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1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 四重四輕 [複製連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歌神VIP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7-21 17:24: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客家並非是一個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國中原漢族的一個分支。

西元四世紀前後,中原地區戰亂不息,災荒頻仍,成千上萬失去家園的災民大批往較平靜富庶的南方逃亡,上 下近千年間,他們流移轉徙,足迸遍及大半個中國: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漸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二貝州、四川及臺灣等地定居下來。
「先到為主,後到為客」。先期在當地居住的便稱這群後來仁戶的人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稱為客戶,以後通稱為客家、客家人。

千百年來,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當地生活和交往中沒有完全混化於當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經混化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輩傳導下來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為人處 世的觀念,甚至他們所講的方言也是保留首中原古漢語音的的客家話。這些都可歸結為客家文化意識的承傳因素在起作用。

文化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經驗與智慧的積澱,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對於人們的思 想、行為、心理、語言,道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看主導、調節和規範的作用。因此,開展對文化意識間題的研究,對於發展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借鑒前人的歷史經驗,促進今天我們所從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都有其深遠意義和積極的作用。

一、客家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在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大陸中原地區,曾經是漢、唐文化的中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輩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漢、唐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象徵,在歷史上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對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經產生深遠的影響。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民族,都是主要受看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薰陶,儒家思想始終是作為我國歷代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滲透於國家的生活、一切社會活動和人們的思想意識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國民族的文化意識,其核 心主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這是歷史的必然。毫無疑義,客家人作為漢民族的一分子,他們所承傳的文化意識,也只能是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然而,任何 一個民族或同一民族內部,其文化意識的內涵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一成不變的。由於人們所經歷的社會發展進程不同,或所處生活環境不同,文化意識也必然有所 差別,有所變異。客家人由於他們的歷史經歷跟漢民族其它民系的經歷有很大不同,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識發生了某些方面的變異,而具有跟其它民系許多不同的特點。有人涊為是客家人的遷徙造成了客家人的歷史,這是頗有見地的。同樣可以認為:客家文化意識也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產物。

作為客家文化意識的主要特徵,並起主導作用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在客家文化意識中的主要內涵 及其表現是:把孔孟之道尊為聖賢之道,視「三綱、五常」為處世為人的是非道德標準。在客家人的意識中最重「忠、孝、節、義」,把不忠、不孝、不仁和失節視 為大逆不道.,同時,也極注重「仁、信、禮、智」,把不仁、不信、非禮、非智,視為最大不敬和缺德。這些都集中反映為客家文化意識中對為人處世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直至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客家人的意識和行為之中。人們可以看到,這種承傳自我國古代文化思想,主導於客家文化意識的「人文精神」, 並沒有由於歷史和環境的變遷有所消滅,而且正由於客家人在千百年來祖祖輩輩所經歷的民族苦難和流移轉徙的艱苦生活境遇,更加強化了這種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們對民族壓迫和對來自任何方面的強權主義的強烈逆反心理,以及對戰勝困難、尋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諸如齊家、睦鄰、義友的群體觀念和自信自強、開拓進取的主觀奮鬥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在客家文化意識中,不僅有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的承傳和深化的一面,更應看到客家文化意識在發展進程中對 異體文化意識的吸收、融合、變異的一面。由於客家人在歷史上有看跟其它民系所不同的長期遷徙經歷,這使他們能夠更為廣泛地接觸外界的異體文化,特別自清代 中葉以後,客家人大量往世界各地去謀生,客家文化意識也不可避免地要生存競爭中跟各種異體文化意識展開較量,接受檢驗,進行揚長補短,優勝劣汰。他們將民 族傳統文化意識中有價值的東西繼承下來,也將各種異體文化意識中有價值的東西吸收過來。因而,在進入近代以後,客家文化意識中那種既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又富於求實的精神,以及重名節、薄功利,重孝悌、薄強權、重文教、薄無知、重信義、薄小人等為人處世的道德價值觀念,都足以表現為近代客家文化意識的 基本特徵。

二、客家文化意識特質

文化意識滲透於人們一切社會行為之中,最能反映其特質的是價值觀念,也就是人們對外部世界和社會交往中據以權衡、判斷對自己利害得失的標準。

客家民系經過上千年的流移轉徙,散居在全國和世界各地,更由於他們的境遇和所處生活條件不盡相同,文化素質也有差異,因此,不可能籠統對客家文化意識的特質作出全面判斷。只能從縱向的歷史軌述去尋求客家文化意識的共同點。

前文曾經提到:反映為近代客家文化意識主要特徵的「四重」、「四輕」,實際上也是客家文化意識中價值觀念的具體表現。

其價值觀念的內涵是:

「重明節,薄功利」:客家人視個人名節比錢財更為重要。把對個人的不仁不義,對祖先入父母的不不孝,對夫妻之間的不忠不節,對國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盜女娼、 懶惰、賭博等行為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損人格和氣節的。客家人有這樣的格言:「人帶面目樹帶皮」,「莫做虧心事,莫貪不義之財」,「錢財如糞 土、仁義值千金」....

「 重孝悌,薄強權」:這跟客家人的歷史處境和社會地位有密切的關係。從過去的逃難經歷和近代的外出謀生處境,他們所希望的是要和衷共濟、平等友愛,對仗勢欺人、為富不仁及其它不平等待人的人和事,總是存在若強烈的逆反心理。

「重文教,薄農工」:基七各家人的傳統觀念,認為讀書才能識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到了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區人口膨脹,山多田少,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 達,人們為了擺脫貧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謀生,文化知識成為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他們認為耕田、做工,只是「賣死力」。客家民間有句口頭禪:「有子不讀 書,不如養大豬」。又如客家童謠中唱的:「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無老婆....」。客家人還在兒歌中 也向兒童灌輸這種重文教的價值觀念。

「重信義,薄小人」:客家人認為「無信非君子,無義不丈夫。」把信義視為社會交往中為人處事 的基本品德,並把它作為判別朋友或「小人」的價值標準。歷史上客家人流落異地謀生,在政治上、經濟上都處於較脆弱的地位,為求生存和立足,他們首先要取信 於人,也需要得到朋友以信義相助,把一切損人利己、欺詐二豕騙、陷害二目信棄義等行為都看作是「小人」之舉,並以「親君子、遠小人」作為座右銘。

以上主要是作為客家人的價值觀念和心理意識的種種表現,直至今天,仍然可以在他們的社會行為中反映出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7-11-2 15:08:28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無私分享,謝謝感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02:4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