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港口茶
[簡介]
台灣屏東縣恆春有瓊麻、洋蔥及港口茶等3寶,其中最奇特的是港口茶,流傳至今129年,是該縣最南端滿州鄉的港口村,因此也叫「港口茶」。傳說港口茶是由大陸引進福建武安溪縣及武夷山引進等茶種。第一任縣太爺周有基先生,因喜好品茗,於光緒2年(西元1876年)返鄉時,到福建安溪帶回4種名茶,分別是烏龍、綠茶、紅心尾、雪梨,分給境內農民種植於赤牛嶺、老佛山及港口等處。現僅存港口一處尚有種植生產,分別是茶山的朱家及港口村的葉家。
港口茶的名字最先出現在恒春縣誌。據載清光緒初年,當時的縣太爺周有基由大陸引進茶種,在恒春東門城外附近山坡種植,其中以港口地區在土壤和氣候上最適合種植,移植在港口地區而得名,因此叫做「港口茶」。不同於北部及中部的壓條法,播種之方法是傳統的直播法,即用種子播種,主要因為本地區雨量不平均,尤其冬季少有豐沛雨量而無法使用壓條法,所以為全台有性生殖的唯一栽植法。但因原本的茶樹逐年老化,生產量逐年降低,為保障茶農收益,十多年前,在當地鄉公所與農會輔導下改種台茶12號等新品種,目前茶園面積已有19公頃,種植於海拔100公尺的山坡地;因南部日照較長再加上落山風的吹襲下,該地所產茶葉風味有異於一般茶葉,剛開始飲用時會略帶苦味,過後反而會覺得甘甜,這種風味特別受到南部飲食習慣。
港口茶的苦盡甘來的味道,是所有品嚐過的嗜茶人士不能忘懷的美味。根據墾丁管理處調查,何以「港口茶」有苦盡甘來的風味是因與海風送茶香有關,港口茶山的山勢不高,殊少雲霧籠罩,土質氣候也較特殊,因此;葉面厚,水份少,成份濃,所泡出來的茶有淡淡的苦甘。「港口茶」雖苦甘,卻耐泡,味濃。
[特徵]
該茶是全台少見遵古法制茶的特色茶之一,苦澀味較重,風味獨特。製成的茶外似有一層白霜,色澤灰綠條索有條型擊球型。早期採後直接炒青、柔撚覆火炒熟,省去了萎凋等前置作業,如今則加入台灣製茶前製工序。
[飲賞]
茶葉小而厚,葉肉飽滿,湯色金黃,滋味醇厚。有別於改良的葉大而薄,又因為於海岸、茶味特別濃烈,沖泡5--6次後,茶味依然香醇。
[採制]
該茶茶菁不經萎凋直接殺菁制茶,並以低溫長時間炒出烏龍的熟茶味,嚴格說來,該茶屬綠茶類及部分發酵的眉茶之間。該茶區是臺灣唯一以實生苗繁殖茶苗的茶區,茶樹主根系發達。採茶季節一年四季,每年二月開始采春茶,五月采夏茶,雨季來臨時采秋茶,九月底采冬茶。茶菁的採摘以一心二葉是最理想的採摘法,茶芽稍小無妨,至於節間長無論品種皆以短小為佳,粗大而長者皆不取。下列製作方式為例,分別為萎凋、殺菁、揉捻、解塊、乾燥等工序:
1. 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的方法用笳歷或麻布埕舖在室外空地,通常在下午四到六點時,將採摘的茶葉曝曬於日光下。
2. 殺菁
或稱釜炒,係以強烈高溫來破壞茶菁內的氧化酵素,使之停止發酵並促使水分大量流失。。
3. 揉捻
目的在將葉部細胞加以破碎並整形,令可溶分容易溶解,將殺青好的茶葉以白布包成圓形,再放到揉茶機放入殺青機中揉二十分鐘。接著使用乾燥機,將茶葉中的水分烘乾,使茶葉成為半成品。
4. 解塊
茶菁經揉捻而粘著固結,必須經由解塊來促使形狀良好,可用乙種解塊機或手解塊1~2 分鐘。解塊好的茶,通常用速包揉茶機再揉過。
5. 乾燥
目的在去除茶葉水分,令茶葉緊縮形狀良好,同時使香味充分發揮,便儲藏與搬運,至此結束粗茶的製造。
來源:茶藏全球茶葉華文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