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66|回覆: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阿賴耶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7-7 09:19: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阿賴耶

  第八識雖有很多的名稱,阿賴耶要算最主要的了。阿賴耶在初期的佛教界, 並沒有被認為細心,它是以「著」的資格出現的。它在唯識學上佔有這樣的地位 ,當然在它名詞的本身,有被人認為細心的可能。阿賴耶定義的不同,也是後代 唯識學分歧的地方,我們需要虛心的去認識它。無著論師在『攝大乘論』(卷上 )說:

  「聲聞乘中,亦以異門密意已說阿賴耶識,如彼增一阿笈摩說:世間眾生 ,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於聲聞乘如來出現四 德經中,由此異門密意,已顯阿賴耶」。

  這裡說的『增一阿含』,無性說它是一切有部的。現存的漢譯『增一阿含』 ,並沒有這『如來出現四德經』;這也可見印度小乘經典彼此的不同了。在律部中,佛起初不想說法,原因就是眾生樂阿賴耶等,銅鍱部經律,作三阿賴耶,阿 賴耶為眾生不易解脫的癥結所在。阿賴耶是什麼?『攝論』提出了「五取蘊」、 「貪俱樂受」、「薩迦耶見」三說;梁譯的『世親釋論』卷二,又提出了「壽命 」、「道」、「六塵」、「見及塵」四說;『成唯識論』又加上「五欲」、「轉 識等」、「色身」。究竟有部有這般異說呢,還是論師的假敘呢?這都沒什麼重 要,阿賴耶究竟是什麼意義,倒是值得檢討的。

  唯識學裡,阿賴耶有多樣的解釋,比較共同而更適當的,是「家」、「宅」 (窟宅)、「依」、「處」,唐玄奘旁翻做「藏」,也還相當的親切。根據各種 譯典去領會阿賴耶的含義,可以分為「攝藏」、「隱藏」、「執藏」,但這是同 一意義多方面的看法。這可以舉一個比喻:一張吸水紙,吸飽了墨汁,紙也變成 了黑紙。在這紙墨的結合上,可以充分表顯賴耶的含義。像紙能攝取墨汁,紙是 能攝藏,也就是墨汁所攝藏的地方。無著論師的賴耶,有能藏、所藏義,就是這 攝藏的能(主動)所(被動)兩面的解釋。這攝藏的要義是「依」。又像紙吸了 墨汁,黑色就隱覆了紙的本相,紙的本相也就潛藏在一片黑色的底裡;這就是隱 藏的能所兩面觀了。一分唯識學者,忽略了這一點,結果不要說『楞伽』,就是 看為最重要依據的『解深密經』裡的阿賴耶的定義,也被遺棄。這隱藏的要點是 「潛」。又像墨汁固然滲透到紙的全身,紙也有它的吸引力,這就是執藏的能所 兩面觀;它的要義是「係著」。一分唯識學者,但取了賴耶的被執著,忽略它本 身的執取力,它們好像賴耶是沒有能執著的作用一樣。其實不然,像『俱舍論』 (卷十六)引經說:

  「汝為因此起欲、起貪、起親、起愛、起阿賴耶、起尼延底、起耽著不」 ?

  阿賴耶有能著的意義,經文是何等明顯!『增壹阿含經』所說的阿賴耶,有 部學者,也有說它是「薩迦耶見」,是「見」,也是在說明它的能取能著。如阿 賴耶沒有被解為能取能著的可能,那這些學者簡直是胡說了。要知道一字作能所 兩面的解釋,不但有能藏所藏作前例,也是文字上普遍的現象。

  阿賴耶的本義是「著」,但一經引申,就具有廣泛的含義。它比阿陀那、毘 播迦、心、意、識,更能適應細心多種多樣的性質,它也就自然被人採用作細心 最正規的名字。阿賴耶是近於愛欲的煩惱,本與種習沒有必然的關係;但因它與 本識有關,在這微細的煩惱中,附帶的加以說明。(印順導師/唯識學探源)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4-23 20:48:18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23 20:52 編輯

很多人在解說「阿賴耶識」。
但很多讀者抱怨說,看完那些文章後,仍然不清楚「阿賴耶識」是什麼?
這也難怪,因為那些文章 都是只見樹,不見林。因此講不清楚「阿賴耶識」到底是什麼?

