是釋迦佛的弟子,全部改為「釋」姓的原因了。

有很多出家人及佛門弟子,知道許多消業障的方法,但,他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真言,竟是消除極重罪業的大祕密。大部份的弟子,但知佛教教主在世所傳的佛法結集是三藏十二部,是東方的文化寶藏,卻不知有此大祕密也。

在「巴利文」的「羯摩法」中,獲悉,釋迦牟尼佛原是薄伽梵應正等覺的功德王,也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在密法中,釋迦牟尼佛竟然是懺悔罪障消業障的本尊。

修持此「釋迦牟尼功德王法」的人,不久便可能得到宿命通,這自己的前世便一一如在眼前,如同看電影一般,一下子便明白前世因果,由於修此法,自己的前世宿命一清二楚。

此法重點,在甘露水的白色光芒,等於是釋迦牟尼佛的灌頂,用佛果的最上義,從頂而入自己身中,能使功德變成大圓滿之意也。這當然是最大消業障的密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密法通三千

道威透無極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6-5-8 13:49: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6-5-8 13:52 編輯

跟我所知的不一樣.......
讓我想到,阿難的......水老鶴@@
或許你的才是對的吧.....


文章自千佛山.....

佛陀宣說四聖諦法,是從示轉、勸轉、證轉這三階段而說次第,稱之為三轉法輪,或四諦三轉。

而初轉四諦稱為示轉。所謂示,就是指示,有開啟的意思。如談苦,如何是苦?佛陀指示苦是逼迫之苦,有口渴的苦、饑餓的苦、瞋怒的苦...等皆具有逼迫性的苦痛。談集、如何是集?佛陀指示集是積集煩惱的業感。業是自己行為完成而得之果,如說謊是口業,一句謊話必須十句謊話來圓它,否則漏洞百出。如地球的溫室效應,也是慢慢累積而成的。所以,集是積集煩惱的業感。說滅,如何是滅?佛陀指示滅就是涅槃寂滅之樂。而說道,如何是道?佛陀指示道就是戒定慧的道理方法。佛陀從各種的痛苦中得解脫,得大自在,因此佛陀告訴五比丘要消滅苦是有道理方法可以遵循的,只要如法行持,可以像佛陀一樣得相同的解脫、大自在。綜合之,佛陀在初轉法輪所指示的,就是苦空無常、寂滅為樂。

二轉四諦稱之為勸轉。所謂勸,就是勸勉,乃理念的輸入。如談苦,應知為什麼會受苦?人的通病是小善不願意做,小惡又不以為意,眼見耳聞盡是他人的是非,很少接受積小善成大善,離小惡而為不惡,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精神,做為生命里程中的修養工夫。所以,承受無明煩惱的折磨,遭遇生老病死的苦痛。因此,佛陀說苦諦,便勸勉應知。說集,應了解為什麼能斷除?因業是自己過去的所作,而報是依過去的所作而得果報。人是依業力而轉,隨業而造業,但業是可以清淨的,依佛法來調理自我的身口意行為,不斷的清理,可以將原有的業逐漸消化掉。因此,佛陀說集諦,勸勉應斷。說滅,應探討為什麼要寂滅?人有各式各樣的苦痛,要消滅苦痛,就須滅集的因,也就是消滅那些所存在的,就會顯現道的果。所以,佛陀說滅諦,勸勉應證。說道,應把握為什麼須修行?因為唯有學佛修行,培養智慧,才能面對問題,化解煩惱。所以,佛陀說道諦,便是勸勉應修,綜合之,佛陀二轉法輪便是勸勉應知為什麼會受苦?應斷除苦因,應證果,就須修行。

又三轉四諦稱為證轉。證,是驗證,也就是證明饒益性。談苦,是真的苦,也已知苦,當修養而不苦。談集,是積集而有,已斷除,當是無常。談滅,已證,應當真驗。談道,已修,應當精進。綜合之,三轉法輪就是證驗不苦、無常、精進、實證。

