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8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動物奇聞] 世界上進化最極端的哺乳動物 (13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2-7 15:35: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6-12-7 15:58 編輯


  1.兇猛的麝香牛



  已經滅絕的麝香牛生活在距今780000到11000年前,學名是Bootherium bombifrons,它們是在北美洲發現的生活在更新世時期的4種此類生物之一,現在僅有一種還活在世上。公麝香牛和母麝香牛都長著厚度是4英吋的牛角,交配季節公麝香牛之間為了爭奪交配對像發起的戰爭異常激烈。

  2.蜜袋鼯



  蜜袋鼯(Sugar Glider)是一種哺乳動物,學名是Petaurus breviceps。由於它們的前後肢之間有膜狀皮膚相連,因此可以在空中滑翔,像降落傘一樣漂浮在高空。雖然它們看起來很像美洲鼯鼠,但事實上它們是有袋鼠,與袋鼠和樹袋熊的血緣關係更近一些。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舉行的「極端哺乳動物」展上,將展出活蜜袋鼯。

  3.樹袋熊



  樹袋熊生活在澳洲東部的桉樹森林裡。雖然成年樹袋熊的個頭相當大,但是剛剛出生的樹袋熊的體重還不足十分之一盎司(2克),因此能輕而易舉把它放在茶匙裡。雖然很多人認為樹袋熊就是「熊」,但是這些有袋動物跟袋鼠和負鼠的親緣關係更近一些。有袋鼠的幼仔在出生時發育還相當不完全,因此它們在出生後必須呆在媽媽的育兒袋裡,靠吃母乳生長一段時間。

  4.蜜熊



  喜歡夜間活動的蜜熊(Honey bear)實際上是浣熊家族的一員,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森林裡。蜜熊的尾巴在浣熊家族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的尾巴適於纏繞,蜜熊經常把它當作額外的肢,用來抓握物體,而且在睡覺的時候,它們會把尾巴蓋在身上當毛毯用。事實上,蜜熊的尾巴幾乎佔整個體長的一半,平均是80厘米。它的舌頭也特別長,特別薄,可以伸到花蕊裡舔舐花蜜,甚至可以伸入蜂窩吸取蜂蜜。

  5.穿山甲



  中國穿山甲的學名是Manis pentadactyla,這種瀕臨滅絕的穿山甲原產於中亞和東南亞的森林和草原,它們身上披著由角蛋白構成的鱗甲。如果受到驚嚇,這些穿山甲就會拱起身體,利用皮膚裡強勁的肌肉把身上的鱗片伸展開,使它們看起來像一把把鋒利的刀片。遇到危險情況噴灑難聞液體並不是中國穿山甲特有的防禦手段,臭鼬、穿山甲等遇到威脅時,都會向攻擊者噴灑難聞的液體。

  6.長鼻猴



  瀕臨滅絕的長鼻猴生活在文萊、馬來群島和印尼的海岸和河流附近。雄性長鼻猴的鼻子可長到7英吋(18厘米),這種長長的鼻子被認為對雌性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交配對象。從這裡可以看出,長鼻猴在異性相吸方面跟很多哺乳動物存在差異。

  7.絨毛猴



  絨毛猴(woolly monkey)只見於南美洲的熱帶森林,屬於蜘蛛猴科(Atelidae),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群靈長動物,它們的祖先被認為是第一批在非洲進行演變的物種。雖然這種生物非常稀少,但是化石記錄顯示,它們的祖先可能是新世界時期生活在非洲的靈長類動物,後來在大約4000萬年前,通過漂浮在水面上的植被或者大風暴漂洋過海,來到南美洲。到達南美洲後,這種樹居動物通過進化,顯示出令人吃驚的豐富多樣性和獨有的特點,例如又長又壯的胳膊和善於抓握的尾巴,它們的尾巴能伸展30英吋。它們擁有的彈性很好、沒有毛髮的指端及皮膚,最適合現代絨毛猴抓握樹枝。

  8.多刺單孔目動物



  當一隻短喙針鼴幼仔開始長脊骨的時候,它會離開媽媽的育兒袋,不過它每隔幾個月,就會回到媽媽身邊吃一次奶。這種動物原產於塔斯馬尼亞島和新幾內亞島,針鼴鼠屬於單孔目動物,跟大部分其他哺乳動物不一樣,單孔目動物沒進化出生育活生生的新生兒的能力,而是像它們的脊椎動物祖先那樣產蛋。單孔目動物用奶水餵養後代,但是它們沒有乳頭,它們產生的奶水會從乳腺處的小管子裡流出來。

  9.犬頜食肉動物



  犬頜獸(Cynognathus)是生活在大約2.3億到2.46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的早期哺乳動物。它最初的學名是根據這種動物所具有的非常突出的哺乳動物特徵起的,意思是「犬頜」。雖然它的頜是由多塊骨骼構成,而哺乳動物只有一塊下頜骨,但是過去它們利用食肉動物特有的頰牙,像剪刀一樣撕咬食物的方式就是咀嚼的雛形,後來的哺乳動物都採用了這種進食方式。

  10.袋狼



  袋狼(Tasmanian wolf)既不是狼,也不是狗,而是近代出現的體型最大的有袋動物,有人認為它已經在近65年前滅絕了。它的棲息地曾遍及澳洲主大陸,19世紀它的棲息地縮小到僅有塔斯馬尼亞島。人類認為它是一種喜歡夜間捕獵的「老虎」,因為它身上長著斑紋,而且喜歡捕殺人類餵養的羊和家禽,所以人類開始大量捕殺它們,最終導致它們走上滅絕之路。事實上這種動物更喜歡吃鳥類、齧齒動物、負鼠和其他小型有袋哺乳動物。

  11.袋獾


  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島上發現的瀕臨滅絕的袋獾,身高只能生長到大約1英尺,但是與其他同體型的哺乳動物相比,它們具有的撕咬力最強。最近這個物種成為一種在戰爭期間傳播的癌症的受害者,這種與眾不同的癌症被稱作「袋獾面部腫瘤」(Devil Facial Tumor Disease),該病具有傳染性。在過去10年間袋獾的數量下降將近一半,跟這種傳染病有很大關係。

  12.眼鏡熊



  眼鏡熊原產於南美洲,它們之所以被稱作眼鏡熊,是因為它們的面部淺色斑紋看起來很像戴著一副大眼鏡。這些晚成雛的有胎盤哺乳動物(出生時發育不完善的哺乳動物)成年後體重可達200到300磅,但是剛出生時體重還不足1磅。它們擅長爬樹,它們具有的延緩胚胎著床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在食物最為豐富的時候生育後代。

  13.鴨嘴獸



  外表看似溫和的雄性鴨嘴獸擁有一個秘密武器:與一個可產生毒素的腺體相連的後趾(hindfeet)上長有毒刺。雄性鴨嘴獸利用這個武器對付食肉動物,或者在交配季節用來攻擊其他與之爭奪配偶的雄性。一隻有毒鴨嘴獸用刺戳一下,就能要了一條狗的命。這種動物原產於澳洲東部的河流附近。鴨嘴獸屬於單孔目動物,單孔目動物跟其他大部分哺乳動物不同,單孔目動物沒進化出生育活生生的新生兒的能力,而是像它們的脊椎動物祖先那樣產蛋。單孔目動物用奶水餵養後代,但是它們沒有乳頭,它們產生的奶水會從乳腺處的小管子裡流出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30 17: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