《成唯識論》
阿賴耶識因緣力故 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即以所變 為自所緣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分別之人妄生取著。

《大乘密嚴經》
世間所有色。 諸天宮殿等
皆是阿賴耶。 變異而可見
眾生身所有。 從頭至手足
頓生或漸次。 無非阿賴耶


密嚴經說,世間一切,皆是阿賴耶識
成唯識論說,阿賴耶識 外變為
「器」就是指 世間森羅萬象

由上面經文 可以得知:我們所看見的世間萬象,其實都是阿賴耶識的顯現
譬如 眼睛所看見的影像,耳朶所聽見的聲音,鼻子所聞到的氣味,舌頭所嚐的味道,身體所感應的冷熱痛....這些都是阿賴耶識的顯現
--------------------------------------------------------

阿賴耶識不只外變為「器」,祂還有「根身」
「根身」就是每個眾生的身體

,不只 世間萬象 是阿賴耶識
我們的身體 也是阿賴耶識
因此阿賴耶識所累積的「業種子」都儲存在身體

這就是為何 惡業種子成熟時,身體會長腫瘤,長癌,長一堆有的沒的
這些就是阿賴耶識業種子所引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4-23 21:21:02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23 21:26 編輯

《成唯識論》
阿賴耶識因緣力故 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即以所變 為自所緣


前面已經講過,世間萬象(色聲香味觸法) 以及眾生的身體,都是阿賴耶識的顯現
但重點是在「以所變 為自所緣」這句話

《大乘入楞伽經》 於自心內變作能取.所取之相 而生執著。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二種相生。如蛇有二頭。


以所變 為自所緣」這句話就是在說明:
能取所取 其實都是阿賴耶識自己
能取所取,也稱為 心法色法

阿賴耶識投胎後,祂會一分為二,變成:能取所取
這就是成唯識論所說的 三能變

能取=末那意
所取=前六識所顯現的世間萬象(色聲香味觸法)

「末那意」與「前六識」都是阿賴耶識自己 所變異出來的
阿賴耶識 自己扮演兩種角色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4-24 01:25:04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24 01:29 編輯
能取=末那意
所取=前六識所顯現的世間萬象(色聲香味觸法)

很多人說,前六識心法,因此不可能是「所取」?
其實這又是 亂聽亂學的另一種錯誤知見

根據佛經,前六識都是色法,而不是心法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大乘顯識經》
有二種。一內 二外。
內謂眼識。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耳則為外。鼻識為內。鼻則為外。
舌識為內。舌則為外。身識為內。身則為外。
賢護。如生盲人夢見美色....是慧分別 非肉眼見。其內眼所。以念力故盲者夢中須臾而現。復以念力憶之。識之內色亦復如是。


從上面經文得知,六根 六塵 六識 都同屬色陰/色法
-------------------------------------------------------------------------

《成唯識論》
間斷 易脱起故。不自在故。非心性故。不能持種亦不受熏。


成唯識論清楚說到,前六識非心性
意思就是說,前六識不是心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20-4-24 10:25:43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24 10:44 編輯

搞清楚前六識色法後,接著說明:阿賴耶識如何「以所變 為自所緣

阿賴耶識一分為二, 變成【能取+所取】。準備:自己緣自己
【能取】就是阿賴耶識 本身的心性部份
【所取】就是阿賴耶識所自變的色法部份

因為阿賴耶識已經一分為二,因此當然要重新賦予新名稱
【能取】名為「末那意」
【所取】名為「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

《金光明最勝王經》
心遍馳求隨處轉。託根緣境了諸事
常愛色聲香味觸於法尋思無暫停。
隨緣遍行於六根。如鳥飛空無障礙;


末那意 遍在六根,藉眼耳鼻舌身意 了知六種外境(色聲香味觸法)
藉眼睛的眼識 了知色相。譬如眼識 看見山河大地,蘋果,香蕉....
藉耳朶的耳識 了知聲相。譬如耳識 聽見鳥叫聲,吵鬧聲...
藉鼻子的鼻識 了知香相。譬如鼻識 聞到燒焦氣味,刺鼻氣味...
藉舌頭的舌識 了知味相。譬如舌識 嚐到鹹味,甜味....
藉身體的身識 了知觸相。譬如身識 感到冷熱痛......
藉腦袋的意識 了知法相。譬如意識 浮現剛才發生的槍擊畫面,昨晚聚餐畫面....

