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2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南五祖-白玉蟾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0-7 01:01: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南五祖-白玉蟾

南五祖-白玉蟾(1194-?)

白玉蟾的生平:

 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相從流浪各地,盡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羅浮山得陳楠付囑。陳楠逝後,白玉蟾游歷於羅浮、武夷、龍虎諸山。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顛」。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長為弟子。十一年寧宗降御香,玉蟾「為國升座」,主國醮於洪州玉隆宮,後又於九宮山瑞慶宮主國醮。十五年赴臨安,伏闕上書,言天下事,「沮不得上達,因醉執逮京尹,一宿乃釋」,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眾。此後即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正式創建內丹派南宗。卒後封「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思想:

 其道法以宇宙生成論和精、氣、神為其內丹學說的基本理論,摻揉儒家易學、佛教禪學的「知止」說。認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返離,結成一塊大無邊。」他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後命,其理論融攝佛家與理學思想。既納《易》學以闡丹法,又稱「聖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融道教修命之術與佛教養神之方於丹道一爐之中。白玉蟾又兼通大洞法籙,齋醮科儀,尤以神霄雷法著稱。他主張以內煉為基礎,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認為雷法與符咒的靈驗與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內煉功夫高下而定。而內煉功夫,全賴心之作用。他稱「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且認為符咒召役的神靈實為行法者的精氣所化。

影響:

 其內丹學說之風格與張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張伯端以頓悟圓通釋內丹還虛,白玉蟾則謂「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純以禪理入道。又寓內丹於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的特點。對五代以後道教的修煉方術有較大影響。他在雲遊途中,先後收留元長、彭耜、陳守默、詹繼瑞等為徒。並且「四方學者,來如牛毛」。打破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單傳的歷史。復歸武夷止止庵即傳道授法,正式創立金丹派南宗。他還取漢天師「二十四治」法,按「師家曰治,民家曰靖」的傳統,立「靖」為建宗傳法之所。

著作:

 《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後由彭耜編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

 白玉蟾 ( 西元 1194-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

 白玉蟾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升後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白玉蟾師事陳楠,相從流浪各地,盡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羅浮山得陳楠臨終付囑。白玉蟾遊歷于羅浮、武夷、龍虎諸山。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顛”。白玉蟾於嘉定中(西元 1208-1224 ),曾詔征赴闋,對禦稱旨,命建太乙宮。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長為弟子。十一年甯宗降禦香,玉蟾“為國升座”,主國醮于洪州玉隆宮,後又于九宮山瑞慶宮主國醮。十五年赴臨安,伏闕上書,言天下事,“沮不得上達,因醉執逮京尹,一宿乃釋”,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眾。一日不知所在。

 白玉蟾“身通三教,學貫九流”。融攝佛家與理學思想,納《易》學以闡丹法,自稱“聖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內丹學說的基本理論為宇宙生成論和精、氣、神的修為。摻揉易學禪學的“知止”說,認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豈知此精此神氣,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返離,結成一塊大無邊。”

 白玉蟾師承陳楠的內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籙,齋醮科儀,尤以神霄雷法著稱。在雷法及符咒應用上,認為靈驗與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內煉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張以內煉為基礎,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而內煉功夫,全賴心之作用。他稱“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且認為符咒召役的神靈實際上是行法者的精氣所化。

 白玉蟾對內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寶,隱在丹田,輕如密霧,淡似飛煙”(見《道藏輯要》之《冬至小參文》),他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後命,融道教修命之術與佛教養神之方於丹道一爐之中。

 白玉蟾的內丹學說理論,奉南宗傳統,主張獨身清修,他身體力行、終身無娶。其內丹學說之風格與張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張伯端以頓悟圓通釋內丹還虛,白玉蟾則謂“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純以禪理入道。又寓內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的特點。對五代以後道教的修煉方術有較大影響。

 白玉蟾還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創立者,他先後了收留元長、彭耜、陳守默、詹繼瑞等為徒。打破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單傳的歷史。複歸武夷止止庵即傳道授法。同時取漢天師“二十四治”法,按“師家曰治,民家曰靖”的傳統,立“靖”為建宗傳法之所。這也標誌著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團。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 ( 後由弟子彭耜編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 ) 、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

參考文獻:

《中國道教》、
《中華道教大辭典》、
《歷代真仙體道通記》、
《金蓋心燈》卷四九。

道教網路傳教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05: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