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4-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3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2016-11-27 10:44:24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報導
案例故事:一位身材壯碩的中年車友,無心臟病史,也有規律運動習慣,一次騎車時,突然感覺異常疲累,就坐在路邊橋頭,趴在自行車座墊上休息。等到伙伴上前關心,他已失去呼吸心跳,驟然離世,診斷死因為心臟麻痺。
運動已是全民重要的保健休閒生活,很多有心臟病史的人,年輕時運動慣了,在被檢查出心臟病時,到底該不該持續運動?該選擇什麼樣運動?該注意些什麼?運動強度又該如何拿捏?選擇在何處、什麼樣天氣才合適?尤其常有新聞報導心臟病患常在登山、跑步時發作?如果自己遇上了怎麼辦?一連串的疑問,總讓人卻步。幾位心臟病醫師以自己經驗和專業知識,提供大家如何選擇一個「保心又保命」的運動。
1保命第一招 定期檢查心病
運動風氣盛,近年來常發生餐後做高強度運動,引發胸悶猝死,或有馬拉松跑者半路猝死的憾事,甚至有一向健朗的人,不知道心臟病已悄悄上身,照樣長跑、登山,而枉送寶貴生命。尤其突發性心臟病,措手不及就奪命最可怕,家有病史者務必定期檢查,醫師一致呼籲,這是保命第一招。
運動風氣盛,近年來常發生餐後做高強度運動,引發胸悶猝死,或有馬拉松跑者半路猝死的憾事,甚至有一向健朗的人,不知道心臟病已悄悄上身,照樣長跑、登山,而枉送寶貴生命。
熱愛運動的虎尾若瑟醫院家醫科醫師蔡孟宏說,適度運動可增加肌力、肺活量,減緩心臟病惡化,亦可抑制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好處多多。然而,若疑有心血管疾病則應及早向醫師諮詢、檢查,如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了解自己的心肺功能及心臟是否健康。一般自覺健康的人,也應留意自身細微變化,避免發生憾事。
2規律運動 比強度更重要
台大雲林分院心臟科醫師陳慶蔚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患,長期規律適度運動可增加心肺功能,並減少心肌梗塞及猝死的機率。但對於動脈嚴重阻塞者,瞬間激烈運動會增加心臟耗氧量而引發不適。尤其運動時交感神經會增加血管張力,容易引起動脈粥狀斑塊破裂而心肌梗塞。這是激烈運動引起心肌梗塞發作的原因。
如何享受運動的好處,並避免過度激烈引發憾事,是重要的課題。陳慶蔚說,規律運動頻率比起運動強度更重要,所以運動要循序漸進,從低強度、短時間的有氧運動開始,像是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車等,建立規則的運動習慣後,再逐漸增加強度及時間。
目標是維持至少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運動習慣。激烈運動血管擴張,心跳及血液循環加速,尤其冬天好發心肌梗塞,所以運動前後要有足夠的暖身或緩和運動。
3過冷或過熱 不利心血管
過冷過熱的環境都對心血管系統不好,晨間須注意保暖及熱身,避免空腹引起低血糖,也要避免中午陽光曝曬,引起中暑及水分過度流失。天氣太冷最好改室內運動。餐後至少隔1個小時,食物消化後再運動,且盡量攜伴運動,相互照應。
一旦運動前後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應立即停止,不可勉強,若症狀持續惡化應馬上就醫。
4衣著要通風 別穿壓力褲
運動衣要吸汗通風、舒適、亮色系並搭配合適運動鞋。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多半血管硬化、血管堆積膽固醇的問題,所以不宜穿壓力褲,以免讓血管承受更大壓力,還是寬鬆舒適的好。
蔡孟宏說,切勿為了減重,選擇不透氣、強迫逼汗的材質。事實上,許多宣稱材質特殊可減重塑身的運動服,不但無法減脂減重,還可能造成脫水,要小心。
5慢性病患者 少無氧運動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逯新民進一步提醒,抽菸、糖尿病、高血壓、血脂、過度肥胖、家族病史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想選擇合適運動,更應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及評估,以免憾事上身。選擇有氧的輕運動,例如步行、健走、慢跑、游泳、登山、單車、土風舞等,避免無氧性的舉重、短跑競技等項目。
蔡孟宏認為,太極拳、瑜伽伸展或靜心打坐、腹式呼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拉筋暖身更是不能免。心臟患者運動易喘,如有快要暈倒、上氣不接下氣、氣喘如牛、吸不到空氣的感覺,必須停止運動或就醫。
6計算心跳率 時時要留意
逯新民說,選擇運動的項目,評估方式以增進心肺適能的運動強度,應維持最大心跳率60-90%之間,而最大心跳率公式則為0.8×(220-年齡),建議選擇較低負荷的運動強度為佳。尤其運動時要隨時注意,一旦發現自己心跳速率並未跟隨運動負荷之增減而改變,或出現自發性疲勞,要馬上停止運動。他不鼓勵患者冬天登山、泡溫泉,易誘發心律不整。
7收縮壓高於160 別去運動
蔡孟宏提醒,收縮壓高於160時不宜運動。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調查,清晨6到9時是心臟病好發時段,因此最好在下午或晚上運動。尤其日夜溫差大或紫爆空氣汙染時,最好待在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