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人生早期歌仔戲分為內台戲及外台戲,內台戲是在戲院裡公演,外台戲則大都應聘到各地假露天廣場演出,故亦稱“野台戲”,主要是酬神廟會。外台戲班因為必須到各都市、鄉村奔波演出,所以日常生活都在戲班內度過,小朋友也因上學不便而必須寄養在親友家中,否則就只有輟學,在戲班中一面打雜,一面學戲。事實上,不僅外台戲班,內台戲班一般在戲院無檔期時,也得兼演外台戲。現在因為交通發達,不論何處都能當日往返,所以這種後台人生已經很少見了。野台戲後台4、50年代時,電影院還不普遍,票價又貴,一般百姓最期盼的娛樂,就是野台戲。野台戲以廟會時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最普遍。因為免費,又可看熱鬧,所以,百姓趨之若鶩。有些看戲的,不只看前台,還喜歡看後台。後台演員的化妝、著衣、談笑是舞台藝術另一面不可忽略的呈現,也往往是攝影報導者樂於捕捉的鏡頭。後台的親子野台戲的後台,是另一種人生。40、50年代時,歌仔戲不少屬於家族經營的,戲班子通常攜家帶眷到處演出。男性擔任樂隊或後台管理,演員、包括僱用的演員,青一色以女性為主。女性演員一邊上台演戲,下了台,還要一邊照顧孩子。所以,母子情深的畫面,在後台屢屢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