六種識所顯現的六種相(色聲香味觸法) 都是阿賴耶識所自變
末那意 取 六種識相,這就是叫做:自己緣自己
或稱為:末那意 執取 阿賴耶

《大乘密嚴經》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20-4-24 10:55:48 |只看該作者
阿賴耶識一分為二, 變成【能取+所取】。準備:自己緣自己
【能取】就是阿賴耶識 本身的心性部份
【所取】就是阿賴耶識所自變的色法部份

阿賴耶識一分為二,變成能取所取

因為【能取 末那意】是阿賴耶識 本身的心性部份,因此唯識學才說:
末那意與阿賴耶識 是 以心緣心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0-4-24 11:45:31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5-1 16:43 編輯

《佛說稻芋經》
所謂依眼・色・明・空・依作意故。眼識得生。
此中眼則能作眼識所依。色則能作眼識之境。明則能為顯現之事。空則能為不障之事。作意能為思想之事。若無此眾緣。眼識不生。


阿賴耶識已經一分為二
【能取 末那意】是阿賴耶識 本身的心性部份
因此 末那意 是身體中 唯一有思惟能力的心識。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集起說為心。思量性名了別義為識。

《大乘入楞伽經》   
藏識說名心。 思量以為
能了諸境界。 是則名為識


佛經清楚說,有思惟能力的是 末那意
前六識 則是能了別諸境。
很多人將「了別」解讀為 思惟能力。以致錯認前六識心法

了別」並不是思惟能力,而是一種鏡射顯像作用而已
鏡子一樣 能將影像顯現出來。這就叫做「了別」
眼識 耳識 鼻識...全都像鏡子一樣,只負責顯現影像,聲音...。這就叫做「了別」。這並不是思惟能力。


所以佛經才說,前六識是屬於色陰/色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眼識起。一切根識微塵毛孔俱時出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頓現眾像諸識亦爾。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20-4-24 14:49:56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24 14:56 編輯

《大乘顯識經》
有二種。一內 二外。
內謂眼識。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耳則為外。鼻識為內。鼻則為外。
舌識為內。舌則為外。身識為內。身則為外。
賢護。如生盲人夢見美色....是慧分別 非肉眼見。其內眼所。以念力故盲者夢中須臾而現。復以念力憶之。識之內色亦復如是。



前六識都是色法
第六意識 卻與末那意 有最直接的關聯性

只要末那意起心動念,意識影像就會隨之浮現
譬如,你被問 昨晚吃什麼?你一邊想,腦袋裡同時會浮現昨天晚餐畫面
腦袋裡所建構的無形畫面,那個就叫做意識

意識 是直接隨心念 而起。
前五識 則不是
譬如,你忽然聽見爆炸聲,這耳識並不是由你當下的心念所召喚而起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20-4-30 22:37:56 |只看該作者
《成唯識論》
阿賴耶識因緣力故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即以所變 為自所緣


以所變 為自所緣
阿賴耶識一分為二,變成能取所取。(亦稱為我.我所)
這種【自己緣取自己】的行為,會將自己封鎖在色身裡面,不得自在

《大寶積經》
此身恒是一切不淨窟宅。體非常住。是愚癡物 誘誑迷人。
此身以骨而作機關。筋脈相連通諸孔穴。脂肉骨髓共相纒縛。以皮覆上不見其過。
熱窟中 不淨充滿。髮毛爪齒分位差別。執我.我所故。恒被拘牽 不得自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一切眾生 執著於我。於諸蘊窟宅不求出離依六處空聚。起四顛倒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
諸眾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執著於身
一切眾生。著我我所。住無明闇室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20-4-30 22:53:57 |只看該作者
每個眾生都有自己的身體,這就是阿賴耶識 自己緣取自己 所導致的結果
佛經所說的「苦,不得自在」,就是指 神識被關在身體裡面

佛法所說的「解脫,滅苦」,就是指:從身體解脫出來
抛開身體,成為「無身之人


無身,就是佛經所說的「法身」

《佛說如來興顯經》以無身無所不周佛身如是。普入一切 群萌之類。

《法句譬喩經》
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渇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

《佛説普曜經》有身有苦。 無身乃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9 12: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