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4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玉石] 台灣玉工藝技術及創造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6-16 09:05: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台灣玉工藝技術及創造

壽豐溪口南岸的河階地上,有一個原住民部落: 西林部落。早在日本時代,考古學都就在這裡發現了一處「平林」遺址,最近也已經確認它就是史前時代的玉器加工廠。台灣史前的玉器,十之八九是這個加工廠製造的,再透過交通運輸、貿易交換,散佈到台灣各地。雖然地質學家並未在平林遺址附近發現玉礦,但是遺址緊鄰壽豐溪,對岸便是台灣玉產地荖腦山。台灣史前玉器工業區出現在荖腦山對岸,再理所當然不過了。

考古學家在遺址沒有發現採礦的工具,倒是找到了許多台灣玉的礫石,幾乎可以斷定壽豐溪溪床上的礫石,就是工業區最大宗的加工原料。史前人早就懂得辨認溪床的台灣玉礫石,也懂得撿回來部落加工,就算當時沒有金屬工具,一樣可以切割琢磨台灣玉。

他們懂得收集中央山脈常見的堅硬石材:石英片岩,把石英片岩的薄片綁在木頭上面,像鋸子一樣鋸開台灣玉。他們同時成加入石英沙和水,幫助他們切鋸玉料。史前人先把礫石切成四方體,作為基本材料。如果需要圓的,他們會切下四方體的四個角,作成八面體,接著再以竹管沾上水、沾上石英沙,慢慢旋截,旋出圓形。


台灣玉很堅硬、纖維很緻密、韌度很強,即使工廠有先進的鑽石切片機,要把玉石切開、切小,依舊要花費很大一番功夫。十吋大的台灣玉,就得花上兩、三個小時才切得開。好不容易終於切開,如果有三分之一的材料可以用,已經算非常幸運了,其餘的通通都是廢料,無法加工。這三分之一寶貴的台灣玉原石,還要切成適當的厚薄、大小,才能進一步製作成品。每切一刀都要檢查一次,看裂痕多不多,因為每個部位切開的情況都不一樣,沒辦法放任機器大量切割、大量生產。

如果裂痕不多、品質不錯,就可以繼續切薄片,製作人獸形玉耳飾或是高級的戒指等飾品。如果品質不夠好,就得當機立斷馬上切厚,改做雕刻飾品或手鐲。

每切一片都要靠人工親自判斷,偷懶馬虎不得,一旦判斷錯誤,就注定要賠本虧錢了。

台灣玉這麼堅韌、這麼難加工,被業者視為永遠的挑戰。

就目前所知,閃玉除了台灣豐田有,紐西蘭、加拿大、西伯利亞,中國的甘肅、遼寧也有。

一定有人十分好奇: 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如何能斷定台灣各地的史前玉器,真的全部來自豐田呢?沒有外來的嗎?

現在市面上的進口閃玉,外觀和台灣玉幾乎一模一樣,連行家都不見得分得出來,怎樣才能辨識出真正的台灣玉呢?

幸好,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鑑別台灣玉的秘訣了。

各國閃玉的綠色部分化學成分大致相同,光分析這個根本區本不出來源地。唯一能區分的關鍵,就在於閃玉不起眼的黑色斑點,也就是鉻鐵礦。科學家特地以平林遺址找到的製玉廢料,讓大家目睹分析的結果。

標本放進電子顯微鏡後,螢幕上白色的部分就是閃玉黑色的鉻鐵礦,被包在這裡,不斷增加放大倍率,可以看得更清楚。接著,便開始分析鉻鐵礦的化學成分,黑色斑點明顯含有「鋅」,鋅便成了台灣玉的身份密碼,解答了所有的疑惑。

在台灣玉加工業的眼中,黑色鉻鐵礦的斑點越多,表示品質越不好。在科學家的眼中,卻是區分閃玉來源地最大的關鍵。最近科學家也以同樣的方法,確認了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也找到了來自豐田的史前玉器。

現在科學界一般相信,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的原鄉,一路往東南亞、大洋洲遷徙擴散。如今台灣玉又有了嶄新的時代任務,可以追蹤南島民族從台灣往東南亞遷徙的路徑和年代。

