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中文名稱,是明末來我國宣佈福音的傳教士所擬定。它原來的名稱是「基督宗教」,是指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後因時代的變遷出現信仰態度不同的基督宗教一東正教、基督教的各教派,統統稱為「基督徒」。
天主教乃建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耶穌基督的行事,則記載於新約聖經的四部福音裡。他最初僅在猶太人中宣講天國福音,教導世人敬天愛人,走真理的道路而進入永生。耶穌升天後,他所揀選的以伯鐸為首的使徒,立刻展開傳教工作,從猶太到小亞細亞,傳到當時的羅馬帝國各地,並在各地建立教會,而使福音傳佈到普世人類。
一○五四年,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脫離羅馬教宗,成立東正教。一五二一年神父馬丁路得脫離天主教,成立新教,之後又有其他與天主教分離的教派產生(我國通稱基督教)。東正教除了不承認羅馬教宗的首席權以外,信仰上與天主教並無根本差別。基督教各教派除對教宗的首席權有異議外,在教義和禮儀上,也有某些差異。
不過,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信仰對象,都是耶穌基督,由於教義上的差別和信仰態度不同而分開,但並不影響耶穌基督為全人類救主的宣告。
天主教自伯鐸受命領導教會,為首任教宗,代代相傳,從未間斷。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第二百六十五任教宗,為全世界近十億天主教友的領袖,並廣受全球人們的敬愛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