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4-10-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59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384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如今,一涉及老北京飲食風俗,勢必會出現「炸醬麵」的字樣,「炸醬麵」、「大碗茶」、「烤鴨」一起構成頗具特色的老北京傳統飲食文化,
炸醬麵做法不太難,首先將麵條煮熟,放入涼水中「冷淘」,再將肉末(或是雞蛋)、豆醬炒香,把青豆或是大豆經過焯、
煮做熟,再加上幾類蔬菜絲,拌在一起即可,很是美味。盛夏酷暑難耐,做一碗老北京炸醬麵,既方便快捷又開胃解暑。
不免有人好奇,炸醬麵產生於哪一年代呢?
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的陳學智專家分析,炸醬麵的製作離不開三個基礎條件:
大豆醬的產生、麵條的產生和冷淘涼麵條的做法,缺一不可。
大豆醬的做法在漢代已產生,東漢也已出現麵條的雛形,而到了唐代,「冷淘」,即過涼水麵條也問世。
但據史料記載,在清代前中期,北京仍沒產生炸醬麵,這一美味直到晚清才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盛行。
那麼,是哪位有才的廚子發明的炸醬麵呢?
根據北京民俗學者王永斌先生所著《雜談老北京》,
清朝時,北京的東四隆福寺街有家小有名氣的飯店——隆盛飯店,在清朝道光年間開業。
這家店有一種叫做凉爛肉面的特色麵食,頗受歡迎,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
飯店的掌柜姓溫,因為爐灶搪得好,人們都稱之為「灶溫」。
灶溫所做的凉爛肉面的滷汁就是將肥瘦相間的豬肉切好煮爛,再加入黃花、木耳、蘑菇等蔬菜,拌以花椒、大料、小茴香等作料製作而成。
麵條則為現做的抻絲細麵條,煮出鍋之後,過三遍剛汲出的井水,稱「三跳井」。
撈出後之後倒入適量的滷汁,再放些蒜泥、黃瓜絲,滷汁鮮香,麵條涼爽,令人回味。
學者推斷,「灶溫」的炸醬麵應該是從「凉爛肉面」演化而來的。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期,
1959-1961年的災害已過,北京市民的麵粉量供應漸漸充足,人們都有了可以常常煮食麵條的條件,
但蔬菜、肉類供應仍憑票供給,一般搭配麵條的就是肉末炒醬或是菜葉子、黃豆等。
由於操作簡單,食物又美味,北京當時幾乎每家餐飲店都賣炸醬麵,炸醬麵進入鼎盛時期。
雖然雜醬面歷史僅有百年左右,但對於北京來言,它蘊含著那個特定時代的歷史,之所以能名揚海外,
真是因為它折射出了北京特有的那種講究的「譜兒」、「范兒」,即使是一碗普通的涼麵條子,也不能直接拌上菜就吃,
它的風格就在於上麵條,把6種不同的蔬菜和醬分別放在小碟子中,圍繞著中間的大碗麵條,
端上桌徵求客人同意後,再嫻熟地把蔬菜、醬倒入面中,伴著清脆脆的碰瓷聲。
食客享受到的不僅是口感,還能享受那種特有的「派頭」,正是這種擺譜的食趣,讓炸醬麵成為北京的傳統名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