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重建客家信仰空間 修復「南伯公、北三山」
花蓮市客家族群約占4萬人,市公所近年來陸續爭取經費重新修復「南伯公、北三山」的客家信仰空間,目前北三山修繕工程已近尾聲,完工後將有助於花蓮市推動客家生活環境營造。
花蓮市客家諮詢委員鍾寶珠說,「南伯公」指的是花蓮市主農里福德廟供奉的土地公,因為一般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客家人都稱之為「伯公」;三山國王指的是巾山、明山、獨山,是以自然神所演化成人格神的信仰,全縣唯一的三山國王廟緊臨忠烈祠旁,民國25年從雲林縣大埤鄉所移入,台灣光復後,信徒在原址籌建「護國宮」,是花蓮市公所列為「北三山」的客家信仰中心。
市公所在103年爭取經費完成主農里的伯公廟修繕後,2年前再度爭取客委會經費,並在去年5月執行花蓮市三山國王護國宮信仰與人文歷史空間環境營造計畫,進行主建築內側擋土牆、歷史溯源牆、複層工藝耐磨地坪、歷史溯源步道及樓梯改善工程。
花蓮市公所表示,護國宮屬於東勢風格,結合台中、苗栗客庄廟的特色,建築體因時間更迭,經日曬風吹雨淋後,色彩雖已斑駁退色,但仍保有40年代客家建築與廟宇的樸質特性。
北三山工程去年10月進入尾聲,但考量到護國宮公廁不堪使用,已透過變更設計呈送客委會,若核准備查,預計能在30天內完成所有工程,未來將串連起「南伯公、北三山」二地客家信仰空間。(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