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4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茶馬古道源起【三】普洱茶的形與體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6-21 01:30: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茶馬古道源起【三】普洱茶的形與體

當年茶馬古道這條重要通道上的情景,必然和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但這不是一條平坦的路,走出普洱府後,馬隊的前方,將是千山萬壑,萬般艱辛。 對於趕馬人來說,他們養家餬口和獲取財富,都得要仰仗馬背上的茶葉,但在這條路上,要想將茶葉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損失和最大的利潤,從雲南運送到西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解開普洱茶餅的重量密碼 - 傳統357g數字淵源



磚、 餅、坨等不同形式出現 因為炮製好的茶葉大都乾燥、鬆散,如果想讓馬匹多拉快跑,勢必體積過大,沿途上會有諸多不便,最為原始古老的茶葉加工方式,加工出來的茶葉叫「緊壓茶」,在中國內地,這種加工方式,據說宋代以後就開始漸漸消失。 但在雲南,至今此法還是茶葉的主要加工方式,千百年來,正是在茶馬古道輾轉的茶葉運輸,讓這種古老的加工工藝,保持到現在,更讓茶葉最原始的型態,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沱茶的造型除了方便保存   長途運輸攜帶上也較容易



在茶葉店舖裡會看到,幾乎所有的茶葉都是以散茶的形式銷售,只有雲南的普洱茶,才會以磚、餅、沱的樣子出現,相當獨特。 破解茶餅上的密碼「357」 茶馬古道不僅傳承古老的茶葉加工方式,固化了普洱茶的形狀,還成全了一個重要的數字,在一餅普洱茶的包裝上,或許能看到一個數字「357克」,這固然是在標明茶餅的重量,但為何不是350或者400這樣的整數,而是有零有整的357呢? 在普洱茶的包裝方式上,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一定要七塊茶餅,打包成一提茶,總是以七個餅為單位包裝,後來也就有了「七子餅」之說。 莫非普洱茶與「七」有著什麼樣特殊的淵源?在這樣一條古道上,馬馱著茶葉,人牽著馬匹,一行就是上千公里,一走就是上千年,人對馬的能力自然非常瞭解,一匹走長途山路的馬,通常可以負重30公斤,這是老馬夫們總結出來的。 為了保持馬匹的平衡,人們會把30公斤的重量,平均分配在馬背兩邊的蘿筐裡,一邊15公斤,如今發現,如果將七餅茶的重量加起來,大約為2.5公斤。 六份這樣的包裝相加,重量剛好就是15公斤,由此看來,不是普洱茶與「七」有什麼特殊的因緣,而是與馬、與茶馬古道,有著不解的淵源。

【品茶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13: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