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進補看體質 除燥、利濕恰恰好
一名30多歲的上班族與同事大啖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連續一週後,出現口乾、口破、睡不著、便秘、痔瘡發作等症狀。
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中醫理論中,秋天相應的臟腑是肺,冬天相應的是腎,因此秋冬保養重點應以肺、腎兩臟為主。
秋天氣候屬「燥」,秋天進補宜以「滋潤」為主,呼吸道功能不佳或需長時間說話者,宜在此時多補充甘潤食物,例如:白木耳、蜂蜜、芝麻、荸薺、梨、百合、山藥等食物。
秋燥之後轉為寒冬,身體需補充足夠的陽氣來防禦外寒,故冬天宜補溫養腎氣,少吃生冷。
除注意保暖,避免加重心血管負擔外,可以配合適度食補,例如:牛肉、羊肉、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以溫虛補中、壯陽益氣。
中醫調養以陰陽平衡為概念,進補也非人人適合。幼童、孕婦、慢性病患者、感冒期間或女性生理期時,不宜隨意進補,否則適得其反。
體質簡單分為「冷底」、「燥熱」兩種。體質虛寒則宜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比如偏寒者往往會畏寒喜溫、手足厥冷者,可透過溫補的方式改善體質;偏熱者往往有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等症狀,若不辨寒熱妄自進補,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除一般較平補的藥膳適合一般大眾食用以外,若進補之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一定要洽詢專業醫師的診斷及建議,採取「客製化」的進補方式。
◎養肺潤燥茶:大棗、甘草、百合等藥材,有助補肺益氣,提升免疫力。
◎四神湯: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不燥不寒,最適合大部分人食用的平補藥膳。
◎薑母鴨:鴨肉屬甘冷食材,較適合「虛火上炎」者食用,可加入性溫的老薑、當歸、川芎藥材等一起食用為佳。
◎羊肉爐:羊肉可驅寒補暖,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特別適合經常手足冰冷的人。
◎麻油雞、燒酒雞:雞肉「肉甘溫、補虛溫中」,加入麻油、溫補藥材、適量酒類同煮後,效果略同於十全大補湯,但補性更為溫和。
◎十全大補湯:由四君子湯及四物湯等藥材為底,加入肉類同煮,用來雙補氣血。(作者為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科醫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