此外,法輪的「輪」,乃是藉著碾的作用,和轉的力量,來說明法就像輪子的作用和力量,是為了達成可得的助益,而需要利用的道理和方法。 

點評

老奸巨猾  盧盛彥已經完全是指鹿為馬了,錯得離譜,連基本的經典都不看,還到處亂講,抄也抄錯。  發表於 2016-5-8 18:25:51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6-5-9 03:36:44 |只看該作者
雜阿含經是有看過,四諦是第一次看到這樣解的。

我沒記錯的話藏傳的雜阿含經、跟南傳那些的都不同,所以解法不同可以理解。

佛教,要人不要追求神通、卻又把神通的功能分門別類說的清清楚楚,不知是要引誘人修佛法、
還是引誘外道、附佛?

釋迦牟尼功德王法、不知是盧活佛新作,還是虛空傳法出來的。

真有最強大的消業障法門,怎不早點寫在經文裡呢?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6-5-9 22:25:03 |只看該作者
感恩諸位大德菩薩的方法.....佛性本自具...須破無明瓶....學佛之路修己渡人...慈悲喜捨能消業.....自己的路自己走..........阿彌陀佛

Rank: 2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6-5-10 05:57:21 |只看該作者
請問一下.萬法歸一.哪一又歸何處?

點評

老奸巨猾  銷歸自性,見性成佛!!  發表於 2016-5-10 19:32:01

Rank: 4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6-5-10 16:31:58 |只看該作者
那就是歸一歸於空於零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6-5-10 19:06:17 |只看該作者
jim091082 發表於 2016-5-10 16:31  
那就是歸一歸於空於零

南懷瑾先生講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分類:文化 日期:2012/12/19

  說到緣木求魚,想起另外一句成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句鼓勵別人的話,和緣木求魚的意義不一樣,作用也是不相同。一般人聽了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話,都很高興,認為是被誇獎勵,而沒有仔細去想一想,為什麼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試想想看,在地上豎立了一根一百尺高的竿子,當一個由地面向上爬,爬到了一百尺的竿上,已經到了頂點了,還鼓勵他更進一步?這一步進到哪裡去?再一步就落空了,落空可不就又掉到地下來了嗎?所以這句話的意義,是勉勵人,要由崇高歸於平實。也就是《中庸》所說的「極高明而道中庸」。一個人的人生,在絢爛以後,要歸於平淡。
  在明人的筆記中,有一則類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故事。敘述一位道學家求道的故事。這位道學家修道,研究了許多年,始終搞不出一個名堂來,得不了道,非常苦惱。於是有一天,帶了一些銀子,出門去訪名師。不料在路上遇到一名騙子,知道他是出外訪師求道的,身邊帶有許多銀子。就打他的主意,設法和他接近。騙子當然是很聰明的,和他一聊上天,兩人就很談得來。可是儘管這個騙子,假裝是得了道的道學家,使這位求訪名師的書呆子道學家,對他十分欽佩,但就是騙不到他的錢。後來,到了一個渡口,要過河了。這名騙子腦筋一轉,對道學家說,要傳道給他了,而且選擇在船上把道傳給他。這位道學家聽到有道可得,非常高興。兩人上了船,那個騙子告訴道學家,爬到船桅頂上就可以得道。這位求道心切的道學家,為了求道,為了便於爬桅杆,他那放有銀子而永不離身的包袱、這時就不能不放下來了。當他爬到桅杆的頂端,再無寸木可爬的時候,也沒有看見什麼道,便回過頭來,向這位傳道的高人請教:道在哪裡?不料那名騙子早已把他留在甲板上的包袱銀子拿去,走得無影無蹤了。船上的其他乘客都拍手笑他,上了騙子的當。可是這位道學家,在大家拍手笑他的時候,他在桅頂上,突然之間真的悟了,所謂道就在平實之處,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什麼東西啦。於是立刻爬下桅杆來,對大家說,他不是騙子,的確是高明!的確是吾師也!他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這雖然是一則諷刺道學家迂腐的笑話,透過這個笑話來看,實在有其至理。和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哪句話一樣,道就在平庸、平淡之中,也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的道理。

  (節自《孟子旁通》)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3 23:2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