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人生四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7-21 17:48: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zebron 於 2016-7-21 17:53 編輯

                         人生四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


    

人生之中,我們必將經歷波折坎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是從稚嫩到成熟再到老練的一種過程。

人生難得四境界:

一是痛而不言,無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慘痛。

二是笑而不語,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時勝過千軍萬馬。

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煉,痴迷和失態會傷及自身。

四是驚而不亂,寵辱很難不驚,心驚則心動,而動中有靜、驚而不亂則具有別緻之美。

痛而不言,是一種堅強

痛而不言,是一份堅韌,一份剛毅,是狂風駭浪中傲立不屈的礁石,是滾滾黃沙中頂天立地的胡楊,是錚錚鐵骨的硬漢銘烙在骨血中的氣節與驕傲。
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嘗糞問疾。國破家亡的痛,他不言;尊嚴被踐踏的痛,他不言;躺臥柴薪,咀嚼苦膽的痛,他不言。他將這一切悲憤封存入心,凝成銳氣逼人的長劍,直指吳王眉心!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千越甲盡吞吳。

痛而不言,卻是一種最善言,是一份靈通,一份豁達,是化剛為柔的太極八卦,是依風而舞的纖纖楊柳,是將迎面刺來的利刃化為無形的英雄大氣。

"莫言"為名,他卻是個最善言的人。幼時的飢荒,成為深入他骨血的痛楚回憶,他將其寫成催人淚下的故事;家族的磨難,飄搖了他的整個童年,他將其變作感人肺腑的文字。他說:"我只是個講故事的人。"他會講,他善言,他將別人不願再回頭觸碰的傷痛,化作筆底涓涓流淌的文字,萬事穿腸過,留下的便是關於疼痛最清醒而真實的箴言!

痛而不言,我們需要人性的堅強來踏破荊棘阻礙,我們需要人生的智慧來抵擋風雨飄搖。

其實,痛而不言是在向我們傳達一種信念:風雨過後,必將迎來彩虹。到那時,回首向來蕭瑟處,必定是也無風雨也無
晴!

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

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朋友之間的戲虐,遭人誤解後的無奈,這時,過多的言辭申辯反讓人覺得華而不實,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評。

所謂君子坦蕩盪,小人常戚戚。有時一個微笑可以讓兩個宿怨之人冰釋前嫌,可以讓異國他鄉之人倍感溫暖。世界上最簡單的動作,卻完美地詮釋了人世間最複雜的道理。

笑而不語,是一種灑脫。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李白面對天寶時期昏庸的唐玄宗和整個黑暗的社會,無所作為,鬱鬱不得
志,雖被奉為翰林,但每天只是陪同皇上和大臣們飲酒作樂,如此而已。仰天大笑出門去,李白終究離開了朝廷,帶著他的"笑而不語"流連
山水之間。人生,與其喋喋抱怨,不如靜下深思;流年似水,灼痛終將沉澱為一種經歷,成為藏在靈魂深處的精靈。

笑而不語是一門處世學問。笑而不語的立場是明確但不明顯的,因此你無法把任何一種立場代入,從而無處反駁。笑而不語如同水,無孔不入之餘,無形無跡,它隨時給你當頭一棒,你反應過來,細看他的招數,卻只看到一個人悠哉游哉,事不關己一般在遠處冷眼旁觀。
笑而不語相比起針鋒相對,又多了一番容人之量。它表明了一個人良好的素質,能按捺住內心浮躁,不輕易出口傷人。世事總不可能非對即
錯,它總存在著一個灰色地帶,這就需要我們在正直的同時還要有一點圓滑,才能很好地把握住度。笑而不語能夠做到乍看之下容兩家觀點,細看一層又另有想法,另有一番味道,既不得罪人,又將一個人的氣質揮發了出來。

迷而不失,是一種智慧

不迷失,需要的是內心強大。古話說得好:"哀而不傷。"遇到很痛苦的事情,我們可以悲哀,這是自然而必要的情緒狀態。但悲哀的同時,得保持一份覺察,彷彿有第三隻眼睛在看著這一切。

你明白自己為何悲哀?究竟悲哀的是什麼?甚至知道會悲哀多久,如何做才會不那麼悲哀?不能迷失在悲哀的情緒海洋中。說實話,遇到大的人生挫折,如車禍、火災、親人死亡、離婚等,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通常有一類人能做到:有著堅定智慧信仰的人。他們往往對生死、對無常、對姻緣有著清醒而超脫的認識。相反,沒有智慧信仰的人,則容易在挫折來臨前,覺得自己充滿能量,一切都在掌控中,自己能改造自然、決定命運。然而一旦意外發生,就立即陷入莫大的無助、慌亂、痛苦之中。

有一次在蘇州西園寺,聽一位法師給居士們講經,有句話說得非常好:佛教裡談"妄想",即我們的很多想法都只是虛妄,但有兩個念頭卻無比真實,並提倡大家常念,那就是:念無常,念死亡。

我們從中也許也能學到一些:念無常,讓我們更珍惜當下的一切;念死亡,讓我們更能放下。把得失放輕些,那麼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失去時
才不會如此迷失。也許外界影響力太大了,你在情緒中迷失、失控了,但當你內心擁有足夠的智慧,能讓你一段時間後,還是能慢慢恢復,有著奇妙而偉大的自愈力。

為什麼我們要修養足夠的人生智慧,讓自己的內心強大?焦慮時代,空氣裡布滿焦慮因子;人是情緒動物,而情緒又具有易感染性。這是我們要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兩個理由。

驚而不亂,是一種淡定

古人云:"苟逢辱而不驚,遇屈而不亂,幾可任事矣。"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受委屈。正如宋人方岳詩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者無二
三。"問題是,遇到委屈,該持什麼樣的態度?

不少人會把委屈化成憤懣,失去理智,大吵大鬧。

或者,從此消沉下去,破罐破摔。尤其是青年人,血氣方剛、自信無畏,做事創業的心氣兒很高,但也容易聽不進批評,受不得委屈。

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因為我們知道,除了極端的個案,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委屈,不可能總落在你一個人頭上。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這次受了委屈,領導、同事都會看在眼裡,大家會覺得欠了你什麼,此後呢!便會想著辦法去替你找補。

可你這麼一鬧,大家對你的內疚也就煙消雲散了。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相反,受了委屈,你依然兢兢業業做事,謙謙和和做人,領導和同事對你會倍加欽敬。

下次,委屈決不會再落在你頭上。

我的一位領導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你真正付出了,真正盡力了,這次欠了你的,以後連本帶息都會還給你。"

其實,委屈是對一個人的考驗,也是對個人能力的砥礪。

古人不是說過嘛:"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基於此,遇到委屈,我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認真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沒做到位。

為什麼委屈偏偏落到了自己頭上?如果確實是自己工作沒有做到位,藉此加以改進,豈不善莫大焉?

退一步講,即使是百分之百被冤枉了,也沒有必要像祥林嫂那樣到處抱怨,更不要去找領導大吵大鬧。

切記,那樣於事無補,只能"連本帶息"都搭進去。

正確的辦法是: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也就是說,要把委屈,當做砥礪自己提高的硎石。

綜上:人生境界,是在生活中趟出來的,在時間中磨礪出來的。

只要有成長的意願,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就總有那麼一天,在某個日耀的清晨或某個嫵媚的黃昏,打開從前的記憶,發現所有的誤會、傷痛早已消逝在舊日的風中,唯有那盈盈的微笑鐫刻在歲月的年輪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6 14:3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