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6-14
- 最後登錄
- 2020-1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90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0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The Lancet》 2016年7月13日線上發表一項個案參與者資料Meta分析顯示,與正常體重相比,超重及肥胖與全因死亡率增加高度相關,而肥胖男性死亡風險高於肥胖女性,這一相關性在亞洲、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歐洲及北美洲人群中普遍存在。
由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等32個國家300多間機構的500多位研究人員組成的全球體重指數(BMI)死亡率協作組,匯總了1970-2015年239項前瞻性佇列研究的資料,涉及亞洲、大洋洲、歐洲和北美4大洲3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萬例參與者,平均追蹤時間為13.7年。其中189項研究近400萬例參與者從未吸煙、在納入研究時未患有任何慢性疾病以及生存時間超過第一個五年追蹤期。他們年齡在20-90歲之間,其中超過38.5萬例參與者在研究期間死亡。
分析結果表明,BMI為22.0~25 kg/m2者全因病死亡率最低(HR為1.00),BMI低於這一範圍(BMI 18.5~<20.0 kg/m2,HR為1.13;BMI 15.0~<18.5 kg/m2,HR為1.51)和處於超重範圍者(BMI 25.0~<27.5 kg/m2,HR為1.07;BMI 27.5~<30.0 kg/m2,HR為1.20)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而隨著肥胖程度增加,死亡風險逐漸增大(BMI 30.0~<35.0 kg/m2,HR為1.45; BMI 35.0~<40.0 kg/m2,HR為1.94;BMI 40.0~<60.0 kg/m2,HR為2.76)。BMI超過25 kg/m2後,死亡率隨BMI增加約呈對數線性增加,每增加5個單位的BMI,歐洲、北美、東亞、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群HR分別為1.39、1.29、1.39和1.31。
研究還發現,BMI每增加5個單位,年輕人(35-49歲,HR為1.52)死亡風險增加顯著高於老年人(70-89歲,HR為1.21),男性(HR為1.51)死亡風險增加顯著高於女性(HR為1.30)。
此外,BMI超過25 kg/m2後,BMI與冠心病、中風、呼吸系統疾病呈顯著正相關,與癌症死亡呈中度正相關。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是首個納入全球4大洲前瞻性研究資料的最大規模Meta分析,排除了吸煙和慢性疾病等可能導致反向因果關係的因素,但同時也承認存在對肥胖的判定標準完全依賴BMI,並未考慮脂肪分佈以及血糖和膽固醇等指標局限性。
研究人員指出,超重和肥胖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流行,而超重及肥胖與全因死亡率增加的相關性在4大洲人群中普遍存在,該結果支持了對抗過度肥胖的全球策略。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