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茶馬古道源起【三】普洱茶的形與體
當年茶馬古道這條重要通道上的情景,必然和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但這不是一條平坦的路,走出普洱府後,馬隊的前方,將是千山萬壑,萬般艱辛。 對於趕馬人來說,他們養家餬口和獲取財富,都得要仰仗馬背上的茶葉,但在這條路上,要想將茶葉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損失和最大的利潤,從雲南運送到西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解開普洱茶餅的重量密碼 - 傳統357g數字淵源
磚、 餅、坨等不同形式出現 因為炮製好的茶葉大都乾燥、鬆散,如果想讓馬匹多拉快跑,勢必體積過大,沿途上會有諸多不便,最為原始古老的茶葉加工方式,加工出來的茶葉叫「緊壓茶」,在中國內地,這種加工方式,據說宋代以後就開始漸漸消失。 但在雲南,至今此法還是茶葉的主要加工方式,千百年來,正是在茶馬古道輾轉的茶葉運輸,讓這種古老的加工工藝,保持到現在,更讓茶葉最原始的型態,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沱茶的造型除了方便保存 長途運輸攜帶上也較容易
在茶葉店舖裡會看到,幾乎所有的茶葉都是以散茶的形式銷售,只有雲南的普洱茶,才會以磚、餅、沱的樣子出現,相當獨特。 破解茶餅上的密碼「357」 茶馬古道不僅傳承古老的茶葉加工方式,固化了普洱茶的形狀,還成全了一個重要的數字,在一餅普洱茶的包裝上,或許能看到一個數字「357克」,這固然是在標明茶餅的重量,但為何不是350或者400這樣的整數,而是有零有整的357呢? 在普洱茶的包裝方式上,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一定要七塊茶餅,打包成一提茶,總是以七個餅為單位包裝,後來也就有了「七子餅」之說。 莫非普洱茶與「七」有著什麼樣特殊的淵源?在這樣一條古道上,馬馱著茶葉,人牽著馬匹,一行就是上千公里,一走就是上千年,人對馬的能力自然非常瞭解,一匹走長途山路的馬,通常可以負重30公斤,這是老馬夫們總結出來的。 為了保持馬匹的平衡,人們會把30公斤的重量,平均分配在馬背兩邊的蘿筐裡,一邊15公斤,如今發現,如果將七餅茶的重量加起來,大約為2.5公斤。 六份這樣的包裝相加,重量剛好就是15公斤,由此看來,不是普洱茶與「七」有什麼特殊的因緣,而是與馬、與茶馬古道,有著不解的淵源。
【品茶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