兩三千年前,沒有鑽石切片機、沒有飛機,只憑著雙手、石製工具和簡陋的船隻,史前的祖先照樣可以帶著Made in Taiwan台灣玉外銷到海外。

台灣這麼了不起的玉器文化,甚至外傳到東南亞,卻在2000多年前於島上消失,現今的原住民也沒有人懂得用台灣玉、延續玉的文化,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考古學家認為,在2000年前,台灣逐漸進入使用鐵器的時代,同時,也靠海外貿易交換,取得許多東南亞、中國和中南半島的玻璃、瑪瑙跟金子。相較之下,製造玉器太費工太費時了,於是玻璃和瑪瑙大受歡迎,迅速取代了台
灣玉,也就這麼傳入了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製玉的技黴漸漸失傳,平林遺址這個玉器工業區,也隨著萎縮、消失,最後變成廢墟,變成考古遺址,默默深埋在地底下,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無人知曉。

進口閃玉入侵,會不會讓台灣的玉文化再次失傳呢?

豐田的荖腦山是否該重新開採玉礦呢?

豐田要成立玉石館,能否帶動地方的文化產業呢?

姑且不論人們有什麼決定,愛美玉的知音永遠會有,他們會懂得鑑賞寶玉翠綠的肌理與色澤,美玉終究會有知音相伴的。

黃福壽先生從事玉石雕刻30多年,從傳統工藝製作走向現代玉雕創作,他將玉雕出紙一樣透薄的質感,經常被認為是塑膠做的。

市民來看的話,他會覺得從沒有這樣的視覺的經驗過。

發現玉器不是那種厚厚渾圓,要嘛就是有稜有角。從沒看過說把玉雕成像葉子這麼樣的一個舒展,彈性這麼良好的一種枝葉的感覺。

他的作品完全以一整塊閃玉雕刻,只要稍一失神,脆弱的細部就會斷裂,整塊昂貴的玉料都得丟掉。

好比那個蝴蝶,手一定要放在另一邊,因為要透過我的皮膚來感覺儀器的震動,震動到什麼程度、能不能承受、我要用多少力,都透過我膚傳達到我心裡。

如果想以大理石來雕刻透薄的翅膀,大概雕到四、五倍的厚度就會斷掉,因為大理石硬度不夠。花崗石或青斗石 (玄武岩)雖然夠硬,但是韌度卻遠遠比不上閃玉。

玉的堅韌度,硬度夠、韌度夠,玉所有各種好的條件一定要完全在一塊玉料上,才能夠有一個這樣作品的技法。

整個荖腦山礦區被兩條溪切割、侵蝕,南面的溪是壽豐溪,北面的溪就是這條「白鮑溪」。白鮑溪兩側剛好是玉礦最密集的地區,因此沖刷了非常多玉石下來,堆積在溪床上,可說是名符其實的「玉溪」。

每年有從各個地方非常多人,都到這個地方來撿拾漂亮的台灣玉,甚至世界各地寶石的學者到台灣來,都要到這條溪撿這個玉石,他真的可以稱的上是一條「玉溪」。

來拜訪玉溪的人都願意捲起褲管、光著腳ㄚ,踩在溪床上仔細辨識美玉,期待與美玉相會。

深居上游的台灣玉看到了這個景象,一定覺得非常熟悉。因為早在5000年前,台灣史前的祖先也是像這樣走在溪床上,彎下腰撿拾台灣玉礫石…畫面一模一樣,幾千年不曾改變。

對台灣玉這位山中仙子來說,世間的起起落落始終不是她關注的焦點,她並不在乎。

她依然會隨著中央山脈一貫的心跳節奏,吐納著原始林的清靈,不輕易透露出翠綠的肌理與色澤。

直到她遇上了懂得欣賞美玉、真心珍惜美玉的人…

來源:臺灣大學地質科學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yesterday9 + 4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6-6-16 10:11:2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eaperWong 於 2016-6-16 10:14 編輯

我就是想等以後賺了錢從大馬跑去台灣當個學徒去學台灣的工藝技術和去吃台灣夜市美食,這可能要10多年以後吧,現在正在打拼中~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10: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